DC娱乐网

这4种肾病,试试这个方案!很多人因此稳住了肾功能,停药

面对满桌子的药瓶,很多肾友都曾暗自思量:能不能少吃几种药?其实肾病在不同阶段会用到不同的药物,有时候2-3种,有的4-5

面对满桌子的药瓶,很多肾友都曾暗自思量:能不能少吃几种药?其实肾病在不同阶段会用到不同的药物,有时候2-3种,有的4-5种,有的甚至上10种。尤其是多年肾病,往往需要一些药物去维持病情稳定,延缓肾衰竭。

但并不是说不能减药,关键是要减对地方,这样才能避免复发,甚至加重。

对于西药就是这样,各类药有分工,有降糖的,降压的,利尿消肿的,消炎,调节免疫的,护肾的等等。但是对于中医药方案来说,是“融合治疗”,化繁为简,多类药物组成方剂或外用方案,相对来说不需吃很多药,但药效不打折。

如果肾友们你是这4种情况,中医药治疗值得考虑:

1. 慢性病变以“硬化”为主

当B超或肾穿刺报告显示,你的肾脏病变主要是肾小球硬化、萎缩,而活跃的炎症反应不明显时,情况就比较特殊。

这时,常用的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往往效果有限,因为它们主要对付的是“炎症”,对已经形成的“疤痕”组织作用不大。

中医将这种情况视为“瘀血阻络”,就像身体的河流里淤泥太多,堵塞了通道。通过活血化瘀、化痰通络的中药,能够改善肾脏微循环,保护残余肾功能,这条路往往能走通。

2. 肾小管和肾间质损伤

受伤的主要不是肾小球这个“过滤器”,而是负责回收营养的“管道系统”(肾小管)和周围的“土壤”(肾间质)。这类患者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夜尿增多,一晚要起夜好几次,检查发现肾功能轻度下降。现代医学对此手段有限,很多时候只能“头痛医头”或观察等待。

而中医药在这里能发挥独特优势。通过抗氧化、改善微循环等方法,中药能够帮助修复受损的“管道”和“土壤”,有效延缓肾功能衰退。

3. 不急不躁的肾炎

比如某些类型的IgA肾病、风险较低的膜性肾病,表现为中低量蛋白尿(24小时小于3.5克)和/或镜下血尿,但没有严重水肿、高血压或肾功能急剧恶化。

这类肾炎进展缓慢,中医认为是“脾肾亏虚”导致精气外泄。通过益气固肾、清热凉血等辨证施治,能够帮助身体把“门”关紧,让尿检指标逐渐转阴,使病情长期稳定。

4. 肾功能损伤早期

当血肌酐刚开始超出正常值(100-200μmol/L),肾小球滤过率还高于45ml/min,且没有严重并发症时,未必需要立即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这类“重武器”。

在这个关键窗口期,采用中医药整体调理,控制潜在炎症,改善肾脏血液灌注,对延缓肌酐上涨、保住肾功能有着重要意义。

单纯中医治疗,不仅仅是辩证的口服药物,还有系统的外治疗法,比如足浴,灸疗,药浴等,来促进内服药的治疗护肾效果,同时增强治疗疗效。

对于那些免疫攻击猛烈、伴有大量蛋白尿的肾病,西药就是救火的“消防队”,一时半会不能少。加上中药的辅助治疗,对减少西药也有一定的作用,可以更快的把病情控制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