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主体资质文件:备案的“身份通行证”
1. 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 关键要求:
必须在有效期内,加盖最新年检章(若为多证合一,需提供“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明”);
分支机构需额外提供“总部授权备案说明”,注明“下属机构人脸信息存储量合并计算”。
2. 法定代表人身份证件
📌 注意:
提供正反面扫描件,需清晰显示姓名、证件号、有效期;
若法人委托他人办理,需附《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与经办人授权文件分开)。
3. 经办人授权文件
⚠️ 易漏点:
必须加盖备案主体公章,手写签名无效;
明确授权范围:“仅限办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备案相关事宜”,并标注有效期(建议≥60天,覆盖审核周期)。
二、技术文档:备案的“核心审核项”
1. 个人信息保护影响评估报告(PIA报告)
📊 核心内容:
必要性论证:需说明“为何必须使用人脸识别”,附替代方案可行性分析(如“采用密码+门禁卡成本增加300%”);
风险评估:泄露风险等级(高/中/低)及应对措施(如“AES-256加密存储+实时入侵检测”);
权益保障机制:用户查询、更正、删除人脸信息的具体路径(附操作截图或流程图)。
2. 安全防护方案
🛡️ 分层面要求:
技术层面:数据传输加密(国密SM4或AES-256)、访问权限分级(管理员/操作员/审计员三级);
管理层面:操作日志留存≥6个月,包含“谁访问、何时访问、操作内容”;
应急层面:泄露应急预案(含演练记录,需体现“24小时内上报监管部门”流程)。
3. 人脸信息处理规则与操作规程
📝 关键细节:
处理规则需写明“收集→存储→使用→删除”全流程时限(如“存储不超过90天,到期自动脱敏”);
操作规程需包含员工培训记录(附签到表),证明全员掌握“禁止私自导出人脸信息”等红线。
三、第三方证明:合规的“背书材料”
1. 存储资质证明
🏢 场景区分:
自建服务器:提供《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三级及以上测评报告》(需在有效期内);
云端存储:提供服务商《个人信息保护认证证书》(由CNCA认可机构颁发),并附存储位置说明(如“阿里云上海节点”)。
2. 第三方合作协议(若委托处理)
🤝 必写条款:
明确双方责任划分:“委托方对数据安全负总责,受托方承担存储环节安全防护义务”;
违约条款:若因受托方导致泄露,需赔偿损失(建议标注具体金额或计算方式)。
四、其他补充材料:细节决定“通过率”
1. 备案承诺书
📄 内容要求:
承诺“所提交材料真实有效,未隐瞒存储规模/场景”,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注明“若信息变更,将在30个工作日内办理备案更新”。
2. 特殊群体保护措施
👶 针对性材料:
涉及未成年人:提供《未成年人人脸信息处理规则》(如“家长单独同意+存储期限减半”);
涉及残疾人/老年人:附无障碍适配说明(如“支持语音告知+大字版操作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