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御笔照壁藏春秋|皇城相府攻略:在"北方第一文化巨宅"里,解码明清士大夫的精神图谱

从晋城市区驱车向南40公里,穿过太行山脉的层峦叠嶂,一座青砖灰瓦、堡寨相连的古建筑群便赫然矗立——这里是清代名相陈廷敬的

从晋城市区驱车向南40公里,穿过太行山脉的层峦叠嶂,一座青砖灰瓦、堡寨相连的古建筑群便赫然矗立——这里是清代名相陈廷敬的故居"皇城相府",因康熙皇帝两次下榻而得名,更因集明清官宅、民宅、防御工事于一体的建筑奇观,被誉为"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作为国家5A级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皇城相府不仅是一座"民间故宫",更是解码明清士大夫家族兴衰与中华文化传承的活态样本。今年盛夏,记者随古建专家、陈廷敬后人及文旅策划团队实地探访,结合景区最新服务升级,奉上一份"探古宅、访家训、品晋韵"的全维度攻略。

从"斗筑可居"到"帝师故里":一座宅的六百年文脉传承

皇城相府的故事,始于一场"耕读传家"的理想实践。其最早可追溯至明代宣德年间(1426-1435年),陈氏先祖因避战乱迁居至此,靠农耕起家。至第七代陈廷敬这一代,家族走出51位贡生、19位举人,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陈廷敬本人更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成为康熙皇帝的"帝师"与"股肱之臣"。

"皇城相府的独特,在于它‘官宅与民宅共生’的格局。"晋城市文物局研究员李庆介绍,现存建筑分为内城"斗筑可居"(明代)与外城"中道庄"(清代)两部分:内城为陈廷敬伯父陈昌言所建,因"斗筑"寓意"如斗之坚固",是北方罕见的明代城堡式民居;外城为陈廷敬主持修建,取"中正平和"之道,融合官宅的威严与民宅的精巧。"更难得的是,相府至今保留着陈氏家族的教育理念、治家规范,甚至厨房的柴米账、私塾的课表,都是研究明清士大夫生活的‘活档案’。"

行走相府,每道门、每块匾都镌刻着文化密码:

"御书楼"的帝王印记:外城中心最高建筑,因藏有康熙皇帝御笔"午亭山村"匾额得名。楼内还陈列康熙为陈廷敬撰写的祭文碑刻,"房姚比雅韵,李杜并诗豪"的评语,道尽对其才学的推崇;

"河山楼"的生存智慧:内城核心防御工事,高三层、长15米,底层设拱券窑洞,中层储粮备水,顶层瞭望御敌。楼内展陈的"防匪警报器"(悬挂铜铃的绳索系统)、"应急粮窖",还原了明清乱世的生存智慧;

"冢宰第"的官宅规制:外城正厅,因陈廷敬官至"冢宰"(吏部尚书别称)得名。门楣"大学士第"匾额为陈廷敬手书,院内"仪门三开"的格局(中间为官道,两侧为家眷通道),严格遵循清代官宅等级制度;

"南书院"的家学渊源:陈氏家族私塾,墙上悬挂《陈氏家训》木刻:"读书不可不勤,交友不可不择""处世以谦让为贵,为人以诚信为本"。陈廷敬曾在此教导子孙:"为官者,先做人后做官。"

"小时候爷爷总带我来南书院,教我们背《三字经》。"陈廷敬第23代后人陈芳说,"现在景区开设‘小相爷课堂’,孩子们穿汉服学写家训,我才明白这些老规矩不是束缚,是根。"五大沉浸式路线:从建筑探秘到文化体验,适配多元需求

皇城相府的魅力,在于它能满足"历史控""教育迷""摄影党""亲子家"的不同期待。记者梳理五条经典路线,覆盖深度游览与互动体验。

路线一:建筑考古·解码"民间故宫"的营造密码(文史爱好者首选,建议3小时)

起点:景区山门→ 核心段:内城"斗筑可居"→ 河山楼→ 外城"中道庄"→ 冢宰第→ 终点:御书楼

这条线路聚焦建筑艺术:

内城"迷宫"探秘:跟随讲解员穿行"七十二巷",观察明代民居的"单坡顶""砖雕影壁""四合院"布局。特别注意"世德院"的门墩石雕——左侧狮子踩绣球(象征权力),右侧狮子踩小狮(象征传承),暗含家族"守业传家"的愿景;

河山楼的"防御黑科技":登上三层观景台,俯瞰楼内"蜂窝状"藏兵洞(可容百人)、"之字形"逃生暗道(连通内城水井)。古建工程师会演示"糯米灰浆"砌墙工艺——用糯米汤混合石灰,千年不腐,是古代建筑的"环保胶水";

外城"礼制空间"解读:冢宰第的"五进院落"对应"五常"(仁、义、礼、智、信),每进院落的匾额、对联均围绕儒家思想展开。游客可对比故宫与相府的"前朝后寝"布局,感受"官宅民居化"的明清特色。

"以前看故宫觉得‘高高在上’,现在逛相府才懂,真正的文化自信藏在士大夫的宅院里。"清华大学建筑系研究生小周边记录边感叹,"这里的每块砖都在讲‘耕读传家’的故事。"

路线二:家训研学·在古宅里上堂"人生必修课"(亲子/教育家庭首选,建议2.5小时)

起点:南书院→ 核心段:《陈氏家训》展厅→ 家训碑刻拓印体验→ 小相爷课堂→ 终点:家族祠堂

这条线路主打文化传承:

《陈氏家训》展厅:通过200余件文物(课本文具、家书、奖惩牌匾),还原陈氏"读书、勤俭、诚信、报国"的家教体系。重点看陈廷敬手书的"十无益"格言:"存心不善,风水无益;为富不仁,积聚无益",直指为人根本;

拓印体验工坊:在非遗师傅指导下,用宣纸、墨汁拓印"陈氏家训"碑刻。小朋友可拓"读书破万卷"等短句,制成专属书签;

"小相爷课堂":穿清代学童服饰,学写毛笔字(内容为家训节选)、模拟"开笔礼"(朱砂点痣、击鼓明志)。课程结束后,孩子可获得"小相爷证书",增强参与感。

"孩子拓完‘诚信为本’,回家主动说‘考试不能作弊’。"郑州家长王女士说,"这种‘体验式教育’比说教有用一百倍。"

路线三:光影夜游·在月光下遇见"帝师故里"(摄影/浪漫爱好者首选,建议2小时)

夏季每晚19:30后,相府开启"夜韵模式":

《再回相府》实景演出:以陈廷敬生平为线,通过威亚、水幕投影再现"康熙赐匾""陈廷敬教子"等场景。演员身着明清朝服,台词取自《清史稿》原文,沉浸感拉满;

灯笼巷打卡:内城"七十二巷"悬挂仿明清灯笼(复刻陈氏家徽纹样),暖黄灯光下,青砖墙、木雕窗更显古朴。最佳拍摄点为"御史府"门前,仰拍灯笼与飞檐,意境悠远;

月光诗会:御书楼前设露天舞台,游客可朗诵陈廷敬诗词(如《午亭文编》选段)或自创咏怀诗,优秀作品由景区书法家题于扇面赠送。

"晚上的相府像幅水墨画,演出时连空气都带着历史的温度。"情侣游客小林说,"在灯笼下牵手散步,比白天多了份浪漫。"

路线四:非遗手作·把相府文化"捏"进生活(亲子/手作爱好者首选,建议3小时)

起点:非遗文化街入口→ 核心段:澄泥砚工坊→ 连翘茶制作→ 木版年画体验→ 终点:文创店

这条线路聚焦活态传承:

澄泥砚制作:省级非遗传承人张师傅演示"澄泥-制坯-雕刻-烧制"全过程。游客可参与"小砚台"捏制(选泥、揉形、刻"陈廷敬印"),作品阴干后可邮寄到家;

连翘茶炒制:相府后园遍植连翘(中药兼茶饮),茶农教游客手工炒茶(杀青、揉捻、烘干),品尝自己炒的"相府连翘茶",清香微苦,回甘悠长;

木版年画印制:复刻相府旧藏《康熙南巡图》年画模板,游客用传统油墨拓印,制成装饰画或书签。

"孩子捏砚台时特别专注,说要‘送给老师当礼物’。"太原游客李女士说,"手作让非遗从‘看’变成了‘用’。"

路线五:深度漫游·跟着陈廷敬的足迹寻晋韵(文化发烧友首选,建议4小时)

起点:景区游客中心→ 核心段:陈廷敬纪念馆→ 相府酒坊→ 后花园"止园"→ 终点:周边古村(郭峪古城、海会书院)

这条线路延伸文化脉络:

陈廷敬纪念馆:通过400余件文物(官服、奏折、御赐礼品),系统展示其"一生清廉、辅佐康熙"的生平。重点看康熙御赐的"千字文"玉扳指,刻有其治国箴言;

相府酒坊:体验"陈氏家酿"黄酒酿造,用本地高粱、小麦制曲,了解"酒为礼媒"的明清社交文化;

止园雅集:后花园仿江南园林,设琴台、棋桌、茶寮。游客可抚琴、对弈、品茶,感受士大夫"偷得浮生半日闲"的雅趣;

联动古村:车程10分钟可达郭峪古城(明代防御城堡)、海会书院(清代科举考场),串联成"晋城古文化一日游"。

"止园的芭蕉叶上滴着雨,坐在石凳上听琴,突然懂了陈廷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心境。"文化学者赵教授说,"这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意义。"从"看古宅"到"品文化"的三大亮点

为深化文化体验、强化保护传承,皇城相府今年推出多项创新:

保护升级:给"民间故宫"做"精准体检"

"数字孪生"工程:用3D扫描技术建立全宅数字档案,实时监测木构、砖雕的湿度、温度变化,预防病害;

"古建医生"驻场:邀请故宫古建修复团队,对冢宰第的垂花门、御书楼的木柱进行"微创加固",保留原构件90%以上;

"文保志愿者"计划:招募青少年参与"清理碑刻青苔""记录古建编号"等工作,颁发"相府小卫士"证书。

体验升级:让"家训"从"墙"到"心"

"陈廷敬家风馆"开馆:通过全息投影、互动问答,讲述"陈氏一门五世进士"背后的家教故事,设置"家训知识闯关"游戏;

"家书里的相府"展览:展出陈廷敬与子孙的往来家书复刻件(原件藏于国家图书馆),内容涉及学业指导、为官之道,如"尔等读书,不在记诵,而在明理";

"智慧导览"优化:小程序新增"家训语音解读"功能,扫描院落匾额可听陈廷敬后人口述家风故事。

活动升级:全年有主题,月月有新意

春醒·"家训文化节"(4月):举办"开笔礼""成人礼"复原仪式,游客可穿汉服参与,体验传统成长礼仪;

夏荫·"相府读书季"(6-8月):在南书院设"古籍阅读角",提供《康熙字典》《陈氏家训》等线装书,邀请学者举办"读书分享会";

秋实·"丰收晒秋节"(9-10月):院落挂玉米、辣椒,广场展农具(犁、耙、石磨),体验"春种秋收"的农耕文化;

冬暖·"腊八家宴"(农历腊月初八):按陈氏家宴菜谱备餐(小米粥、炖羊肉、枣花馍),游客可围炉共食,听长辈讲"腊八习俗"。

皇城相府游玩"保姆级"指南

开放信息:

自驾:导航"皇城相府景区",景区有3个停车场(收费10元/天);

公共交通:晋城市区乘"皇城相府旅游专线"(30分钟一班,票价8元),或从洛阳/焦作自驾2小时可达。

时间:8:00-18:00(旺季3-10月),8:30-17:30(淡季11-2月);

门票:120元(含讲解服务);"深度文化套票"(含手作体验、实景演出)180元/人;

交通:

游览贴士:

相府台阶多、院落深,建议穿防滑运动鞋;

实景演出需提前30分钟占座(旺季票源紧张,可通过公众号预约);

非遗手作体验需提前1天在官网预约(节假日限量)。

服务设施:

游客中心提供轮椅、婴儿车、急救箱、雨伞租赁;

内城设母婴室(配备消毒器、儿童绘本)、无障碍卫生间;

出口处"相府文创店"售卖御书楼模型、家训书签、连翘茶包,部分收入用于古建保护。记者手记:皇城相府,是一座宅,更是一部士大夫的精神长卷

离开时,暮色中的御书楼在晚霞里泛着暖光,"午亭山村"四个鎏金大字愈发清晰。我坐在南书院的石凳上,看一群小学生穿着汉服,跟着老师念"读书不可不勤",稚嫩的声音撞在雕花木窗上,又轻轻散入风里。

皇城相府的动人,从不是单一的"宅有多豪华"或"景有多美"。它是河山楼里藏着的生存智慧,是冢宰第门楣上的家国情怀,是陈廷敬手书的一封封家书,是孩子们拓印家训时专注的眼神。它用六百年的光阴告诉我们:所谓"文化巨宅",不是冰冷的建筑,而是活着的精神——它承载着古人的治家智慧,也滋养着今人的文化自信。

这个秋天,不妨来皇城相府走走。不必急着打卡,只需在御书楼读一块御笔匾,在南书院写一张家训帖,在河山楼听一段防御往事。你会懂得:最好的旅行,是遇见风景,更遇见一段与士大夫精神、与文化根脉的深度对话。

愿相府永固,愿每段关于这里的记忆,都带着墨香的醇、家训的重,和历史的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