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李亚鹏又离婚了,他的人生何事落到这收场

10月14日,李亚鹏发博宣布和海哈金喜离婚,“我们于早些时候已经办理了离婚手续,孩子跟随母亲生活,由双方抚养。”但凡是对

10月14日,李亚鹏发博宣布和海哈金喜离婚,“我们于早些时候已经办理了离婚手续,孩子跟随母亲生活,由双方抚养。”

但凡是对李亚鹏相关新闻没烦到刷到就直接刷走的网友们,多少会有些意外,毕竟海哈金喜5月27号发布的答疑视频就是个秀恩爱专场。

不但正面回应了“夫妻俩近期同框不多是不是婚姻告急”,说确实是有阵子没在一起,但只是因为工作安排各有各忙,并不是感情出了问题👇

还特意强调自己对李亚鹏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都2025年了就别再拿年龄限制爱情和婚姻👇

海哈金喜为什么能看上李亚鹏确实是一个谜,因为她并不是大多数人看到百科百科出生地那一栏具体到凉山州某县镇村时所想的那样,家境贫寒。

恰恰相反,海哈金喜家境非常不错,初中毕业在本地选美比赛拿了奖,就干脆打算走艺术路线去北京读模特学校。

能在2006年世界旅游小姐中国区总决赛拿到冠军和最佳上镜奖荣誉,又在2011年世界小姐中国区超模单项赛夺冠——哪怕夺冠只是意味着可以再进总决赛,并不是最后的比赛冠军,但whatever?

有底气参赛,还具备可比试的才艺和“综合素质”,无论从小就熟练掌握还是赛前临时抱佛脚,都需要良好家庭条件来托底。

她经常在视频里提到父亲“江哥”,这位无限支持女儿的老父亲程江在2019年出过一本书,竟然请到了姜昆、朱时茂、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影视机构委员长、春秋永乐文化董事长、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节目部制片人、《红海行动》总出品人兼总制片人、昭觉县副县长、四川民族出版社副社长……这么一圈人到场助阵,麦特老总还当场宣布买下影视改编权。

海哈金喜后来在视频里轻描淡写地说,这场发布会是她为父亲办的。

那现场那么多大佬和官方代表到底是冲着作品来,还是看程江的面子,亦或者是海哈金喜的能量,恐怕只有当事人可以解答。

但由此也说明一点,海哈金喜在和李亚鹏相识相恋之前就已经过得很滋润了,确实不需要找个年纪大的过气男明星“镀金”。

婚后肯陪李亚鹏拍土味小视频、跟他大屋换小屋去筹钱去还债,或许只能用歌里唱的那句“越难越爱”来解释,也难怪网友们猜测这辟谣五个月后的分开可能还是因为李亚鹏的债多得有点太压身了。

李亚鹏的欠债史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和王菲的婚姻存续期。

他在2018年《鲁豫有约一日行》里亲口说,自己在2010年创立的中书控股其实在长达六年时间里没有任何盈利,全靠积蓄和借款在撑。

中书不是中国图书,而是中国书院,李亚鹏说是去丽江某个客栈喝茶时从木门上得到的灵感,所以他要做一个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书院项目。

为此李亚鹏特意在酒仙桥恒通商务园租了一层写字楼,记者估算过他每天光是办公场地租赁就要花掉6000块,加上物业费每个月要起码20万。

但这在李亚鹏的“实事”面前不算什么,号称为了女儿李嫣打造的顺义培德书院幼儿园花了他5000万,主打回归自然,要上农耕课、要学茶道,还有染坊、木坊、纸坊、陶艺坊……虽然修完开张的时候李嫣都要上初中了。

而这只是一个开始,李亚鹏的愿景是做一个从幼儿园到小学到高中环节全打通的书院学校,并辅以书院住宅、书院酒店等项目,实现书院文化全生态。

与此同时,他还在丽江束河古城拿下408亩地,宣传后续还要再投35亿打造雪山艺术小镇。

1个多亿的拿地资金怎么看都是大手笔,所以项目启动的2012年,北京泰和友联投资公司入局,以注资6000万的形式拿到雪山公司10%股份,约定开发期三年为限。雪山公司承诺泰和友联项目收益不低于1亿,开发期后可以拿到固定盈利4000万。

这样的承诺可能连国内几家大厂巨头都不敢下,但李亚鹏敢,某种意义上也能看出他有多信心满满。

毕竟当时丽江旅游正热,未经污染的纯朴小城吸引着全国万千文艺中青年,演员出身还闯进王菲“六一班”的李亚鹏用“文化产业资源整合运营”的形式圆自己投资经商梦也刚刚好。

他不仅说动身边名人好友买房投资,还做了个COART艺术基金会,连续三年拿出1000万预算做免费的艺术节引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音乐、舞蹈、现代舞、街头表演,还分别找宁财神跟导演张杨做了定期排练演出的《丽江一夜》和《束河古镇》纪录片。

既然要做高端人群,那李亚鹏修房子也颇下了些血本:建筑设计找的是日本大师隈研吾,公寓只是最基础配置,独栋别墅入门款190㎡,面积最大的能到300㎡。

园区里的景观树不从云南取,而是从四川成都郫县拉去的,一车运费就要13000元,还必须种上北京独有的八棱海棠,从北京运一棵起码5000块……现场负责园林绿化的工作人员都说,李亚鹏是“但求最好还求最贵”。

只是羊毛出在羊身上,40年产权的雪山艺术小镇公寓销售均价是16000元/㎡,别墅每平米平均售价突破2万,几乎逼近北上房价,而当时丽江月平均收入才2000块钱……失败就是一种必然。

到2015年约定时间,雪山艺术小镇运营惨淡,李亚鹏把项目51%股权以1.94亿的价格转给了上市公司阳光100。为了让泰和友联放弃股权优先购买权,他不惜哀求“需要我跪下、趴下都可以”,最终以到期债权的形式按期支付原本的4000万元固定权益为条件达成了一致。

泰和友联可以说是仁至义尽,还提出若有困难可以分期支付,2015年7月25日前给一半(2000万),剩下的在12月25号前还完就行。但约定时间过了,李亚鹏还是拖着不肯完款,泰和友联只好对簿公堂去争取该有的权益。

这起合同纠纷案17年就一审开庭,18年李亚鹏就因为败诉未履行判决上了失信名单,但他居然还能拖着上诉再审,同时跑到郑州开发中国文谷文化商业生态圈、以COART名义高调进军大理投资四季街市,之后又跑到赣州拿地,计划再投资61亿继续中国文谷传奇。

△2017年就去郑州拿地了

△2019年转战赣州再战

2020年和海哈金喜相识相恋后,李亚鹏的投资金额稍微没那么耸动,大概就是花8000万在温州永嘉县楠溪江投资艺术营地、8个亿进军电动车行业、用300多万买下“茶王”、1亿投资白酒行业誓要对标茅台……但结合他欠款迟迟不能还这个大前提来看也挺惊人。

△有不少人说李亚鹏这个项目也亏了,但没看到具体出处,先只说参与不说结果

△进军电动车行业,是李亚鹏自己说的

李亚鹏非常要面子,尤其介意大家提他欠了4000万和雪山艺术小镇投资失败这事儿。

他在2021年就跑了趟丽江拍视频,回击这些年某些网友晒出来的“雪山艺术小镇烂尾图”,说烂尾的是雪山小镇而不是自己的雪山艺术院小镇。

他拜访那位朋友很是热心,也特意发了个视频现身说法雪山艺术小镇其实有不少艺术家入住,项目整体维护状况良好,很多配置十年过去依然是领先水平。

但问题是从来没有人说李亚鹏的雪山艺术小镇缺斤少两,卖不出去以至于投资人血本无归才是关键。视频里是有人住没错,可这和当初他所规划的宏大繁华有几毛钱关系呢?

他个人和雪山公司都被强制执行都限制高消费了,李亚鹏就是敢对着镜头说“烂尾楼是假新闻”,亏的都是疫情三年受到影响的线下项目。

雪山艺术小镇从开盘就是丽江第一,20、21年还逆势卖了70个亿,这几年自己光发员工工资都是几个小目标——

那承认自己困境远不止4000万、公司连续裁了很多人而且钱要慢慢还又是什么意思呢?

回想了一些那些退圈或者淡圈的前·艺人们在时运不再后如何努力攒家当,除了像香港离婚KOL张致恒这样名声稀烂+能力欠奉+每个月开销太大必须持续工作否则手停口停的极端案例,大部分的选择都是不断消费自己的代表作品去迎合下沉市场的情怀需要。

而李亚鹏却从不走寻常路,宁可消耗自己已经所剩无几的“星光”也不肯放下身段捡起老本行去演戏。因为他对表演这件事没有热爱,认知也非常浅薄,是能赚钱的、常常被人围观的、不带来太多价值的。

在李亚鹏心里,自己是哈工大的学生,进圈是偶然,毕业还要在圈子里待下去那么做编剧、当导演或者幕后投资都比做演员要好。

他从心里瞧不起演员这个职业。

后来勉强说服自己去做了是因为朋友开玩笑说“你将来肯定是演员当中最成功的生意人、生意人当中最成功的演员”,总是还是因为演员身份带来的附加值,而不是表演本身。

在李亚鹏的解释中,很多观念或许都来自于被他当做偶像一样崇拜的父亲。

他父母都是因为出身不好才去了新疆,父亲从挖煤工人做起,自学成才进了国企当上机电实验室主任,工作努力到二十多年不休,也因为不懂文艺、看重孩子学习,格外坚持“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因此李亚鹏在回忆早年间怎么进中戏、当演员的时候,经常会用父亲的评价或者反应当做“侧写”:

没上哈工大让父亲很失望,“为此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他不太说话”👇

回乌鲁木齐办新疆第一场摇滚演唱会让父亲很骄傲,于是父子俩像成人一样握了手👇

父亲很少过问自己的工作,李亚鹏演了好几年戏他才到北京探班,叮嘱儿子要做就得做到最好……好像他人生每一步都是为了得到父亲的肯定,一旦错失就步步是错。

但事实却是,李亚鹏从初中就开始叛逆,拉帮结派、交女朋友并为此中考落榜。

父母深谈后选择相信和支持,把他送到母亲老家所在的合肥借读,李亚鹏居然还在高三紧要关头和校外人士“发生争执”,被迫离开合肥回新疆读书。刚转回新疆一个月,他就又和同学刘岩谈起了恋爱,后来考中戏也是陪着刘岩去的。

△各位细品这个时间线

△刘岩确实大美女

李亚鹏非常介意被中戏录取,2001年在采访里就说自己没报志愿中戏还录是违法招生👇

2005年又在博客里写“我的高考志愿’哈尔滨工业大学’被抹去,而换以’中央戏剧学院’……这也算是高考录取中的一次违规操作吧”。

因为放弃录取要两年后才能再考大学,进校后不理解为什么同学们都那么快乐,想转校但自行联系的结果是必须自费就读,于是李亚鹏把所有不顺都算在刘岩头上。

他觉得是刘岩设计让自己考中戏,先把自己照片给老师看了,然后稀里糊涂遵循了“陪同入场必须报名”的条件上台表演了节目被录取,所以一去中戏就和刘岩分道扬镳了。

这种怨怪很没有道理,因为那年中戏没有面对全国招生,是应时任新疆艺术剧院院长陈德才要求,为支援新疆话剧发展办的定向招生班。

所以往年不收理工科但那年放宽了限制,两年禁考的惩罚是因为特殊招生不能毁约,联系转校但只有自费名额……就算陪考的时候不知道是定向,全班14个人一起坐三天火车上北京报到,还能不知道真实情况吗?

同样,定向招生最后都要返回原籍,陈建斌在采访里亲口说毕业以后老师带着大家坐火车回乌鲁木齐,把所有人都交给了新疆话剧团,只是陈德才惜才,有些学生愿意放弃稳定单位接收和固定收入在外面闯荡也给放行了。

李亚鹏快毕业时聚众闹事到公安都进了校,还被能力保为“留校察看”而不是开除学籍,多少也有定向培训的的原因。

△2005年的博文里,李亚鹏明确写了公安局进校

△2007年的回顾里,李亚鹏又感谢了一遍老师,说是自己聚众闹事

就这,他居然还能坚持是因为自己讨厌“混在北京”、不想继续做演员才回乌鲁木齐的……定向招生四个字,在他这里好像从来不存在。

△2001年采访,说毕业就不想做演员了

△2005年博文,讨厌“混在北京”

死拽着那句“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不肯顺应环境做变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感应不到外部趋势,做事习惯大包大揽,喜欢把好结果都看作自己能力体现、坏的归因到别人身上,这或许有一定学识还不缺好运的李亚鹏总是把牌打得稀烂的关键原因。

以至于明明有人脉有契机,也无数次靠近风口,却一路错过以至于干啥啥不行。

李亚鹏很喜欢说自己98年就做了个营收不错的网站,比中国大厂界两匹马还早。

但这件事能成的根源不是他商业计划书做得有多好,有人肯出450万收购网站也不是因为他多会洞察商机把握用户痛点,而是那个当口互联网泡沫正盛,尤其是灵感来源地美国,几乎是普通人手里攥着一把抢注的.com域名就能原地起飞。

但行业上扬的背景是美联储连续降息,全球资金都涌了进去,美国政府又下调资本利得税刺激市场。到1999年的时候美联储不断加息,泡沫自然会散去露底,当然不会再有人出高价买李亚鹏的“喜宴”。靠着积蓄再撑几个月,只能关张了事。

做雪山艺术小镇一心求贵的毛病也早就暴露出来了,2003年他投资拍《沙滩》,所有人都要拉去住五星级。

李亚鹏的心里预算是1000万,没花完还特别高兴,但这大几百万花下去除了靖蓉二搭分手和那首《看海》之外还留下了什么呢?没有,何况《看海》红也不是因为李亚鹏,军功章上能排前三的怎么也得是周迅、火星电台和宋柯。

他2007年投了700万做音乐剧《鲁般鲁饶》,但《印象丽江》正火,观众能看张艺谋,又为什么要来看你用现代电子乐重新讲述纳西族殉情故事呢?就因为好朋友做了策划需要帮助吗?

李亚鹏前前后后涉足过婚庆、互联网、演出落地、杂志出版、影视出品、房产投资、电动车、茶、酒等多个领域,却没有深扎根在行业里去钻研,也不曾建立可靠的智囊团做后续运营和开发,所有投资全靠人情和他自己的“灵感”。

本身就是在离地万里的高空搭楼台,还要把决策大权都握在自己手里,那么“千金散尽”是他自己选择的运作模式,也就不该怨环境不好、遇人不淑造成了这个结果。

最重要的是,他前面这些失败之所以能平稳过度,是因为李亚鹏还在坚持拍戏,做网站、做杂志失败的时候正是张纪中两部金庸翻拍大火之时,后续虽然有意减产但和王菲的恋情、婚姻也为他增加了曝光——

不下桌,就还有牌可以打。

可做雪山艺术小镇这种步子大到扯着蛋的项目,他居然还敢退圈专注做老板,没了艺人身份加持也没有可预期的收入进账,空耗了存款也刷尽了人情,到最后还剩什么呢?可能只有一边高调为老友庆生,一边被爆拖欠员工工资的尴尬了。

很好笑,当初被公开跪求录音和被人公开追讨欠款在李亚鹏这里都只有一种结尾:成为他社交平台新一轮输出的素材来源,笑嘻嘻地在下沉市场搏一把“鹏哥大气”的吆喝。

如今和海哈金喜离婚,他又玩起了共创视频、各自欢喜那套,把各界好奇的目光变成围观流量,统统揣进兜里。

我也有些好奇,早年间李亚鹏抨击媒体、抨击娱乐行业总是在“露底”赚吆喝但实则无意义,如果知道自己年过半百还要打着怀念母辈家族不易的名义卖茶,把婚变当成继续往深坑里坠落的趁手工具,还有什么话要说?

恍惚间又想起李亚鹏说他在最盛时萌生退役那段话,被光笼罩着的天之骄子看不清簇拥的众人神情,潜台词是那些呼喝都为自己而来,却忘了台下叫着的从来不是李亚鹏,而是令狐冲。

原创不易,转载本文请务必注明作者,喜欢文章的话欢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