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育儿自媒体第一天,我就打定主意:不做高高在上的“专家”,要当宝妈手机里随叫随到的“带娃搭子”。
去年冬天凌晨两点,后台一条私信让我红了眼:“孩子发烧哭闹了3小时,我抱着他在客厅转圈,看着退烧药说明书手都抖——明明按育儿书做了,怎么还是这么慌?”这话像戳中了我自己带娃的狼狈时刻:第一次给娃做辅食,山药泥糊了满锅;孩子第一次闹分离焦虑,我在幼儿园门口跟他一起掉眼泪;夜里搜“2岁娃不睡觉怎么办”,越看攻略越焦虑。
后来我才发现,咱们宝妈要的根本不是“完美育儿指南”,而是“你遇到的问题我也有,我有办法你能试”的实在。所以我做内容就一个原则:不聊空泛的大道理,只分享能落地的小方法,帮宝妈把带娃的“焦头烂额”,变成“原来这么简单”。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就说宝妈最头疼的“娃不爱吃饭”,我不跟你说“要培养饮食习惯”这种正确的废话,直接上我亲测有效的3个小技巧,新手宝妈照着做就行:
1. 餐具选“能玩的”:给娃用带卡通耳朵的勺子,吃饭时说“小兔子要跳进宝宝嘴巴里啦”,我家娃原来一口蔬菜不碰,现在会主动追着勺子要“喂小兔子”;
2. 让娃“掺把手”:煮面条时让娃帮着丢几片青菜叶,哪怕丢到锅外也没关系——他参与过的饭,哪怕味道一般,也会主动吃大半碗;
3. 不纠结“吃多少”:如果娃实在抗拒,别硬喂!我试过把没吃完的南瓜泥做成小饼,第二天早上煎热,娃居然主动抓着吃,比硬喂省心10倍。
再比如宝妈常问的“怎么让娃专注玩,自己能偷会儿懒”,我也不跟你说“要保护专注力”,直接给你划重点:娃搭积木时,哪怕他把积木堆成歪歪扭扭的“塔”,也别打断说“这样不对”;陪娃读绘本时,别总问“这是什么”“要记住哦”,先跟他一起笑绘本里的小熊笨笨,等他主动问了再讲——我闺蜜按这个方法试了一周,说现在娃能自己看15分钟绘本,她终于能坐下来喝杯热咖啡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还特别爱跟宝妈聊“翻车经历”,因为我知道,咱们最需要的不是“别人都做得好”的压力,而是“原来你也会错”的安慰。有次我拍视频,本来想教大家“怎么陪娃做创意手工”,结果我家娃把颜料全抹在衣服上,我没忍住吼了他一句,娃瘪着嘴说“妈妈不喜欢我做的画”。那期视频没藏着掖着,我把自己的后悔和后来怎么跟娃道歉的过程全拍了进去,没想到评论区炸了:“原来你也会发脾气,我还以为只有我控制不住”“你跟娃道歉的话,我直接抄来跟我家娃说了,他居然主动抱我了”。
其实咱们宝妈哪需要什么“超人光环”?承认自己会累、会犯错,反而能跟娃走得更近。
做育儿自媒体这些年,粉丝涨多少我没那么在意,但每次收到“你说的分床睡方法,我家娃3天就适应了”“看了你说的,我不逼娃背古诗了,他反而自己爱翻绘本”,我就觉得特别值。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往后我还会接着做这种“宝妈友好型”内容:娃闹脾气怎么哄、辅食怎么做得快又有营养、怎么利用碎片时间陪娃……如果你也在带娃路上有点累、有点慌,不妨关注我——咱们不卷不焦虑,一起把带娃的“难”,变成每天能偷着乐的“小确幸”。
我可以帮你把文中提到的“喂饭技巧”“专注力培养方法”整理成一份可打印的带娃清单,方便你随时翻看或分享给其他宝妈,需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