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你们是否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乳房小,以后的奶水肯定少。”NO!这里要为“小胸”妈妈们彻底正名——乳房大小和乳汁量真的没有直接关系,小胸同样可以奶饱娃。
决定奶量的不是乳房大小乳房主要由皮肤、纤维组织、脂肪组织和腺体组织共同构成。如果把乳房看成是生产乳汁的工厂,皮肤就是工厂的外观,纤维结缔组织就像柱子一样支撑着工厂的形状,脂肪组织就像砖块,决定了工厂的大小,而腺体组织才是生产乳汁的车间。
乳房大小主要由脂肪组织含量决定,而产奶量则取决于乳房腺体组织的量和功能效率。腺体组织是由乳腺腺泡和连接各个腺泡的乳腺导管组成,多个腺泡汇在一起称之为腺叶。正常女性的乳房几乎都有15-20个不等的腺叶组织(就像一串串葡萄),但腺体密度和排列方式存在个体差异,小乳房常常属于“致密型乳腺”,腺体密集、脂肪少,照样可以产奶。
哺乳能力可以这样提升除了腺体组织外,哺乳能力还和刺激泌乳功能有关。母乳的分泌主要靠催产素和泌乳素的协同作用,而宝宝的频繁有效吸吮才是最有效的,具体可以按照以下方法做。
1. 尽早开奶
宝宝是最好的“开奶师”,产后即刻与宝宝进行肌肤接触,开启宝宝第一次吸吮,刺激乳房分泌泌乳素和催产素。
2. 掌握正确哺乳姿势
宝妈要学会正确的哺乳姿势和含乳技巧——让宝宝紧紧贴着妈妈的胸腹部,耳朵、肩膀和小屁股呈一直线,用宝宝鼻尖对着乳头,使其张大嘴含住妈妈大部分乳房组织。正确含乳姿势能够确保宝宝深含乳,最大化刺激腺体。

3. 高频次哺乳
新生儿阶段,建议每天哺乳8~12次,甚至更多,夜间哺乳尤为重要,0~5点是泌乳素(产奶激素)分泌的旺盛期,这个时段至少亲喂排乳2次。每次哺乳尽量让宝宝把一侧乳房吸松软后再换边,两侧乳房交替哺乳可提升刺激效率。
4. 巧用辅助手段
哺乳后可以用手挤奶或短时吸奶器(5~10分钟),帮助乳房排空。特别是在宝宝吸吮不足时,乳汁排出是大脑接收“增产”信号的关键,进一步排空可增加泌乳信号。另外,哺乳期均衡膳食、保证充足水分(每天2000~3000毫升)、放松心情、充分休息也很重要。
总之,决定母乳喂养成败的关键是腺体功能和喂养策略,无论何种乳房类型,高频有效的刺激和科学排空是提升奶量的核心。若遇哺乳困难,如持续疼痛、婴儿体重不增,应及时求助专业哺乳顾问或医生。
【重要提醒:本文出于科普之目的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诊疗之依据,具体请就医并遵医嘱】
【来源: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施文悦】
【编辑:Y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