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现行为的本质:高位割韭菜与信用破产
1. 精准套现与股价暴跌的完美配合
董事长昌敬在2023年3月至2024年6月期间,通过集中竞价和询价转让方式累计减持262.8万股,套现8.88亿元,持股比例从23.15%降至21.09%。这两次减持均发生在股价相对高位:2023年套现3.92亿元时,股价在291-379元/股区间;2024年套现4.96亿元时,股价稳定在376元/股左右。然而,2024年10月三季报披露后,股价从333.5元/股暴跌至217.8元/股,跌幅达35%,市值单日蒸发54亿元 。截至2025年9月30日,股价进一步跌至209.78元/股,较2021年高点538.67元/股已跌去超六成。这种“高位套现+股价崩盘”的操作,本质上是对中小投资者的明目张胆掠夺。

2. 套现理由的虚伪性与战略欺骗
昌敬声称减持是为平衡极石汽车的资金需求,但极石汽车2025年9月交付量仅1398台,与理想L7等竞品差距悬殊,显示造车业务尚未形成规模效应。更讽刺的是,他在抖音呼吁投资者“耐心等待战略转型期”,却在套现后频繁发布“沙漠越野”等与主业无关的视频,被投资者痛斥“不务正业” 。这种“套现-离场-甩锅”的行为,彻底暴露了管理层对上市公司的工具化利用。
二、产品质量与服务体系的全面崩塌
1. 质量问题的系统性爆发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截至2025年10月,石头科技累计投诉量已达2573条,质量问题占比超70% 。典型案例包括:
- G30 Space探索版:用户反映其五轴机械臂设计存在缺陷,使用两个月即出现边刷故障,经两次维修仍无法解决 。
- P20 Pro上下水版:安装后仅使用一次即出现基站进水,官方拒绝换新,坚称“人为损坏”。
- A30 Pro洗地机:拖完地后残留大量水痕,与宣传的“拒绝地面湿滑”严重不符,售后推诿责任 。
更恶劣的是,部分型号(如G10S Pure)存在线路设计缺陷,导致抹布无法清洗,而官方以“过保”为由要求用户自费维修。
2. 售后服务的傲慢与无能
石头科技的售后体系已沦为“踢皮球”的代名词:
- 以换代修成空谈:用户购买的P10S Pro机器人半年内电池故障两次,更换后仍无法正常使用,官方以“超过售后服务时限”拒绝退货。
- 检测流程形同虚设:用户反映扫地机器人刮花地板,售后要求自行测试并提供视频证据,却对产品设计缺陷避而不谈。
- 外包服务推卸责任:天猫平台将“只换不修”服务甩给第三方公司“阳光雨露”,后者态度恶劣、处理效率低下,导致用户维权无门。
三、公司基本面的持续恶化与战略迷失
1. 增收不增利的畸形增长
2025年上半年,石头科技营收同比增长78.96%至79.03亿元,但净利润暴跌39.55%至6.78亿元,毛利率从53.97%骤降至44.59%。这种“以价换量”的策略代价惨重:
- 销售费用激增:上半年销售费用达21.65亿元,同比增长165%,其中广告及市场推广费占15.05亿元,远超研发投入(10.23亿元)。
- 存货积压严重:截至2025年6月,存货高达31.3亿元,其中库存商品占29.2亿元,资金周转压力巨大。
2. 行业地位的岌岌可危
尽管石头科技仍以20.7%的全球市场份额位居第一,但竞争格局已发生质变:
- 国内市场:科沃斯2025年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暴增7160%,凭借X系列和T系列产品夺回25.4%的市场份额。
- 海外市场:iRobot被亚马逊收购后加速本土化布局,追觅、云鲸等竞品通过性价比策略快速抢占份额,石头科技欧洲市场收入因销售结构调整同比下滑 。
3. 战略转型的彻底失败
昌敬力推的“全场景服务”战略已沦为空谈:
- 新品类表现惨淡:2025年推出的割草机销量不足预期,洗烘一体机市场反响平平。
- 技术投入被营销吞噬:研发费用占比从2021年的15.2%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2.9%,核心技术优势逐渐丧失。
- 港股IPO受阻:因数据安全、外资准入等问题被证监会问询,募资35亿元计划可能泡汤,资金链风险加剧。
四、投资逻辑的全面瓦解
1. 估值泡沫的彻底破裂
截至2025年10月,石头科技PE(TTM)为33.42倍,表面低于消费电子行业均值,但这是建立在营收虚增、利润透支的基础上。若剔除一次性收益和存货减值因素,实际PE已超过50倍,显著高于科沃斯(28倍)等竞品。
2. 股东结构的信任危机
除昌敬外,联合创始人毛国华、小米系顺为资本等早期投资者已大幅减持,天津金米持股比例从4.49%降至2.93% 。更严重的是,昌敬虽承诺2025年6月至2026年6月不减持,但此前两次减持后均发布类似承诺,其信用已丧失殆尽。
3. 监管风险的持续发酵
港股IPO被证监会问询的三大问题(数据安全、控股股东认定、外资准入)尚未解决,若无法通过合规审查,不仅募资计划落空,还可能面临退市风险。此外,因产品质量问题引发的集体诉讼风险正在积聚,一旦爆发将重创公司现金流。
五、一场注定失败的资本游戏
石头科技的案例揭示了A股市场的典型陷阱:创始人通过技术创新包装上市,利用资本市场套现后转身投入新的“风口”,留下一地鸡毛给中小投资者。其产品质量的崩塌、战略转型的失败、监管风险的累积,共同构成了“不买产品、不买股票”的铁证。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选择科沃斯、追觅等竞品,不仅能获得更可靠的产品,还能避免为资本玩家的“造车梦”买单;对于投资者而言,远离这家管理层失信、基本面恶化、估值虚高的公司,是唯一理性的选择。在资本市场的丛林中,永远不要与套现离场的“野蛮人”共舞。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