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摄影中,“好背景”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但它一定是一个能突出主体、服务主题、增强照片整体表现力的背景。

一个好的背景往往不会在第一时间被注意到,但它却是成就一张好照片的关键。反之,一个糟糕的背景会立刻分散观众的注意力,毁掉一张原本不错的照片。
一般来说,“好背景”都有这几点特征:
1. 简洁而不杂乱
背景的任务是烘托主体,而不是与主体竞争注意力。
如何实现
寻找纯净区域:如干净的墙面、天空、水面、草地。

改变拍摄角度:仰拍以天空为背景,或俯拍以地面为背景,可以有效避开杂乱的元素。
使用大光圈虚化:使用f/1.8、f/2.8等大光圈,制造浅景深,将杂乱的背景虚化成柔和的光斑和色块。
2. 与主体相关
背景可以为主体提供环境和语境,让照片更有故事性和深度。
如何实现
环境肖像:拍摄一位木匠时,以他的工作坊和工具为背景;拍摄一位厨师时,以厨房为背景。这些环境信息丰富了人物的身份和故事。
旅行摄影:在标志性建筑前拍摄人像,背景不仅突出了人,也记录了地点信息。
色彩与情绪关联:温暖的色调可以传达温馨、欢快;冷色调可以传达宁静、忧郁。背景的色彩应与照片想表达的情绪一致。

3. 与主体形成良好关系
背景应该通过与主体在色彩、明暗、纹理上的对比,来强化主体。
如何实现
色彩对比:使用色相环上相对的互补色(如红与绿、蓝与橙),让主体从背景中“跳”出来。

明暗对比:让明亮的主体处于暗背景前,或暗调的主体处于亮背景前。

虚实对比:通过景深控制,让清晰的主体与虚化的背景形成对比。

动静对比:用慢门拍摄,让运动的主体产生动感模糊,而背景保持清晰,或者反之。

4. 不含有“视觉破坏性”元素
背景中不应出现一些会产生误解或干扰的物体。
常见问题
“头上长树”:背景的线条(如树干、电线杆)正好与主体的头部或身体关键部位重叠。
边缘切割:背景物体的边缘恰好从画面边缘切过主体的关键部位,显得很突兀。
过于抢眼的元素:比如一个颜色极其鲜艳的垃圾桶、一个与主题无关的陌生人正盯着镜头等。
5. 具有美感的纹理或图案
背景本身就可以作为视觉元素,为照片增添美感和趣味。
重复的图案:如整齐的书架、规则的建筑立面、成排的树木。

有趣的纹理:如斑驳的墙壁、木头的纹路、水面的波纹。
关键点:这些纹理和图案必须是有序的、有美感的,并且不能压倒主体,而是作为主体的陪衬。
规则且有美感的建筑线条作为背景,赋予了照片强烈的形式感和节奏感。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