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5 万 /㎡!2025 年 10 月 20 日,上海第八批次土拍现场传来重磅消息,徐汇滨江地块被中海地产以 44.65 亿元竞得,成交楼面价刷新板块纪录,成为新 “地王”。这一幕发生在上海外环外限购放松仅两个月后,当亿元豪宅开盘即售罄、3000 万级房源认购率翻倍,这场土拍盛宴早已超越 “卖地” 本身。
在全国楼市止跌回稳的大背景下,上海核心区土地市场的火爆与郊区地块的平稳形成鲜明对比,这宗溢价 10% 的地王成交,藏着 2025 年上海楼市最深刻的分化逻辑,而多数人还在纠结 “要不要买房” 时,聪明的资金已经瞄准了核心资产。
一、地王诞生记:44 亿争夺背后的房企博弈2025 年上海土拍市场呈现 “冰火两重天”,但核心区地块永远不缺追捧者。徐汇滨江这宗地块从挂牌起就自带光环,13.5 万元 /㎡的起始楼面价,注定其 “地王” 潜质。
参与竞拍的 3 家主体堪称业界巨头:中海地产、保利发展,以及招商蛇口、西岸集团、滨江集团组成的联合体。中海地产最终胜出,并非偶然 —— 前 9 月其在上海拿地金额已达 324 亿元,深耕徐汇核心区的决心明显,此前开发的领邸玖序 / 玖章项目曾五开五罄,市场认可度极高。
这宗地块的成交条件并不简单,容积率、建筑密度等指标严格,但房企依然趋之若鹜。原因很明确:徐汇滨江的核心资源不可复制。作为上海中心城区仅剩的滨江开发热土,这里汇集了西岸艺术中心、高端商业集群,加上黄浦江畔的稀缺景观,决定了其天生的豪宅基因。
中指研究院上海数据总经理张文静的观点道出关键:“结合 9 月出台的‘好房子’建设新政,此次出让地块具备极高开发潜力。” 房企争夺的不仅是一块地,更是上海核心资产的长期话语权。最终 10% 的溢价率,既体现了市场对核心区的信心,也反映出房企在风险控制下的理性 —— 毕竟 2025 年的楼市,早已不是盲目追高的时代。
二、政策东风:限购放松点燃豪宅市场地王的诞生,离不开政策的 “推波助澜”。2025 年 8 月 25 日,上海发布楼市新政,明确符合条件的家庭在外环外不再限购,单身人士的特别限购政策也同步取消。
新政的效果立竿见影。数据显示,新政发布一周后,上海郊区新盘成交量翻倍,二手房带看量大幅增加。而核心区的豪宅市场,更是迎来 “黄金窗口期”。就在地王成交前,上海万科・高福云境推出 25 套套均总价 1 亿元以上的新房,快速售罄;金陵华庭平均单价超 20 万元 /㎡,认购率高达 190%,销售额近百亿元。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的数据更具说服力:2025 年上半年,上海总价 3000 万元及以上新房成交 1096 套,连续两年突破千套;亿元豪宅成交 15 套,顶级购买力持续释放。这背后,是限购放松后改善需求的集中释放,更是高净值人群对核心资产的配置偏好。
“政策不再‘一刀切’,而是精准滴灌,既激活了郊区刚需,也给核心区改善留足空间。”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赵秀池教授分析,上海的政策优化有分寸,避免了 “大水漫灌”,这种精细化调控正是核心区楼市保持韧性的关键。
三、市场分化:核心区 “抢地” 与郊区 “托底” 的鲜明对比徐汇滨江地王的火爆,与同批次其他地块的表现形成强烈反差。上海第八批次 6 宗地块中,3 宗溢价成交,3 宗底价成交,其中宝山杨行、松江新城等郊区地块均由房企联合体底价拿下。
这种分化并非个例。2025 年第三季度,全国约 200 个省市累计出台房地产相关政策超 470 条,各地都在因城施策,但核心逻辑一致:优质资源集中的区域,市场热度持续;而库存高企、配套薄弱的区域,仍需政策托底。
上海的分化尤为典型。核心区如徐汇、静安、杨浦,凭借成熟的配套、稀缺的资源,成为房企和购房者的共同焦点。此次土拍中,静安苏河湾地块溢价 9.03%,杨浦东外滩地块溢价 14.69%,均表现亮眼。而郊区地块受去化压力影响,房企拿地更为谨慎,多采取联合体托底的方式。
从库存数据来看,这种分化将持续加剧。截至 2025 年 8 月,上海核心区商品住宅去化周期不足 8 个月,而部分郊区去化周期超过 18 个月。按照四川省南充等地的供地调节机制,去化周期超标的区域将暂停新增住宅用地供应,这意味着核心区的土地稀缺性将进一步凸显。
对房企而言,2025 年的拿地策略已经清晰:聚焦核心城市、核心区域的优质地块,放弃高风险的郊区项目。中海、保利、招商等巨头的拿地布局,正是这一逻辑的体现。
四、14.85 万 /㎡的信号:上海楼市的未来走向这宗 14.85 万 /㎡的地王,到底给市场传递了什么信号?并非房价将全面上涨,而是上海楼市的 “价值重构” 正在加速。
首先,核心资产的稀缺性进一步提升。徐汇滨江作为上海滨江带的核心段落,可开发土地日益减少,此次出让地块的成交,意味着未来核心区新房供应将持续紧张,现有豪宅的保值增值能力将增强。
其次,市场将持续分化,“强者恒强” 成为常态。业内预测,未来上海楼市将呈现 “核心稳、外围弱” 的格局,核心区凭借资源优势,价格保持稳定;而郊区需依赖政策支持和配套完善,才能逐步去化库存。
对购房者而言,不同需求对应不同选择。改善型购房者,核心区优质新房和次新房仍是优选,但需关注价格合理性和自身购买力;刚需购房者,可重点关注外环外政策支持力度大、配套逐步完善的板块,如崇明长兴岛的地铁小镇,把握政策红利期。
需要警惕的是,地王的诞生不代表可以盲目追高。2025 年的楼市,供需关系仍未发生根本性转变,房价普涨的时代已经过去。中海等房企拿地时,算清了成本与利润的安全边际,购房者同样需要理性评估,避免跟风入场。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严跃进提醒:“核心区的价值稳定,但也要看产品力和性价比。购房者应聚焦真正的优质资产,而非单纯追逐地王概念。”
这场由 14.85 万 /㎡地王掀起的市场热议,本质是大家对上海楼市未来的关注。在全国楼市止跌回稳的进程中,上海作为一线城市的风向标,其核心区的表现将持续影响市场预期。而那些看懂分化逻辑、把握核心资源的购房者和房企,终将在这场价值重构中占据主动。
你是否看好上海核心区楼市的未来?你所在的城市也出现了市场分化吗?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