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华侨、华裔,都有谁?

诺奖是全球最具有影响力的奖项之一。距今,获得诺奖的华人、华侨、华裔都有谁?一、杨政宁、李政道1957年10月,杨政宁和李

诺奖是全球最具有影响力的奖项之一。

距今,获得诺奖的华人、华侨、华裔都有谁?

一、杨政宁、李政道

1957年10月,杨政宁和李政道因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理”,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政宁,祖籍安徽合肥。

李政道,祖籍江苏苏州。

1957年获得诺贝尔奖时,李政道和杨政宁都是中国国籍,所以他们是最早获得诺奖的中国人。1963年,李政道选择加入美国国籍。1964年,杨政宁也加入了美国国籍,成为了美籍华裔。

获得诺贝尔奖后,杨政宁和李政道名声大振,成为了物理界2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可惜不久后,他们因为争名夺利,闹翻了。分道扬镳后,杨政宁和李政道也在各自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绩。

2015年,杨政宁又放弃美国国籍,恢复了中国国籍。

二、丁肇中

1976年,丁肇中因发现J粒子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丁肇中,祖籍山东日照。

丁肇中的父亲丁观海,是中国著名土木工程学专家、高校教授。1936年,丁观海和妻子王隽英在美国学术访问期间,王隽英意外早产,生下了丁肇中,这让丁肇中自动获得美国公民身份。

三、李远哲

1986年,李远哲因在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领域中的卓越贡献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李远哲,祖籍台湾新竹。

李远哲毕业于哈佛大学,之后一直在芝加哥大学、加州伯克利分校等高校担任教授。197年,李远哲选择加入了美国国籍。1994年,李远哲放弃美国国籍,回台湾担任了“中央研究院”院长。

四、朱棣文

1997年,朱棣文因发展了用激光捕捉并冷却原子的技术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朱棣文,祖籍江苏太仓。

朱棣文据说是江南朱氏第27代子孙。

朱棣文的父亲朱汝瑾是化学工程和火箭专家。1940年,朱棣文从清华大学化学系(西南联合大学)毕业之后,就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深造,并获得博士学位和选择留在美国高校任教。

1948年,朱棣文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和美国华裔。朱棣文在原子物理学等领域有着杰出贡献,担任过斯坦福大学物理系主任、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主任等职务。2008年,奥巴马当选美国第56届总统后,提名朱棣文担任了美国能源部部长。

五、高行健

高行健,祖籍江苏泰州。

1940年,高行健出生于江西赣州。高行健自幼就对戏剧、写作和绘画感兴趣,长大之后走上了创作之路,成为了一名作家,有《八月雪》、《绝对信号》、《车站》等众多优秀作品。1987年,高行健移居到了法国。1997年,正式取得法国国籍。2000年,高行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六、钱永健

2008年,钱永健凭借绿色荧光蛋白的研究获得诺贝尔化学家。

钱永健,祖籍浙江杭州。

钱永健的父亲钱学榘是钱学森的堂弟。

1935年,钱学榘和钱学森一起前往美国留学深造。1955年,钱学森回到了国内,并为中国的火箭、导弹、载人航天等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1941年,钱学榘也曾回国,担任贵阳大定发动机制造厂总工程师,负责造飞机。1944年,钱学榘又前往美国定居,做了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教授。

钱永健是钱学榘的第三个儿子,1952年,出生于美国纽约,是个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和美国华裔。钱永健在生物化学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获得过沃尔夫医学奖、诺贝尔化学家等奖项。

七、崔琦

1998年,崔琦因解释了电子量子流体这一特殊现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崔琦,祖籍河南平顶山。

1958年,崔琦赴美国深造。1961年,崔琦从美国伊利诺州学院毕业后,就在大名鼎鼎的美国贝尔实验室和普林斯顿大学任职,从事电子材料基本性质等领域的研究,并加入了美国国籍。

八、高锟

2009年,高锟因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做出突破性成就,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家。

高锟,祖籍江苏金山(今上海金山区),他有中国香港公民身份、美国国籍和英国国籍三重身份。

高锟长期从事光导纤维在通讯领域运用的研究。1966年,高锟在论文中开创性地提出光导纤维在通信上应用的基本原理,这推动了世界上第一条光纤的问世,所以高锟有“光纤之父”之称。

九、莫言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写作风格以“大胆新奇”著称,文章极具想象力和魔幻现实主义色彩。莫言的作品有《红高粱》、《蛙》、《檀香刑》、《生死疲劳》等,获得过茅盾文学奖等奖项。

十、屠呦呦

2015年,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美国教授米勒发现,非洲疟疾死亡人数出现了大幅度下降。于是他安排自己的学生前去调查此事,原来是非洲人服用了中国生产的青蒿素后,产生了奇效,导致疟疾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米勒教授在调查青蒿素的发明者时,却遇到了麻烦。青蒿素是中国集体发明的一种药物,有60多家科研机构和500多名科研人员参与了青蒿素的研究。米勒教授在调查过程中,有7家科研机构认为是自己发明了青蒿素,这让米勒教授颇为苦恼。他给7家科研机构分别写信,承认了这7家科研机构的巨大贡献,并询问除了本单位之外,谁还对青蒿素的发明做出重要贡献。7家科研单位一致回信说:“屠呦呦”,至此确定了屠呦呦在青蒿素发明过程中的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