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普京飞往北京参加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没剩几天了,但克里姆林宫现在的气氛,远不是“出国访问”该有的轻松。
相反,一股铺天盖地的怒火,正从俄罗斯国内社交媒体上蔓延开来。原因很简单,普京刚和特朗普在阿拉斯加见了一面,就有传言说他在谈乌克兰问题上“让步”了。
这一下子,俄罗斯国内那些主张“打到底”的人,直接炸锅了。原本一次看起来挺正常的美俄会晤,结果却成了普京在国内陷入政治风暴的导火索。
一份“泄密”引发的巨震
根据社交平台上疯传的内容,说是普京在和特朗普聊天时,暗示愿意放弃对赫尔松和扎波罗热的完全控制,只要西方愿意承认俄罗斯对顿巴斯的主权,战争就可以停。
这消息是真是假没人能确认,克里姆林宫也没回应,但国内一批“主战派”已经坐不住了。像“Rybar”这样的军事博主,立马在Telegram上发文开骂:“我们打了三年,结果白打了?”
这个帖半天就转发几十万次。很多人跟着附和,说这不是妥协,是“出卖领土”、“背叛牺牲”。这事儿一下子就从一个“外交传闻”,变成了政治危机。
这是一次真正的政治碰撞。主战派已经不仅仅是网上发发牢骚的群体,他们的声音,正在逼近克里姆林宫的神经中枢。
谁是“主战派”?
说到底,这些人是谁?他们不是一个明确的组织,也不属于哪个政党,但他们有共同点:
多数是民族主义者、退役军官、军工体系的人; 他们在社交网络很活跃,尤其是在Telegram上; 他们对战争的态度很明确:不能妥协,必须赢。这些人本来就是被战争“喂大”的群体。一开始,他们是政府的“宣传助力”,天天鼓舞士气、喊打喊杀。现在战争打得久了,政府想缓一缓,他们反而不愿意停了。
对他们来说,战争不只是地盘问题,更是信仰问题,甚至是经济来源。你一旦说要停火,那就是砸了他们的饭碗、捅了他们的心窝。
普京的两难选择
那普京为什么要考虑让步?其实也不难理解。打了三年,俄罗斯的损耗已经非常大了。根据路透社8月初的数据,俄军在战争中已经损失了2700多辆坦克、400多架飞机。
更要命的是,西方的制裁还在继续,军工体系想补给都很困难。再看经济,2025年第二季度,军费开支占了GDP的7%以上。这可不是个能长期承受的数字。
社会方面也吃不消。俄联邦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现在俄罗斯有超过11%的年轻人既不上学也不上班,战争搞得大家都没了出路。
所以普京想“见好就收”,不是没道理的。他是知道国家撑不住了。最多守住克里米亚和顿巴斯,换一个体面的停火结果,已经是最现实的选择了。
但问题是,现实主义的决策,能不能顶住国内的情绪压力?这才是真正的挑战。
访华前夜,普京的尴尬时刻
普京接下来要去北京参加中国的抗战胜利纪念活动,按理说应该是一次展示中俄“铁哥们”关系的机会。
但现在这事儿在俄罗斯国内也被拿来说事,有人说:“你刚和美国人谈完就去北京,是不是想拉中国来背书你的妥协?”
中国方面其实很谨慎。根据《金融时报》的报道,中国并不想被卷进俄乌冲突的实质内容里,更多是强调“劝和促谈”。
也就是说,普京这次访华,能不能得到他想要的“国际支持”,还真不好说。
结语
说到底,普京现在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上。他既不能完全按照理性来行动,因为国内情绪太满;也不能一味迎合民族主义,因为国家真的撑不住了。
他是个现实主义者,但现实主义在今天的俄罗斯,越来越难走得通了。战争不是他一个人能关掉的,现在这台战争机器已经变得太复杂,牵扯太多利益和情绪。
普京必须做出选择,但无论怎么选,都会有一部分人不满意。这就是他现在最大的困境。
这场风波可能是俄乌战争走向转折点的前奏,也可能是俄罗斯国内权力结构即将变化的信号。接下来几周,值得密切关注克里姆林宫的态度、主战派的动向,以及中国、美国、乌克兰这三方的反应。
一场关于“战争能不能停”的真正较量,可能才刚刚开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