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真实的施琅降清后被郑成功招揽,后再次降清,晚年在中国台湾圈地

施琅1621年出生于福建晋江,早年因为不是读书的料,跑去找了个师父学剑,有了一些武艺在身,于是在17岁的时候选择参军,投

施琅1621年出生于福建晋江,早年因为不是读书的料,跑去找了个师父学剑,有了一些武艺在身,于是在17岁的时候选择参军,投入了明朝总兵郑芝龙的麾下,屡立战功深得郑芝龙信任。当时正值明末天下大乱,在施琅参军的第六年,也就是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明朝灭亡

远在山海关的辽东总兵吴三桂,因为父亲吴襄被李自成所抓,遭受了严刑拷打,由于和李自成阶级不同,他担心自己也会沦落这个下场;其次是满清方面许给他平西王的爵位,让他决定投靠清廷,沦为汉奸。而清军入关之后,将始料未及的李自成打了个措手不及,很快席卷北方

清军入关的同一年,万历帝的孙子、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继位,南明弘光政权建立。朱由崧册封施琅的上司郑芝龙为福建总镇、安南伯,让他领导福建的军队抗击清兵。可弘光政权没坚持多久,便被清军剿灭,郑芝龙便和弟弟郑鸿逵一起在福建拥立唐王朱聿键继位,这就是隆武帝

施琅

然而随着弘光政权的垮台,南明境内各个派系相互争斗,不仅有郑芝龙他们拥立的隆武帝,还有永历帝朱常洛、监国的福王朱以海,他们相互不承认对方是正统,甚至争斗,给了清军分化瓦解的机会。同时清军已跨过长江、攻占南京,南方再无险可守

隆武帝仅在位一年多便被清军俘获,绝食而死,同时清军直逼郑芝龙的驻地。当时清军统帅爱新觉罗·博洛以宗室的身份许诺郑芝龙,只要投降就保他为粤闽总督,而郑芝龙在东南沿海活动多年,他也自认为满清要依仗他才能平定东南,定然高官厚禄,以礼相待

于是郑芝龙听信鬼话,决定降清,即便他的儿子郑成功反复劝谏,他也听不进去。而施琅作为郑芝龙的手下,他觉得自己的今天都是郑芝龙给的,继续跟着郑芝龙,等他当了闽粤总督自己也跟着吃香喝辣,于是施琅屁颠屁颠地追随郑芝龙降清,在李成栋率清军进入福建后

施琅被调到李成栋麾下,为他鞍前马后,在镇压反清义士的暴行中起了不小的作用。然而在清军攻克广州后,进而占领广东之后,李成栋认为自己的功劳最大,但满清将广东总督的位置给了佟养甲,而只给了他一个提督,李成栋非常不满

影视剧的清军

同时南明方面不断招降李成栋,最终李成栋反清,成为了明朝臣子。而施琅原本是郑芝龙旧部,和农民义军出身的李成栋本就不和,他没有跟随反清,于是被李成栋遣返回福建。而回去之后的施琅,收到了郑成功的来信,郑成功希望施琅回头是岸,和自己一起抗击满清

郑成功在父亲郑芝龙降清之后,独自开始壮大势力,在福建一带抗清。他急需熟悉福建地区,同时能指挥水军的将领,而施琅作为他父亲的旧部,在福建活跃多年且精通海战,因此郑成功不断书信给施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告诉他民族、国家大义

而施琅作为貮臣,虽然被清廷授予了官职,但一直饱受歧视,郑芝龙也没能出任闽粤总督,他便无法跟在身后吃香喝辣。李成栋和他撕破脸,他从李成栋那里活着回来,回到清廷相他认为也会备受猜忌,于是在施琅在走投无路的同时,又很投机主义的他,加入了郑成功的团队

摇身一变他施琅又成了郑氏部将,不过追随对象由郑芝龙换成了郑成功。1652年,郑成功和施琅之间爆发了曾德事件,曾德和施琅一样,是郑成功父亲郑芝龙的旧部,施琅加入郑成功团队后成为了曾德的上司。曾德认为自己和施琅都是郑芝龙旧部,自己加入郑成功团队更早

不应该让施琅骑在自己的头上,于是他找到郑成功,要求调离施琅麾下,直接为郑成功效力。郑成功体恤曾德是郑氏老将,又是创业元勋,同意了他的请求。但在施琅看来,自己刚上任曾德就这么干,无疑是挑衅了自己作为统军将领的权威,打了自己两嘴巴子

郑成功

愤怒的施琅派人将曾德押回了自己帐下,二话不说就要斩首,郑成功派人来追,表示人才不易得,又是老相识,应该不计前嫌团结抗清,并下令不准施琅杀曾德。但施琅无视军令直接斩了曾德,郑成功闻言大怒,认为施琅不听军令,不可不防,于是郑成功让人抓了施琅的家人

施琅以为郑成功要对自己开刀,带着亲信逃回大陆,并重新剃发投降满清,郑成功得知施琅弃明投暗而大怒,直接杀了施琅以外的施家人。之后郑成功率军收复台湾,施琅被清廷调到北京,时间一晃来到了1682年,满清战胜了吴三桂,将视野转向了郑成功建立的明郑政权

李光地等人力谏康熙,让他委任施琅进攻明郑政权,还说施琅不仅善于水战、还对郑成功集团非常熟悉,加上他和郑成功有血仇,可以放心启用。于是康熙让施琅担任福建水师提督,驻扎厦门,训练水兵为攻打明郑做准备

在这期间清廷为了防止沿海百姓和明郑势力统治下的人员往来,或者给明郑政权提供补给。颁布了“戒海令”,强迫东南沿海的百姓内迁,导致大量的百姓失去家园沦为流民,毁掉了大量的经济作物和生产资料,造成的损失不计其数。

1683年6月24,施琅率清军穿越台湾海峡直逼澎湖列岛,结果初战便被驻守澎湖的明郑军击溃。之后施琅仰仗人数优势,用五艘战船围攻明郑的一艘战船,不断打开突破口,并扬言善待俘虏,只要郑家肯投降便既往不咎,安抚当地的百姓等等

由于戒海令的影响,海峡对岸的民众生活日益困难,加上施琅逐渐在海战中取得优势,1683年8月13,郑成功之孙郑克塽投降,明郑政权覆灭。施琅得之后长期驻扎在中国台湾,并治理当地。施琅不允许赴台人员携带家眷,尤其禁止广东惠州、潮汕的人民前往,理由是当地出了很多海盗

而他自己以各种理由侵吞当地的财产,尤其是土地,几乎占据了当地当时已经开垦的土地的一半多,名曰“施侯租田园”,他们家族还收缴各种各样的租子,名曰“施侯大租”,还要求当地的渔民上缴“规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