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两天做了一个重疾险的视频,我发现有朋友理解错了。
我说作为普通家庭,给孩子买重疾险也是为自己服务的,因为我们的能力可以有效延伸到的位置,是孩子经济独立之前。
然后就有朋友理解成了要给孩子买定期重疾了。
不是这样的。
要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基于现在的家庭年收入给孩子设计重疾保额。这是因为买保险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而不是给生活带来过重的负担。普通家庭很难做到给孩子的经济支持能延续到孩子的一辈子。注意我说的是经济支持,不是精神支持。给孩子投保一份终身的现金流年金,这是能给到孩子一辈子的精神支持和力量的。但在他经济独立之后,那份保单能起到的给他的经济支持效果就已经没什么作用了。
有人就拿那个96年给孩子趸交投保1万元养老年金,孩子55岁后每个月领取7000多的例子来找我抬杠。兄弟,96年能在保险上拿出1万给孩子投保的能是普通家庭吗?你是不是对那时候的1万元有什么错误理解?
所以普通家庭不要为了一个延续不到的能力,而让现在负担太重。因此给孩子配置重疾险,方案的设计也要基于当下的家庭年收入。
那为什么是终身而且要带身故责任的重疾险,而不是定期重疾呢?
保险是什么?保险是金融工具。金融工具的购买就一定要关注效率,也就是你钱换钱的投入产出比。注意啊我说的是效率,可不能用所谓性价比来理解。金融工具是不存在性价比这个说法的。比效率,是在同样或者近似的触发条件下去比的。
比如说在同样的风险之下,收益更高的效率就更高。在同样的理赔条件之下,保额高的效率更高。在同一个个体身上,一定能获赔的比不一定能获赔的效率更高。
大家要注意一个规律。风险高的他永远都在包装自己风险低。就像我上一个视频说了复星保德信的一个情况,然后就有好多个博主通过直播通过视频在讲复兴这个公司有多强多强。你知道它们拼命推的那些个产品的佣金有多高吗!

我就问一下大家,你什么时候见过国寿,平安,新华,人保,太平这样的公司标榜过自己有多强?没怎么见过吧,因为他们的强大根本不需要去强调。一样的,理赔条件苛刻的永远都在说因为发生概率小所以无所谓。大概率用不上的保单,比如定期重疾险,永远都在拼命的给你放大风险的体验,让你焦虑。
对不对,都是这样的规律。
50岁以后才是真正重疾和身故高发的年龄段。所以我们给孩子投保,只要你的能力够,就应该选择终身的,而且是带上身故责任的重疾险。这样你投保的资金效率才是更高的。
也就只有两种情况是有必要去搏小概率风险的,那就是孩子的意外伤残,和成年人的定期寿险。
孩子的意外伤残和成年人的定期寿险,其实几乎等同于给保险公司送钱。但这是有意义的。而孩子的定期重疾险,则是没有太大意义的给保险公司送钱。
我知道我说完这句话,肯定又会有很多人反驳。大家要知道我这句话不是就简单的这么一说的,是基于产品的定价模型和众多同类产品定价对比的。
总之,眼见就只剩下最后一周了,这一周我也越来越没有时间做更详细的讲解了。赶紧上车吧,能上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