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二世而亡的教训我们常常知道,不过还有一位君王我们很少提起,那就是皇泰主杨侗,他是隋炀帝杨广的孙子,元德太子杨昭的长子,可惜他父亲死得早,当然,大概是念及早逝的儿子,而杨侗长得又俊美,秉性宽厚,很得到隋炀帝的喜爱,巡游江南的时候,留守在东都洛阳,很得到信任,还平定了杨玄感的叛乱,这个杨玄感就是隋朝重臣杨素的儿子。

可惜他爷爷留给他的江山并不稳固,617年的时候,瓦岗寨的农民军已经起来了,杨侗平叛的效果不大,到了618年,他的爷爷隋炀帝被手下宇文化及一批人杀掉之后,洛阳的元老大臣碍于他的皇室血脉,故立他为帝,史称皇泰帝,不过对于此时的皇帝来说,尊重他的人道一声皇帝,不尊重他的人他也没办法。
这不,李密请降给了他足够的面子,李密杀掉翟让后,成为了瓦岗寨的老大,但李密这个人本就受隋朝恩泽,家世也不得了,曾祖为西魏八柱国之,父亲为隋朝上柱国,然而错跟了不成器的杨玄感,因此兵败逃往瓦岗寨落草,瓦岗寨也一举成为起义军最强的一支,李密要归顺,这对杨侗来说岂不是好事一桩,于是大赏李密,李密也乐意,毕竟以前世代为国效力,谁愿意当叛徒呢,于是向东抵抗宇文化及,每每作战胜利,都向皇泰主报捷,然而洛阳毕竟是王世充的天下,李密得了赏,把王世充置于何地呢,王世充于是先发制人,包围了宫殿,换成了自己人,从此政事就由他掌握了。
按理说,既然掌了权,也该收手了,不过,把皇泰主留在人间的确不放心,何况王世充称帝,江山就坐不稳,于是王世充的弟弟王世恽鼓动说:“儒童等谋反,正为皇泰主尚故在也,不如早除之“。王世充一想也对,于是叫家奴给皇泰主送毒酒,皇泰主还觉得以前王世充说的禅位就不杀他是真的,没想到乱臣贼子的话怎能相信,于是焚香礼佛后说”愿自今已往,不复生帝王家!“可怜一代君王落得如此下场,白居易有诗曰“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可谓同理之叹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