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美妆观察|全面爆发!浙企化妆品新原料备案创新高

国内化妆品新原料市场正在上演着一轮“大牛市”。国家药监局官网信息显示,今年前7个月化妆品新原料备案数量达92个,而202

国内化妆品新原料市场正在上演着一轮“大牛市”。

国家药监局官网信息显示,今年前7个月化妆品新原料备案数量达92个,而2024年同期为55个,同比增长67.27%。这也意味着,自《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以来,化妆品新原料备案的这轮爆发式增长仍在继续。潮新闻记者注意到,2024年化妆品新原料备案数为91个,而今年前七个月已经超去年全年,全年化妆品新原料备案数量超百款是大概率。其中,随着越来越多的浙江企业入局新原料赛道,今年浙江企业备案数量创新高。

今年浙江企业备案数量创新高

近日,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愈伤组织提取物成为今年第94个成功备案的化妆品新原料,备案企业为美出莱(杭州)化妆品。潮新闻记者从国家药监局官网了解到,这也是今年以来浙江企业备案的第7个新原料,今年浙江企业备案数量也创出了新高。

而就在几天前,温州古木生物科技备案了一个化妆品新原料:赶黄草(PENTHORUM CHINENSE)叶/茎提取物。今年成功备案新原料的其他几家浙江企业分别为杭州佳嘉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杭州兰匠化妆品有限公司、杭州微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湃肽生物(红蝎环肽,国妆原备字20250044)、杭州拾光欣雅生物、

资料显示,2021年至今,浙江企业累计备案化妆品新原料18个。其中,2022年1个、2023年6个、2024年4个。

国家药监局日前发布最新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注册和备案的化妆品新原料达272个,呈现稳步增长态势。而至7月底,这一数据又增长至283个。

据了解,2021年《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实施,对化妆品新原料管理作出重大调整,按照风险程度对化妆品新原料实行分类管理,对风险程度较高的化妆品新原料实行注册管理,对其他化妆品新原料实行备案管理。国家药监局大力支持化妆品原料创新,持续优化新原料注册备案程序,加大对行业指导力度,增强企业创新内生动力,既守住质量安全底线,又释放市场创新活力。

AI助力,浙企加速释放科技创新力

正如国家药监局化妆品监管司司长李芳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所言,化妆品的创新,其实最核心的在于原料的创新。每一个创新原料的推出,背后都是企业长时间的研发,包括功效评价、安全性论证。今年浙江企业备案数量创新高,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入局新原料赛道,这正是新原料增长呈现勃勃生机的一个写照。

备案新原料的浙江企业中,既有行业领头羊珀莱雅,也有原料头部企业湃肽生物、唯铂莱生物、华睿生物、温州古木生物科技,还有杭州康恩贝制药、华东医药(微致生物)等药企跨界,新锐品牌养生堂(安吉)化妆品和美出莱(杭州)化妆品也在新原料研发上开花结果。潮新闻记者注意到,新入局新原料赛道的浙江企业多为一些新兴的科技企业,如成功备案“昙花(Epiphyllum oxypetalum)愈伤组织提取物”的杭州拾光欣雅生物,是浙江未名拾光生物的全资子公司。未名拾光是国内领先的AI生物科技企业,今年5月公司获得了美妆界全球TOP1的欧莱雅近亿元了的投资,两者还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微致生物在AI方面也实力不俗,在今年7月11日,杭州拱墅举办的一场AI创新盛事——“智汇运河·智算未来”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公司凭借项目《AI解码女性微生态,全球首创卫品新范式》从全球数百个优质项目中脱颖而出,拿下大赛二等奖。据介绍,经权威机构人体功效评价试验,虫草纳豆精华添加浓度为0.1%时,具有明显保湿、修护及舒缓功效,为科学有效的肌肤护理提供了一个新选择。

微致生物相关负责人梁天鑫博士告诉潮新闻记者,虫草纳豆精华的研发过程中AI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微致生物依托母公司华东医药30余年对冬虫夏草菌(Ophiocordyceps sinensis)的研究积累——原位采集自海拔34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极寒地带冬虫夏草,经低温低氧深层发酵培养,获得与天然冬虫夏草功效相当的冬虫夏草发酵液。AI介入了发酵过程,赋能多菌协同,功效也升级:通过解析冬虫夏草菌代谢通路,基于微致生物自主专利菌种库与基因库资源,结合AI算法模拟多菌互作,锁定互作菌株,获得高透明质酸酶抑制活性,从源头抑制玻尿酸降解,维持肌肤水分。从纳豆中原位采集的“纳豆芽孢杆菌VB205”(专利号:CN202310445161.0),其发酵产物含氨基酸、多肽及活性酶,具备天然肌肤调理能力。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钱江晚报,记者:刘芫信。转载目的仅为信息分享、促进行业交流,不代表本平台(或本账号)对其观点、立场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作出任何明示或暗示的认可与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