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阅兵过去这么久,全世界安静了相当长的时间,现在就连西方国家的眼神也清澈了不少。
除了阅兵式上中方亮相的各式新式武器,最令西方感兴趣的恐怕就要数天安门城楼上的金正恩。
金正恩两旁分别站着中俄两国国家元首,底气十足,此次来华,中方也予以了极大的尊重。
这无疑引得西方议论纷纷,朝鲜这是要学中国,想要来个改革开放?
事实是,如果朝鲜真在这个时候来个改革开放,或许真的是一个好的契机。
最近这些年,有关朝鲜要改革开放的消息一直是国际舆论场上的热门话题。
这也并非捕风捉影,确实是有迹可循。
过去几十年,朝鲜的外交口径一直以自力更生、先军政治为主,经济话语权微乎其微。
但在近几年,朝鲜媒体开始不断提及经济建设优先,部分官方文件中还首次提出改善民生的提法。
虽然表述谨慎,但显然与以往的宣传明显有所不同。
从2022年以来,朝鲜还悄然开放了部分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在意味着农民在完成国家指标后,允许剩余粮食流入市场,这在以前,是绝对不敢想象的。
平壤大城市的商场中开始陆续出现进口化妆品专柜,甚至还出现首批由外资参与的合资酒店。
很多学者和媒体都注意到,朝鲜边境开始出现开发区、工业园,而这些举动无一例外的与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情形极为相似。
这一系列的转变不仅值得关注,也构成了朝鲜要改革开放的传言基础。
不过还要追问一句,这些真是改革开放的前兆还是有意为之的信号。
从朝鲜内部来看确实有改革开放的动机。
一直以来,西方高强度的封锁以及朝鲜经济高度依赖计划经济,导致其经济一直萎靡不振。
从朝鲜建国起就一度依靠苏联不断输血才挺了过来,随着苏联的解体,朝鲜失去了苏联这个背后的老大哥,经济开始一落千丈。
不过,好在后来有中国的帮助,经济总算没有到濒临崩溃的境地。
但朝鲜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持续的高压制裁让朝鲜的能源、粮食以及贸易出口都捉襟见肘,国内人均GDP水平甚至要落后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
落后的经济必然导致国内矛盾的滋生,尽管朝鲜以高度的计划经济以及闭关锁国的制度控制着国内民众。
但由于无法改变物价波动的影响,民间还是不可避免的出现黑市并成为普通民众维持基本生活的重要手段。
而更重要的矛盾则体现在城乡差距、阶层差距大的问题上,民众如果长期吃不饱、穿不暖,必然会激发更大的矛盾,这也成为朝鲜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对于朝鲜来说,军事强硬能保障国家的安全,但社会稳定才能实现国家内部的长治久安。
毫无疑问,当下朝鲜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经济困境,这意味着如果政府再不释放积极信号,内部的信任度将不断下降。
如今的朝鲜已经走到了一个关键的节点,如果继续保持现有的经济体制、社会体制,就要承担愈发沉重的代价;如果释放转变、积极的信号,就能为自己争取更多的缓冲与资源。
提到改革开放,第一时间想到的自然是中国。
中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了改革开放,包括建立特区、引进外资以及发展制造业,事实也证明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成功的。
那么,有中国朱玉在前,朝鲜能否照搬中国改革开放模式,助力朝鲜经济?
答案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中朝两国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着根本上的差别。
中国改革开放有着强大的基础,80年代的中国正值人口红利,有吸引外资的条件。但朝鲜人口仅有两千多万,即便对外改革开放,恐怕吸引的外资也是有限的。
毕竟,资本逐利,没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当然不愿意来。
当时的中国还面临着一个绝佳的国际环境,冷战格局初步形成,中苏交恶却引来美西方国家的合作,希望与中国建交而孤立苏联。
而中国也能趁此机会换取资金和技术。反观朝鲜面临的外部环境却相当恶劣,国际上的全面制裁,让投资者对其失去信心。
中国的体制在关键时刻展现出了灵活的弹性,允许失败、允许失败、有序逐步开放。不过朝鲜目前的政治体制高度集中,所以任何试验都有可能触动根基,容错空间比较小。
最关键的是,中国除了有人口红利外,还有充足的土地与资源,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建立大规模的工业化厂房。虽然朝鲜也有矿产等资源,但开发水平却受限。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朝鲜照搬中国的改革开放并不现实。
既然无法复制,那么朝鲜大概率会选择有限开放这条道路,而这条路也确实符合朝鲜当下的国情。
当下,朝鲜和中俄两国的关系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朝鲜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那么,为了实现有限开放,朝鲜或许会在边境地区,例如中朝接壤、与俄罗斯毗邻区域建立开发区。
以有限的市场化尽量吸引外资进入,不仅能赚外汇,也能把握好开放范围,防止因全面开放对国内经济造成冲击。
同时也可能为居民搭建一个特点的场所供其买卖,很可能会允许黑市的半合法化,缓解民生的基础上,保持对经济主体的把控。
优先发展旅游业与轻工业积累外汇,至于农业领域则要继续以计划调控为主,避免出现乱局。在信息流的控制上,更要予以重视,至少在获得足够经济收益的前提下,朝鲜才会考虑更深一层的开放。
最重要的是,朝鲜一定会利用好与中俄两国的关系,与两国开展矿产开发、能源项目上的合作。
随着金正恩政治道路越走越稳,在平衡与中俄关系上也有了一定的经验和把握。
朝鲜一方面与中国靠拢,不断寻求改革开放的经验,寻求中国的经济援助;而另一方面又借俄乌战争公开宣布站队俄罗斯,加强与俄罗斯的关系,从而换取更多的能源和军事上的合作与支持。
除致力与中俄建立良好关系外,随着特朗普的再次上台,美朝关系或许又会得到极大的缓和。
毕竟七年前,金正恩与特朗普就曾在板门会面,虽然因为特朗普的下台双方关系一度降至冰点,但如今特朗普再次走马上任,美朝关系又成为外界的焦点。
毫无疑问,金正恩正在玩一场高难度的平衡术,寻求在中美俄之间的平衡的同时,还能助力自身经济的发展。
但从目前的形势来说,朝鲜最有可能的策略是开一小扇窗,而不会敞开大门。
至于为何不敢像中国一样全面开放,根本原因在于朝鲜要保障体制的安全。
对于朝鲜来说,全面开放意味着信息的自由流动。这在朝鲜看来是十分危险的,一旦朝鲜民众了解到外面世界,看到其他国家的真实生活水平,极有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全面开放还意味着大量的外资资本迅速涌入朝鲜国内,而这些外资资本身份不明,如果形成经济依赖,会对朝鲜的体制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全面开放带来的是社会结构的变化,新阶层、新群体的产生必然带来新的诉求,原有的社会体制、控制模式受到冲击,朝鲜目前还无法承受这种不确定性。
再加上朝鲜特殊的政治体制,一旦经济自由化就可能带来权力的分散,这与朝鲜高度集中的权力结构相违背。
说白了,朝鲜可能释放改革开放的信号,但只能是有限度的试探与开放。
相较于贫穷,朝鲜更忍受不了的是制度体系、权力的分散。
不过,就算最终朝鲜选择有限度的开放,也会给周边国家以及国际社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不用说,朝鲜的边境贸易会给中国东北带来新的贸易,俄罗斯也有可能开通新的通道,也能为经济带来更多的可能。朝鲜国内的资源也能得到更好的开发,缓解经济压力。
至于国际上的积极影响则有可能是国际社会制裁的松动,也能让朝鲜过得好受一点,经济带动民生,外部制裁减少,内部才有动力发展。
总而言之,改革开放虽然对朝鲜国内有挑战,但也能迎来更多的机遇。
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朝鲜到底会不会改革开放?
从朝鲜目前释放的信号来看,确实有改革开放的迹象,强调经济的同时也在逐步尝试特区,还在不断尝试新的外部接触。
这一系列的举动至少说明,开放被提上了议程。
但改革开放不是剃头挑子一头热,也要有充分的现实基础,当下国际上对朝鲜的制裁没有结束,不具备外部条件,加上朝鲜特殊又敏感的体制,所以全面开放的可能性并不大。
那么最有可能的结果就是有限开放、部分开放。
恐怕,未来的朝鲜依旧会在封闭与开放之间摇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