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九莲山之秋:南太行深处的诗意秘境

当南太行的风染上几分凉意,九莲山便悄悄换了模样。褪去盛夏的浓绿,山间的草木被秋霜染成斑斓的色彩,红的似火,黄的如金,绿的

当南太行的风染上几分凉意,九莲山便悄悄换了模样。褪去盛夏的浓绿,山间的草木被秋霜染成斑斓的色彩,红的似火,黄的如金,绿的依旧苍翠,层层叠叠铺展在九座莲花状的山峰间。此时的九莲山,没了旺季的喧嚣,只剩下静谧与诗意,沿着悬崖上的石阶缓缓向上,每一步都像踩在秋天的画卷里。

从山脚下远眺,九座山峰依旧像一朵盛放的莲花,只是花瓣被秋色晕染得更加动人。清冽的风掠过山谷,带着山间野果的甜香,吹动崖边的红叶,沙沙作响。道光《辉县志》里记载的“路皆石磴,甚险”,在秋日里多了几分温柔。石阶上落满了金黄的枫叶和褐色的松针,踩上去软绵绵的,脚步声被落叶悄悄吸纳,只剩下自己的呼吸与风声相伴。

行至山腰,东莲寺的飞檐在红叶间若隐若现。这座不知始建于何时的古刹,在秋日里愈发古朴庄重。朱红色的庙门被岁月磨得发亮,门前的两株古银杏,叶子已黄得透亮,阳光穿过枝叶,在地面洒下细碎的金斑。墙角的野菊开得正盛,黄色的小花点缀在青灰色的墙根下,为古刹添了几分生机。

最动人的当属西莲寺前的景象。作为西莲村的核心,这座唐代古刹前的空地上,挂满了秋日里的帐书。不同于其他季节的热闹,秋日的帐书少了几分喧嚣,多了几分沉静。黄色的布幔在秋风中轻轻飘荡,上面用红笔绘制的图案、书写的符号,在秋日的阳光下愈发清晰。那些出自村民之手的帐书,线条依旧灵动,似水流,似云朵,虽无人能完全解读,却在秋光里透着一股虔诚的温柔。几位老人坐在寺前的石凳上,手里拿着彩笔,慢悠悠地在布上勾勒,阳光洒在他们布满皱纹的脸上,时光仿佛在此刻静止。

沿着西莲寺旁的小路往山深处走,便踏入了九莲山秋日的自然画卷。传说中鬼谷子修道的山洞前,枫叶红得最是浓烈,像一团团火焰环绕着洞口。洞口的藤蔓褪去了翠绿,变成了深褐色,缠绕在岩石上,增添了几分沧桑。站在洞口远眺,山间的梯田里,玉米已经收割,留下金黄的秸秆,与远处的红叶、绿树交织在一起,像一幅色彩浓郁的油画。

白龙潭的秋日,更是浪漫得让人沉醉。传说中白龙戏水的潭水,在秋日里愈发清澈,像一块碧绿的翡翠镶嵌在山间。潭边的红豆树挂满了红色的果实,秋风一吹,红豆落入水中,随着水流轻轻打转,“红豆戏水”的景致在此刻完美呈现。阳光透过树叶洒在潭面上,波光粼粼,红豆的红、潭水的绿、树叶的黄,交相辉映,美得让人移不开眼。

顺着潭水向上,便到了天壶瀑布。秋日的瀑布,少了盛夏的汹涌,多了几分柔情。260万年形成的“瓮谷”地貌,在秋日里被染成了多彩的颜色,三面悬崖上,红叶、黄叶与青灰色的岩石交织,中间的瀑布从130米高的“壶嘴”倾泻而下,水流不再像巨龙般奔腾,而是像一条温柔的银带,随风轻轻摆动。水雾在秋阳下形成淡淡的彩虹,站在瀑布下方,既能感受到“疑似银河落九天”的壮阔,又能体会到风摆垂柳的婉约。此时,山间的绿植依旧茂盛,只是多了秋的色彩,松树的绿、枫树的红、橡树的黄,层层叠叠,与瀑布相映成趣。深吸一口山间的空气,满是负氧离子与野果的清香,沁入心脾,让人忘却所有烦恼。

登顶后,西莲村的秋日景象映入眼帘。这个藏在山巅的村落,在秋日里充满了烟火气。青瓦石墙的房屋前,村民们忙着晾晒玉米、辣椒,金黄的玉米串、鲜红的辣椒串挂在屋檐下,与山间的红叶相映成趣。村里的小路被落叶铺满,踩上去沙沙作响,家家户户的烟囱里升起袅袅炊烟,与山间的薄雾交织在一起,宛如仙境。

站在山巅,听着山间的风声、水流声、村落里的鸡鸣犬吠声,感受着秋阳的温暖,才真正懂得九莲山秋日的魅力。它没有春的生机、夏的热烈、冬的凛冽,却用一份独有的静谧与诗意,将南太行的秋,藏进了每一片红叶、每一缕炊烟、每一声水流之中。

本文图片来源于新乡南太行旅游,供大家学习交流使用,并不用于商业用途。文中所有转载的图片等知识归该权利人所有,我方不对相关图片内容享有任何权利。如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后台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