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55年至1972年,金庸用17年的时间先后发表了十五部作品。
不过算来最后完结的《鹿鼎记》,也是五十多年前的作品了,可为何时至今日,金庸的作品依旧能让读者津津乐道?
究其原因很简单,就因为金庸在把主线剧情写得足够精彩的同时,还会在故事中加入不少主线剧情之外的设定,用以扩充世界观。
也正因为这些细节的存在,让金庸的小说有了更旺盛的生命力。

(道人、郭襄剧照)
比如《倚天屠龙记》中就提到过一位名为“百损道人”的魔头,这人究竟是何来头,他又为何要为蒙古人卖命?
既然《倚天屠龙记》是《神雕侠侣》的续篇作品,这个问题或许还得结合金庸留在这两本小说中的细节来分析。
一、令一代宗师畏惧的魔头
百损道人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被提及,正是通过一代宗师张三丰之口。
当时张无忌被玄冥二老打伤,那玄冥神掌之毒是令他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张三丰纵有百年功力,却也无法化解那寒毒,只能看着徒孙干着急。
一旁的俞莲舟等人还不知师父为何如此犯难,此时张三丰才说出自己对于那百损道人的了解。
他只说那道人早在三十年前就已经死了,却不料武林中居然还有人会那邪功,而且从这道人的弟子为蒙古人卖命来看,那道人当年多半也是蒙古人的走狗。
可如此一位高手,为何要屈居人下?
或许答案很简单,为了报仇。
二、道派高手
既然百损道人是个道人,同时又是活跃于后神雕时代的高手,那他的身份多半与全真教有关,毕竟当年武林中最强的道派组织就是全真教,只是不知为何这个组织却在短短数十年间消亡,以至于到了倚天时代已不见他们的存在。
如果这百损道人是全真教的传人,他会是谁?

(道人剧照)
当年的全真七子不是老了便是死了,他们也没有黑化的理由,三代弟子中,诸如赵志敬、甄志丙之流也全然扛不起大旗,成不了气候。
反倒是有一个“编外人员”,那人就有成为绝顶高手的潜质,不卖关子,笔者所指的那人,即是耶律齐。
说来耶律齐也是个英雄少年,自他登场开始,一直都是一身正气的模样,尤其是到了后来的襄阳大战中,他还一马当先冲入敌阵,哪怕差点战死,他也无怨无悔,当真是少年英雄。
不过也正因为耶律齐是一身侠气的少年英雄,他的形象过于纯粹,当他遭遇背叛的时候,就难免会堕落得更为彻底。
尽管金庸没写明耶律齐的结局,但熟悉历史背景的人就会知道,作为耶律楚材的儿子,耶律齐也是有历史原型的,而其历史原型最终的命运就是投靠蒙古。
只是在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里,他似乎还缺乏一个黑化的理由。

(耶律齐剧照)
如果他的妻子背叛了他呢?他是否会彻底黑化堕落?
那么问题来了,郭芙有什么理由背叛耶律齐吗?
答案是肯定,正是为了杨过。
尽管郭芙向来与杨过互相看不顺眼,但他们二人却早已对彼此有了一种莫名的情愫,只是他们二人刚好都是那种十分傲气的性格,都不愿意为对方低头,这才让双方之间的误会越积越深,以至于做出了不少伤害对方的事。
可到了襄阳大战时,二人在战火中的那次冰释前嫌,却让他们对彼此有了新的认知。
当杨过舍命去救耶律齐的时候,郭芙才明白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郭芙、耶律齐剧照)
说是:“此刻障在心头的恨恶之意一去,她才突然体会到,原来自己对他的关心竟如此深切。‘他冲入敌阵去救齐哥时,我到底是更为谁担心多一些啊?我实在说不上来。’便在这千军万马厮杀相扑的战阵之中,郭芙斗然间明白了自己的心事……郭芙啊郭芙,你是在妒忌自己的亲妹子!他对二妹这般温柔体贴,但从没半分如此待我。”
是的,哪怕只有片刻的犹豫,她也骗不了自己,她心中最爱的人,始终是杨过。
这也为她日后投奔杨过埋下了伏笔。
三、夺人所爱的杨过
襄阳大战中,耶律齐被杨过救下之后,固然也感激杨过的救命之恩,但他看着杨过与郭芙那真情流露的对话,也不免生疑。
战后,他们夫妻二人终于有了独处的机会,耶律齐终归还是问出口了。
“芙妹,你对杨兄弟是不是……”
“是什么?你休要胡说。”郭芙不等耶律齐把话说完,就阻止他继续说下去。
“可我压根还没问”,耶律齐补上这么一句,郭芙这才知道自己反应过激,只脸色泛红,捂住嘴不再言语。
耶律齐又道:“有一事,我一直不解。”
“你我夫妻一场,但说无妨”,郭芙正想找个台阶,却不料耶律齐问了一件她答不上来的事。
“正是,你我夫妻多年,襄儿从婴儿长成大姑娘,可我们的孩子在哪?”耶律齐越说越气,接着又道:“我曾经只觉你还年轻,心智尚未成熟,倒也不急生子,如今才知,原来你心中一直记挂着杨兄弟,所以冷落于我,是也不是。”
郭芙哑口无言,刚想答一句“不是……”,就被耶律齐打断。

(杨过、郭芙剧照)
“你大可追求你的幸福,我耶律齐也不愿再寄人篱下。”
说罢,耶律齐就离开了郭芙,从此武林中再没他的消息,只是蒙古一方却不知从何时开始多了个百损道人。
而郭芙在父母死后,也只能投奔杨过,后来她与杨过生下一女,即是那黄衫女子,这也是为何黄衫女子会郭靖家族传下《九阴真经》中的武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