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深圳女王,身家695亿,刚刚宣布一个重大决定!

深圳福田领益智造总部,五十八个制造基地的实时生产数据在巨型屏幕上流动,曾芳勤站在窗前,她的千亿制造帝国正准备奔赴香港上市

深圳福田领益智造总部,五十八个制造基地的实时生产数据在巨型屏幕上流动,曾芳勤站在窗前,她的千亿制造帝国正准备奔赴香港上市

“企业一旦上市,就像穿上了童话里那双永不停歇的红舞鞋,必须保持高速、稳定且高质量的增长,再也停不下来。”

曾芳勤的这句话,或许正是她二十年创业生涯的最佳注脚。如今,这位领益智造的掌门人正准备穿上另一双舞鞋。

2025年9月,领益智造发布公告,公司正在筹划境外发行股份并在港交所上市。这位鲜少露面的“果链女王”,正准备带领她的千亿制造帝国开启新的征程。

曾芳勤,这位1965年出生于深圳的武大毕业生,从诺基亚的合作伙伴到苹果供应链中的重要角色,一手打造了市值超千亿的制造帝国。

在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5胡润女企业家榜》上,她以695亿元财富位列第六。而在这个决定的背后,是一个传统制造企业面对时代变革的深度思考,也是一位女性企业家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全新抉择。

No.01白手起家,深圳女儿的创业基因

1980年代的深圳,处处洋溢着创业的热情。曾芳勤就生长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

从武汉大学毕业后,她顺利进入一家分配的国企工作,端上了那个时代令人羡慕的“铁饭碗”。但当时恰逢80年代留学潮兴起,曾芳勤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前往美国攻读硕士学位。

“那时候就想出去看看,想知道世界到底有多大。”曾芳勤后来回忆道。这段留学经历,不仅拓宽了她的国际视野,更让她对精密制造业产生了浓厚兴趣。

回国后,她担任美时精密公司中国区总经理,首次接触到精密件制造业的核心环节。

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2006年。当时诺基亚还是手机行业的霸主,正在为中国区的热熔胶业务寻找合作伙伴。曾芳勤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当时很多人劝我,说外企高管做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冒险创业?但我觉得,人生能有几回搏?”曾芳勤后来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她毅然辞去高管职位,在深圳创立了领胜电子,专门为诺基亚等手机厂商提供精密模切件。

创业初期的艰辛,至今令她记忆犹新。“最大的担忧就是不能准时出货,”曾芳勤曾公开回忆,“有时候为了一个订单,整个团队连续熬几个通宵。

那时候我们的办公室就是工厂,工厂就是办公室,吃住都在里面。”就在曾芳勤创业一年后,命运再次向她招手。

2007年,苹果开始在全球寻找供应链网络,中国成为重要阵地。当时的苹果对供应商要求极为严格,良品率必须达到90%以上。

这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曾芳勤硬是带领团队攻克了技术难关,不仅良品率达标,还在生产效率上超越了众多老牌企业。

凭借超高的良品率和稳定的供货能力,领益智造成功拿下了iPhone的结构件订单,并逐渐扩展到iPad、Apple Watch、Apple Vision Pro、AirPods等产品。

这家深圳企业从此叩开了“果链”大门,开启了一段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No.02资本之路,精明的“买买买”战略

在实业领域站稳脚跟后,曾芳勤开始展现她在资本市场的敏锐嗅觉。

2017年7月,领益科技以207.3亿元的作价,借壳铁氧体磁性材料元件制造商江粉磁材。这一操作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毕竟如此大规模的借壳上市并不常见。

“当时我们考虑的是,如何用最短的时间实现上市目标,借壳无疑是最优选择。”曾芳勤在后来的一次内部会议上这样解释。

次年3月,重组顺利完成,领益智造正式登陆A股市场。从此,曾芳勤有了一把更锋利的武器。上市后,她带领领益智造开启了一系列精密的“买买买”模式。

首先是将目光投向国内,收购了苏州一道、珠海伟创力等多家公司,通过这些收购,领益智造获得了宝贵的整机组装能力,不再局限于单一的零部件供应。

但曾芳勤的野心不止于此。她的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海外市场。在经过多轮谈判后,领益智造将全球大型充电器制造厂商赛尔康收入囊中。这一收购不仅为公司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更重要的是打开了通往国际市场的通道。

“收购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曾芳勤经常对团队强调,“我们要通过收购获得我们原本没有的能力,缩短学习曲线。”然而,精明的曾芳勤很早就意识到,单一的代工模式利润微薄,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从2021年起,她开始带领领益智造切入更具潜力的汽车产业链。首战是斥资3800万元收购浙江锦泰,这一步让领益智造成功切入新能源汽车供应链。

随后,公司又相继出手收购江苏科达和浙江向隆,完善在动力电池结构件、新能源汽车饰件及动力传动系统轴件产品的布局。不过,领益智造在汽车领域的拓展并非一帆风顺。

2025年11月7日,公司发布公告称,调整购买资产方案,将原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的方案,调整为以现金方式收购江苏科达斯特恩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的控制权。

这一调整背后,是公司进军汽车领域四年多来,相关业务收入占比仍不足6%的现实。但曾芳勤并不气馁:“转型需要时间,我们看的是未来十年的发展。”

No.03下一个舞台,机器人产业的“三维棋局”

在消费电子的“舞池”日益拥挤的情况下,曾芳勤开始寻找下一个更广阔的舞台——人形机器人。

2025年6月26日,领益智造在深圳总部举办了一场备受瞩目的机器人战略发布会。曾芳勤亲自站台,向市场全面展示公司在机器人产业上的“三位一体”战略布局。

“我们要成为全球TOP 3的具身智能硬件制造商。”曾芳勤在发布会上立下了这个看似大胆的目标。

但在接受采访时,她的解释显得既务实又充满信心:“我们能带来的,可能恰恰是这个行业现阶段最稀缺的东西——一个成熟、庞大且经过严苛验证的制造体系。或者说,我们是带着一整套精密制造的‘说明书’和‘质量体系’来参与这场游戏的。”

曾芳勤的自信并非空穴来风。她向记者细数家底:公司全球有58个制造基地、每天超过10亿件的出货量,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机器人“训练场”。

“你们可能想象不到,我们的工厂里已经有超过200个具体场景可以用于机器人训练。”她举例说,“从微米级的精密零件上下料,到复杂的产品装配,再到自动质量检测,这些场景覆盖了机器人应用的各个方面。”

领益智造与机器人业务的结缘,其实始于2019年。彼时公司与Hanson展开合作,其第一例整机组装由子公司领鹏科技操刀。

2023年,领益智造又与智元新创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资成立了东莞领智创新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目标是成为机器人“本体总成制造商”。

但面对这个投入巨大、回报周期漫长的新赛道,曾芳勤显得既坚定又务实。她明确表示,领益智造的“All in”是战略上的,而非赌博式的,战术上会循序渐进。

“我们是用现有业务,来养未来要高度增长的业务。这个‘养’,我们是有决心的,大概至少要养三年。”她在内部会议上这样告诉管理团队。

为了更好地理解曾芳勤的机器人战略,我们可以看看领益智造在2025年展示的机器人业务布局图:

这个全方位的布局,彰显了曾芳勤在机器人领域的雄心。

No.04赴港IPO,全球化战略的关键落子

2025年9月29日,领益智造发布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境外发行股份并在港交所上市事项。这一决定在资本市场引发了广泛关注。毕竟,这已经是今年以来第四家宣布赴港IPO的“果链”企业。

根据公告,领益智造此次赴港IPO有四大核心目标:推动公司国际化战略落地;加强海外业务布局;拓宽海内外并购与融资渠道;提升公司国际知名度。

“香港是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在香港上市将有助于提升公司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曾芳勤在内部沟通会上表示,“这对于我们拓展海外业务、吸引国际人才都至关重要。”

不过,市场分析人士指出,赴港IPO对公司战略是重大利好,但短期内对A股股价构成复杂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发行H股意味着增发新股,这会摊薄现有A股股东的每股收益。此外,部分看好公司长期发展但担心A股高波力的资金,可能会选择等待申购更“便宜”或更“便利”的H股,导致A股面临一定的资金分流压力。

领益智造此次赴港IPO,也是整个“果链”企业集体动作的一部分。让我们来看看今年以来“果链”企业赴港上市的情况:

在消费电子行业增长放缓的背景下,“果链”企业们正试图通过赴港上市拓宽融资渠道,为业务转型和海外布局筹集更多资金。

一位接近领益智造的投行人士分析:“领益智造此时选择赴港IPO,看中的不仅是融资,更重要的是搭建一个国际化的资本平台。未来,公司很可能通过这个平台进行更多的海外并购和技术合作。”

No.05“红舞鞋”的下一支舞,挑战与机遇并存

截至2025年前三季度,领益智造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营收达375.90亿元,同比增长19.25%;归母净利润19.41亿元,同比增长37.66%。

这样的业绩增长势头,正是曾芳勤那双“红舞鞋”必须持续旋转的动力。但在这份光鲜的成绩单背后,公司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财务数据显示,公司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15.08%,处于近七年低位,资产负债率则升至56.41%。在手机行业增长放缓的当下,如何找到新的增长点,成为曾芳勤和领益智造必须解决的问题。

目前,领益智造已形成三大核心业务板块:AI终端设备业务、汽车及低空经济业务、以及涵盖机器人和AI服务器散热等其他业务。

凭借“人(机器人)、眼(AI眼镜)、折(折叠屏)、服(AI服务器)”四大赛道布局,公司已为三星、小米、AMD等全球头部客户供应核心部件。

但曾芳勤也清楚地知道,从精密制造巨头到机器人领域的全球TOP 3,领益智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人形机器人产业现在仍是一片‘混沌区域’,标准远未建立,商业模式仍在探索。”她在最近的一次行业论坛上坦言。

不过,曾芳勤相信,领益智造拥有其他企业不具备的优势——那就是把在消费电子领域验证过的、全世界最严苛的那套标准,嫁接到机器人行业,引导它走向成熟。

为了应对未来的挑战,曾芳勤正在推进一场深刻的组织变革。她在公司内部推行“精英小队”模式,组建多个跨部门的技术攻关团队,每个团队专注于特定的技术方向或产品领域。

“大公司要有小团队的灵活性和创新力,这是我们应对不确定性的关键。”曾芳勤说。

与此同时,领益智造也在加大研发投入。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投入达到28.45亿元,同比增长33.7%,研发人员数量突破5000人。

在人才战略上,曾芳勤也有独到见解:“我们不仅要引进外部高端人才,更重要的是在企业内部培养一批既懂制造又懂AI的复合型人才。这才是我们最核心的竞争力。”

No.06全球化视野,新市场开拓之路

随着赴港IPO计划的推进,曾芳勤的全球化战略也进入了加速阶段。

在东南亚,领益智造正在越南扩建生产基地,预计2026年投产,主要服务三星、谷歌等国际客户。在墨西哥,公司也在考察设厂可能性,意在服务北美市场。

“全球化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曾芳勤在内部经常强调这句话。她要求各业务部门都要制定详细的全球化路线图,包括市场进入策略、本地化运营方案、人才本地化计划等。

在欧洲市场,领益智造采取了不同的策略——通过收购当地企业快速获得市场准入。2025年初,公司完成了对一家德国汽车电子企业的收购,借此进入了宝马、奔驰的供应链体系。

“每个市场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能用一个模式打天下。”曾芳勤总结道,“在东南亚我们自建工厂,在欧洲我们优先考虑并购,在北美我们可能选择合资合作。”这种灵活的策略,体现了曾芳勤务实的经营哲学。

除了地域扩张,曾芳勤也在推动业务结构的优化。她给团队定下目标:到2028年,非手机业务收入要占比超过50%。

“我们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曾芳勤说,“消费电子是我们的基本盘,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在汽车、机器人、服务器等新领域建立第二、第三增长曲线。”

这个转型并不容易。2025年上半年,公司汽车业务收入占比仅为5.7%,机器人业务更是刚刚起步。但曾芳勤对这个目标充满信心:

“我们的优势在于制造能力,这是可以复制的。只要选对了方向,剩下的就是时间和毅力的问题。”

对于领益智造的港股IPO计划,资本市场分析人士指出,长期看将强化公司的成长逻辑和资金实力,但短期可能因摊薄收益和资金分流带来压力。

在曾芳勤眼中,港交所或许是她新的舞池。这位曾经穿着“红舞鞋”不停旋转的深圳女王,已经准备好了下一支舞。

而无论舞台如何变换,曾芳勤和她的领益智造都在证明一件事:在制造业这片看似传统的土地上,依然能长出参天大树,依然能诞生引领时代的创新。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重构,这位深圳女王的决定,或许将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一个独特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