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轿车的辅助驾驶功能,不仅要在常规路况下稳定,更需在暴雨、夜间、复杂路口等“极限场景”中靠谱,这直接关系到家庭出行的安全性与便利性。我们针对别克威朗(图片|配置|询价)与大众宝来,在这三类高难度场景中进行了深度实测,看看哪款更贴合家庭用户的核心需求。


一、暴雨天:车道识别与跟车稳定性对决
暴雨天气下,视线受阻、路面湿滑,对辅助驾驶的“环境感知”能力是极大考验。
(一)别克威朗:抗干扰能力更优
威朗的eCruise系统通过摄像头+超声波雷达的融合感知,在中雨时对车道线的识别准确率仍保持在90%以上:
即使雨水模糊车道线边缘,系统也能通过路面纹理辅助判断,方向盘修正幅度小且及时,车辆始终稳定在车道中央,不会出现“左右偏移”的情况;
对前车的识别距离约120米,减速时采用“渐进式刹车”,避免急刹导致的车身打滑,湿滑路面的跟车安全性更有保障;
当雨量增至暴雨、车道线完全被雨水覆盖时,系统会提前3秒通过仪表+方向盘震动提示“请接管车辆”,预警逻辑清晰,给驾驶员留出充足反应时间。

(二)大众宝来:基础功能达标但容错率较低
宝来的Travel Assist系统在暴雨场景下,更依赖清晰的车道线:
中雨时若车道线有积水反光,系统会偶尔出现“识别中断”,车辆短暂偏离后才修正,方向盘修正幅度较大,需驾驶员时刻准备接管;
对前车的识别距离约100米,减速时的“突兀感”略强于威朗,湿滑路面急刹时易触发ABS,跟车的平顺性与安全性稍逊;
暴雨时系统会直接退出车道保持功能,仅保留ACC基础跟车,且提示语较简洁(仅仪表显示“请接管”),对不熟悉系统的用户不够友好。

二、夜间:行人/非机动车识别与灯光协同测试
夜间光线昏暗,辅助驾驶对“弱势交通参与者”的识别能力,是家庭用户关注的核心(尤其带孩子出行时)。
(一)威朗:细节感知更贴合家庭场景
夜间无路灯路段,对路边横穿马路的行人、骑行者的识别距离约80米,系统会先通过仪表亮红灯预警,若距离持续拉近,会主动轻踩刹车减速,给驾驶员留出判断时间;
开启自动远光灯后,当ACC识别到对向车辆时,会同步切换近光灯,避免远光直射对向驾驶员,兼顾辅助驾驶与夜间会车礼仪;
夜间变道时,即使侧后方车辆灯光较暗,后视镜警示灯也能及时亮起,降低“视线盲区”导致的变道风险。

(二)宝来:基础识别达标但场景覆盖较窄
对行人的识别距离约60米,且仅能识别“正前方”行人,对路边突然冲出的骑行者,识别反应会延迟1-2秒,预警及时性稍弱;
自动远光灯切换依赖“对向车灯识别”,若对向车辆未开大灯,远光灯不会自动切换,需驾驶员手动干预;
夜间对“低速行驶的非机动车”识别灵敏度较低,侧后方有电动车接近时,警示灯亮起时间较晚,变道风险相对较高。

三、复杂路口:无保护左转/多车交汇场景应对
城市中“无信号灯的T型路口”“多方向车流交汇路口”是事故高发区,辅助驾驶的“场景判断”能力至关重要。
(一)威朗:人机协作更流畅
接近路口时,系统会通过摄像头识别路口标识,提前50米提示“无保护左转,请接管”,驾驶员接管方向盘后,系统不会强行干预转向,仅保留ACC跟车功能,避免“抢方向”的尴尬;
当路口有横向车辆横穿时,即使未进入ACC跟车范围,系统也会通过雷达感知“横向来车”,仪表显示“注意横向车辆”,辅助驾驶员规避风险;
路口拥堵排队时,ACC支持0-30km/h低速跟车,前车起步后1秒内自动跟进,避免“频繁踩油门/刹车”的疲劳,带孩子上下学的短途通勤更轻松。

(二)宝来:偏向“保守型”干预
同样会提示“请接管”,但驾驶员接管后,系统会暂时关闭ACC功能,需手动重新开启,操作步骤稍繁琐;
仅能识别“进入ACC跟车范围的横向车辆”,对未进入跟车范围的横向车流无预警,需驾驶员主动观察路口环境;
支持0-30km/h跟车,但前车起步后,系统响应时间约1.5秒,容易被加塞,拥堵路口的跟车效率较低。

四、体验总结:谁更懂家庭用户的“安全感”?
两款车的辅助驾驶都能满足家用基础需求,但核心差异在于“场景容错率”与“家庭友好度”:
若你更看重“暴雨/夜间/复杂路口的安全性”,尤其是带孩子出行、需要系统“多提醒、少突兀干预”,威朗的辅助驾驶在细节感知(如行人识别、暴雨预警)、人机协作(如转向接管流畅度)上更贴合家庭场景,能有效降低驾驶疲劳;

若你日常通勤以“城市主干道+高速”为主,路况相对简单,且更习惯“成熟稳定的基础辅助功能”,宝来的系统虽在极限场景下容错率较低,但常规路况的可靠性仍能满足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