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合肥的幸运

中国最幸运的城市,我认为是合肥,没有之一。合肥为什么说它幸运?合肥市区有座城市记忆馆,由原合肥市政府办公楼改造,建筑面积

中国最幸运的城市,我认为是合肥,没有之一。

合肥为什么说它幸运?

合肥市区有座城市记忆馆,由原合肥市政府办公楼改造,建筑面积约5900平方米,共五层。馆内介绍了合肥自解放以来的发展情况。

1949年1月21日,合肥解放,也就是从这天起,合肥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1月31日,合肥市委员会成立;2月1日,合肥改县建市,辖3个行政区,2个直属镇。

当时的合肥市区有多大?1949年10月,合肥成立了市政工程局,绘制出了第一张合肥市区地图,根据地图所示,当时合肥市区面积仅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不足5万,城市道路仅6.9公里。

人们描绘合肥“一条马路三盏灯,一个喇叭听全城,小小河流穿城过,一座小楼才两层“。

但政府发展合肥的决心却很大。

1951年,合肥改造出第一辆客车:爱国号、建成第一座矿山机器厂、第一座机械灌溉站、第一所中等专业学校。

1952年,合肥第一人民医院建立、安徽省人民政府成立,省会驻合肥。

1953年,合肥有了第一座人民公园:逍遥津公园,并建成第一座桥:淮河路桥。

1954年11月,合肥第一座自来水厂建成,第一家砂轮厂建成,也是新中国首家。

1956年12月,长江路建成通车、第一条城市交通线路开通。

1957年1月,合肥三里街机场正式通航。

但其实,当时因为合肥面积很小,安徽省会城市定在哪里,并没有完全盖棺定论,直到1958年9月,毛主席在给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的信中写了一句:合肥不错,为皖之中。这才将合肥作为省会城市一锤定音。

几十年过去了,合肥的发展有目共睹。单从城市面积上便可窥一斑。1952年,合肥城市建成区面积9.8平方公里,1958年32.6平方公里,1978年48.5平方公里,1988年56.1平方公里,到了90年代,城市规模变化太快,城市地图本来应该9年一绘变为3年一绘。

到了现在,合肥辖区面积已达到11445.1平方公里,人口数量也从最初的5万人变为今天的1000多万人,据说,35岁以内的年轻人占据5成。

现在,该说说幸运之神光顾合肥的故事了。

2005年,对合肥实在是太友好了。

在此之前,合肥已经是小有名气的家电之都,人们耳熟能详的荣事达冰箱、美菱冰箱产地都是合肥,包括世界第一台VCD也是合肥制造。2005年,合肥实施工业立市重大决策。

什么叫工业立市?根据网上的解释,可以概括为“以工业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通过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和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经济综合实力提升的战略举措”。

而当年,长三角地区由于要素供给紧缺和环境约束加剧,资本外溢和产业转移势头日趋强劲,合肥刚好踩在这一风口,利用自身家电产业基础,积极开展大招商行动,吸引了众多家电企业和配套企业落户,打通了家电上下游产业链,家电企业从最初的24家,增加到2010年的150家,最终成为中国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

如果说,2005年是合肥的幸运年,那么,2008年,合肥用一根杠杆撬动地球的传说,则沦为神话。

虽然当年的合肥已经是小有名气的家电大城,但它有一个短板,就是“缺芯少屏”,例如海尔,它的电视机需要液晶屏,但合肥却没有。供应链不方便,海尔的电视机业务可能就会搬离合肥。怎么办?合肥想留住海尔,就必须要想办法。

他们果真想到了办法,那就是引进京东方。

2008年3月,京东方计划启动第六代液晶显示屏项目,但是2008年发生了世界金融危机,京东方业绩受损,合肥市委亲自出马,承诺为京东方提供土地、建好对方需要的变电站、出资60亿并在其股票增发不顺利时保底90亿。合肥市委的诚意打动了京东方,最终于2008年9月12日双方签订了投资框架协议。

要知道,当年,所有人都在等着看合肥市委的笑话,觉得引进一个亏损企业,还投那么多钱,真是得不偿失。可现实是,截止2017年,京东方在合肥投资金额累计已超过1000亿元,还吸引了70多家配套企业来合肥发展,并且让合肥成为国内唯一拥有三条屏显高世代线的城市。

这段故事,被世间视为合肥的神话之作。

如果说,这些故事都已变得遥远,那么,我们可以说说合肥现在的故事。

最近几年什么最火?科技最火。

合肥的科技太强大了,人造太阳、祖冲之号、九章计算、墨子传信……这么多不可思议的科研成果全都出自于合肥。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大先后三次考察安徽、亲临合肥,称赞合肥是养人的地方、创新的天地。拥有新能源汽车、先进光伏及新型储能、新型显示、智能家电、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等6个千亿级产业链,境内上市企业88家,居全国城市第11位,科创板上市企业20家,居全国城市第6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130户,居省会城市第7位……2025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6514.7亿元,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1至7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加13.6%,高于全国7.3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增长21%,高于全国17.5个百分点。

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合肥有家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公司成立于2021年9月,他们研发的机器人在今年8月份首届世界机器人运动会上,有两款机器人分别获得拆药分装场景金牌和原地跳高赛银牌。

他们创新科研体制机制,联合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优势共建单位,共同开展重大科研项目协同攻关,已形成人形机器人、空间机器人、智能无人飞行器等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其中,启江机器人技术水平处于国内第一梯队。

还研发智能无人机、智能无人直升机等等,例如,遇到危险或人类无法到达的地方,都可以安排智能无人机去勘察地形,它们会在线感知建图、自主规划探索。

他们研发的机器人,应用场景广泛,为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国仪量子

这是一家以量子精密测量为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量子精密测量、量子计算和高端科学仪器的技术研发和相关产品的研制、生产与销售。

以前听到“量子”感觉听不懂,但听了这家公司的故事和介绍之后,仿佛有点点懂了。

简单来说就是更高的分辨率和更高的灵敏度,我们以前看不清的,现在可以看清了,以前测不准的现在可以测准了。

以前我国没有这样精密的设备,国外的机器只租不卖,每次都是国外运来机器并配套工程师,测量完毕后数据先传回美国洗一遍后才可以给到我们,对国家信息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正是基于这种被国外“卡脖子”的情况,国人奋发图强,最终把进口货变成我们自己的国货。

国仪量子陆续研制发布了数十款新产品。运用于医疗、石油、科研机构等各行各业,还把业务做到了国外。

公司的“原子尺度传感器”是世界最小的传感器,只有0.5个纳米小,可以给蚊子测体温,甚至给一颗细胞测温度。

还有“原子磁力计”,是目前世界上最灵敏的量子磁传感器之一,例如,它仅需几分钟就可以给心脏做检查,并且完全无创,准确度高达80%以上。

还有可以做资源勘探、深地探测的“重力仪”,可以应用于通信、雷达、微波计量的“里德堡原子”等等。

在【国仪量子】还见到了EPR-100脉冲式电子顺磁共振谱仪,这系列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5%,超过其他进口品牌之和。

这系列机器的国产化有个很传奇的故事,应该很多人听说过。

简单总结一下:

2008年,中国买了德国布鲁克一台核磁共振波谱仪,后来机器坏了,据说当时如果让德国人来维修的话,维修费用成本很高,中国人硬是靠自己慢慢摸索,用10年时间研发了自己的国产替代,并且在2018年宣布终止与布鲁克的合作。这还不算,还把我们自己的机器卖到了德国。世界最高的顺磁技术在美国,我们也把机器卖进去了。

就是这么牛!

科大国盾量子

它是量子科技第一股,是中国量子信息产业化的开拓者、实践者和引领者。

九章一号光量子计算机鼎鼎有名,它比当时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还要快1百万亿倍,也让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实现量子计算应用的国家。

现在已经到了九章三号阶段啦!不知道九章四号啥时候出。

国盾量子的产品和国仪量子的产品交叉性不多,国仪量子主攻精密测量,国盾量子主攻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测量等等领域。

据说当时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的时候,国盾量子建了量子卫星地面站。以前布置地面站可能需要几个月时间,现在仅需几个小时就可以完成,而且重量从原来的13吨缩小到100公斤。

现在已经有量子手机了,对信息保密有需求的人可以购买量子手机。据说今年阅兵上,也用到了量子对讲机。

真是科技改变生活!

合翼航空

合翼航空是由合肥市国资平台与亿航智能共同出资成立,是安徽省第一家专注于城市空中交通商业化运营的公司,合翼航空成立一年后,即获得了中国民航局颁发的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OC),它可是全球第一张,意味着中国低空经济正式开启载人时代的序章。

亿航在合肥主要生产有4款产品:长航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载人版无人机、物流版无人机、消防版无人机。

无人机已在21个国家进行过飞行,经过7万多次安全测试。

长航无人机可以飞300公里,短航可以飞25分钟,体重不超87公斤都可以坐,物流版可以搭载250公斤重的货物,消防版无人机可以破窗进入室内灭火。

我打听过价格,最便宜的200多万,虽然研发成本比较贵,但后期成本比直升机省钱。

虽然低空经济暂时不能大众普及,但可以带孩子来这里研学,参观无人机测试飞行。给孩子植入科学梦。

你们看,合肥这样一座城市,是多么有发展潜力的一座城市,合肥的未来,其实不用想,都知道必奔向更美好的方向。而它的科技之所以能够发展得如此迅猛,不正是又一次踩在风口上的原因吗?更是因为合肥政府的精准决策和眼光造就,而美国那位特不靠谱先生,也为合肥的量子科技发展增柴填火。

这幸运之城,也真是没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