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这样的一句话:“世界上最愚蠢的事,就是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舍不得用。”
深以为然。
生活中有多少人,辛辛苦苦攒下的东西,偏要等 “合适的时机”才享受?结果等来了过期的牛奶、变形的皮鞋,还有日渐亏空的精气神。
就像老人们常说的 “攥着金元宝挨饿”,明明手里有能让日子变好的底气,偏要把自己困在 “省” 出来的委屈里。
母亲年轻时,柜子里压着一件呢子大衣。她总说:“等过年再穿。”第一年如此,第二年依旧。后来大衣被虫蛀出洞,她心疼地叹气:“可惜了,还没穿过一次。”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她省下的不是衣服,而是自己。
邻居张大爷退休金不低,却连十块钱一斤的苹果都舍不得买。儿女孝敬他的进口水果,他锁进冰箱“留着慢慢吃”,直到某天发现整箱苹果烂成褐色泥汤。他痛心疾首。
节俭本是美德,可当节俭异化为对自我的苛刻,它就变成一把钝刀,一点点削去生活的甜。
许多人一生都在为“万一哪天需要”而囤积:舍不得穿的礼服、舍不得用的骨瓷、舍不得花的存款……
最终它们成了遗物,被后辈以十分之一的价格变卖。省了一辈子,却把自己活成了最昂贵的“闲置品”。

心理学家马斯洛也提醒我们:“一个人若总是压抑正当的需求,终会在某个节点以更激烈的方式报复自己。”
下次面对好东西时,不妨问自己两个问题:
如果明天我离开人世,它会不会成为遗憾?
如果不会,那此刻的我值不值得这份喜悦?
若答案是“值得”,那就勇敢地享受世界。
因为生命不像存折,可以零存整取;它像冰淇淋,不吃就化,像昙花,不赏就谢。

余生不长,对自己好一点,不是奢侈,而是清醒。
吃想吃的菜,见想见的人,穿喜欢的衣裳,把今天过得丰盛,才有资格谈明天的远方。
别忘了:省下来的不花,最后都成了医院的账单;花出去的欢喜,才真正属于你。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