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清江鹤刷手机看图文,发现有网友把“牛漆姑”与“漆姑草”混为一谈。
其实“漆姑草”与“牛漆姑”是2种不同的田间杂草。外观颜值非常相似,株型特征也比较相近。我想这位网友把它们俩弄错,也是“情有可原”的。
图片01):拟漆姑~牛漆姑杂草
“拟漆姑”别称“牛漆姑”草,名字背后有故事:“牛漆姑”的书面语是“拟漆姑”,名字载于《东北植物检索》典籍之中,别称为“牛漆姑草”,载于《中国种籽植物科属词典》,乡邻朋友们简称为“漆姑草”(或七姑草)。
“拟漆姑”的学名是Spergularia marina,属于石竹科“大爪族”牛漆姑属一年生杂草。
这个植物名称的前边为什么要用个“拟”字呢?
原来在植物分类学之中,“拟”字表示“类似、接近”的意思,用于区分和它植物形态相似但分类不同的物种。
杂草“拟漆姑”与漆姑草(Sagina japonica)在植株叶片形态、生长习性上存在着很多相似相近性,但它们属于不同“族”不同“属”的两种植物,因此学者在命名时就加了个“拟”字,以明确分类地位,予以区别。
图片02):杂草~牛漆姑(拟漆姑)

而且从植物形态和外观上看,拟漆姑的茎丛生铺散,多分枝,上部密被柔毛,叶片线形,整体形态类似牛尾或牛毛,比“漆姑草”的相似“株型”更“宠大”,因此赋予“牛”字,形成“牛膝姑”的俗称,从“形态上”说明“拟漆姑”(牛漆姑)比“漆姑草”株型更“壮观”更“宠大”更“健壮”。
此外从生态关联的角度来看,拟漆姑常生长于湿润沙质轻“盐碱地”,如河湖岸边、盐化草甸(生长发育环境艰难),与牛日常活动的环境(如水边、草地)存在重叠“吻”合,因此被联想为“牛”相关的植物,予以命名。说明从“气势”上,拟漆姑比“漆姑草”更“牛”。
至于名称中“姑”字的“解释”也是有“类比”的地方。因为在植物命名中常用“英”“姑”等字形容小巧、柔弱的特征,如“蒲公英”中的“英”与“姑”异曲同工。
“拟漆姑”(牛漆姑草)的命名,既保留了传统植物命名的柔美意象,又融入了民间对植物形态或生态的直观联想,细细想起来,这个名字的“融合”还真恰到好处。
图片03):杂草拟漆姑~牛漆姑
“牛膝姑草”(拟漆姑)与“漆姑草”的区别:从株高形态上来看,拟漆姑草要比“漆姑草”高大一些。“拟漆姑”草田间植株高度在10㎝~30㎝,而“漆姑草”田间植株高度在5㎝~20㎝间。
从叶片上来看,“拟漆姑”草有“膜质托叶”,而“漆姑草”则没有。
从花序上来看,“拟漆姑”为总状聚伞花序,花序集生于植株的顶端或叶腋处。而“漆姑草”的花单生于植株的茎顶。
从“花柱”来看,“拟漆姑”的柱头有3个,而“草漆姑”草的花柱头有5个。
图片04):杂草“牛漆姑”(拟漆姑)

从“蒴果”上来,“拟漆姑”的蒴果为3瓣裂,而“漆姑草”的蒴果常为5瓣裂。
从花色上来看,拟漆姑的花色除白色外,还有淡红色。花期在5月至7月,花期稍晚。而“漆姑草”只有单色。花期较“拟漆姑”要早。
从药用价值方面来看,“拟漆姑”还没有这方面的专业记载。而“漆姑草”可入药,很多典籍之中均有明确的记载。
从生长发育环境来看,“拟漆姑”与“漆姑草”的生存空间明显有差异,分布地环境,地域气候条件也不一样。“拟漆姑”除符合“漆姑草”的生态环境外,还偏盐碱地,生存空间更“艰难”更“恶劣”。
图片05):牛漆姑与漆姑草对比01

图片06):拟漆姑与漆姑草对比02
“拟漆姑”是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纲中央种籽目“石竹科”指甲草亚科大爪草族“拟漆姑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中国植物志》第26卷中载拟漆如(牛漆姑):是“石竹科”“大爪草族”“拟漆姑”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拟漆姑的田间株高在10㎝-30厘米,茎丛生铺散且多分枝,上部密被柔毛。
拟漆姑的叶片线形(不要错误地认为它是禾本科杂草),长5-30毫米,宽1-1.5毫米,顶端钝,具凸尖,近平滑或疏生柔毛。
图片07):杂草拟漆姑~牛漆姑

拟漆姑的花序为总状聚伞花序,花梗密被腺柔毛;萼片卵状长圆形,长3.5毫米,密被腺柔毛;花瓣淡粉紫色或白色,卵状长圆形或椭圆状卵形,长约2毫米。
拟漆姑的果实为蒴果,卵形,长5-6毫米,3瓣裂;种子近三角形,略扁,长0.5-0.7毫米,表面有乳头状凸起,多数种子无翅,部分种子具翅。
杂草拟漆姑广泛分布于全球温带地区,中国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南等地。
主要生长发育于海拔400-2800米的沙质盐碱湿地、河湖岸边及盐化草甸(这是它作为杂草的突出优点)。
“拟漆姑”的花期在5月-7月,果期6-9月。
《农田杂草识别与防治原色图鉴》中载拟漆姑:生于较低湿的砂质轻盐碱土。常侵入麦类,玉米,大豆,蔬菜等田地和果园之中危害,属于一般性杂草。分布于广东,华北,西北,及华中各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