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因醉酒一战败亡的皇帝

因醉酒一战败亡的皇帝西晋末年,“八王之乱”耗尽了中原王朝的最后一丝元气,北方游牧民族趁势南下,“五胡乱华”的大幕轰然拉开

因醉酒一战败亡的皇帝

西晋末年,“八王之乱”耗尽了中原王朝的最后一丝元气,北方游牧民族趁势南下,“五胡乱华”的大幕轰然拉开。在这烽火连天、政权更迭如走马灯般的时代,前赵皇帝刘曜曾凭借过人的勇武与谋略,在乱世中杀出一片天地,建立起横跨关中、河东的政权。然而,这位曾威震北方的君主,最终却因一场醉酒后的战役,沦为敌国俘虏,其一手建立的王朝也随之土崩瓦解。刘曜的败亡,不仅是个人命运的悲剧,更成为中国历史上“饮酒误国”最惨痛的注脚之一。

刘曜出身于匈奴屠各部,是汉赵(前赵前身)开国皇帝刘渊的族侄,自幼便展现出异于常人的天赋。《晋书·刘曜载记》记载,他“身长九尺三寸,垂手过膝,生而眉白,目有赤光”,这种奇特的外貌在乱世中被视为“异人”之相。更难得的是,刘曜并非仅有匹夫之勇,他“性拓落高亮,与众不群”,年轻时曾在洛阳游学,饱读儒家经典与兵法谋略,既能“善属文,工草隶”,又能“雄武过人,铁厚一寸,射而洞之”,是当时少有的文武双全之才。

永嘉之乱后,刘曜跟随刘渊之子刘聪征战四方,成为汉赵政权的核心将领。公元311年,他与石勒、王弥联手攻破洛阳,俘获晋怀帝,制造了“永嘉之祸”,彻底动摇了西晋的统治根基。公元316年,刘曜再次率军攻破长安,俘获晋愍帝,西晋正式灭亡。在这一系列决定性战役中,刘曜身先士卒,屡立奇功,其军事才能得到充分展现。公元318年,汉赵内乱,刘聪之子刘粲被权臣靳准所杀,刘曜以宗室身份起兵平叛,诛杀靳准后,于次年在长安称帝,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此时的刘曜,手握重兵,占据关中、陇右、河东等战略要地,与占据河北、山东的后赵皇帝石勒形成南北对峙之势,成为北方最具影响力的统治者之一。

然而,就在前赵政权国力蒸蒸日上之际,刘曜却逐渐暴露出嗜酒如命的致命弱点。事实上,刘曜的饮酒习惯并非登基后才养成,早在征战时期,他便常以酒助兴,缓解战场压力。但成为皇帝后,至高无上的权力让他失去了约束,饮酒从“助兴”逐渐演变为“成瘾”。据《晋书》记载,刘曜登基后,常“置酒高会,酣饮终日”,即便在处理朝政时,也时常饮酒相伴。大臣们虽多次劝谏,提醒他“酒能乱性,误国误民”,但刘曜往往置若罔闻,甚至在醉酒后斥责劝谏者。

公元328年,石勒派侄子石虎率领五万大军进攻前赵的河东重镇蒲坂(今山西永济西),蒲坂守将急忙向长安求援,刘曜与石勒之间的决战就此拉开序幕。

得知蒲坂被围的消息时,刘曜正在宫中举办宴会,饮酒作乐。守将的求救文书接连送达,宫中大臣们纷纷劝谏刘曜立即停止宴会,整军救援,但刘曜此时已喝得酩酊大醉,他拍着桌子对大臣们说:“石虎小儿,不足为惧!待朕明日酒醒,亲自率军出征,必能将其生擒!”说完便倒在酒桌上昏睡过去,直到次日中午才醒来。醒来后,刘曜终于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立即召集大臣商议军情。此时,有大臣建议:“蒲坂城防坚固,石虎一时难以攻破,我军可兵分两路,一路驰援蒲坂,另一路直捣石虎的后方营地,使石虎首尾不能相顾,不战自退。”这一建议极具战略眼光,若能实施,前赵获胜的概率极大。但刘曜却认为此计“过于繁琐”,他自恃勇武,决定亲率十万大军直扑蒲坂,与石虎正面决战。

公元328年十一月,刘曜率领十万大军从长安出发,大发水陆各军,亲自督领,由卫关北渡黄河,为蒲坂援应。石虎听说刘曜大军来支援蒲坂,不免震惧,赶紧撤围退兵。刘曜追至高候,追上石虎兵,两下交战,石虎大败,偏将石瞻战死,余众亦伤亡大半,伏尸二百余里,丧失资械,不可胜计。石虎逃奔朝歌,刘曜乘胜南下,攻洛阳金墉城。后赵守将石生,竭力抵御,刘曜猛扑不克,因决穿千金堨外的流水,灌入城中。城内兵民,险些儿变成鱼鳖,幸亏金墉城素来坚固,不致坍没。石生日夜严防,兀自支撑得住。刘曜见金墉难拔,又分兵转攻汲郡河内,后赵荥阳太守尹矩,野王太守张进等,均迎降刘曜军,刘曜势大振,后赵襄国戒严。

刘曜围攻金墉,已过了三月有余,他见坚城难下,索性置诸度外,镇日与群臣饮博,酣醉无度,不恤士卒。左右或进言相规,曜斥为妄语,连杀数人。就这样,刘曜在军营中连续饮酒,期间不仅没有勘察地形,也没有制定详细的作战方案,士兵们见状也纷纷放松了警惕,军营中一片松懈。

而后赵石勒亲率大军,援救金墉,等到石勒渡河进攻了,刘曜才准备遣兵增戍,堵截石勒兵。作战方案还没确定,石勒兵已进抵洛水,刘曜的候骑俘获一名前驱间谍,献入营中。刘曜亲自问道:“大胡(石勒)亲自来么?有多少人马?”谍使答道:“大王亲自来,很多的人马。”刘曜闻言不禁大惊失色,便下令撤围,退营洛水西岸。等到了石勒兵进入洛阳城了,刘曜还没有无布置安排作战方案,仍然拚命饮酒。到了第二天的早晨,部下冲进来报告说石虎石堪等两路人马已经杀来了,刘曜还要饮酒数斗,喝得醉意醺醺,才披甲上马。马无故悲鸣,立住不动,经刘曜挥了数鞭,反见马倒退下去,一前一却,几乎把刘曜掀落,亏得左右将刘曜扶住,仓猝下马,改乘其他的战马。刘曜还在怀疑是酒力未足,致马作怪,再命令左右进酒一斗,一口气喝干,才策马出营,直接冲到西阳门。说时迟,那时快,石虎从左杀到,石堪石聪从右杀来。刘曜兵抵挡不住,纷纷溃乱。此时的刘曜已烂醉如泥,不知进退,但向西阳门驰去,不防石勒带着亲兵,由阊阖门绕至西阳门,迎头冲击刘曜。刘曜醉眼蒙眬,望不出什么石勒,只听得一声大喝道:“刘曜快来受死!”这一语传入耳鼓,才把十分酒意,吓退三分。又见前面兵士,好几个滚下头颅,吓得赶紧拍马返奔,忙不择路,只管沿洛水边乱跑。又听背后有人叫道:“刘曜休走!”刘曜也不敢回头,飞马奔逃。那后面的箭镞,接连射来,刘曜无从闪避,受了三处箭伤。马也中了数箭,负痛乱跃,高低不辨,马陷入沟的淤泥中。刘曜慌忙提缰绳,马足虽得拔出,马已经精疲力竭,坠倒在河里,刘曜也一同坠落。还好水结成冰,将人马一同搁住,不至于被水淹死。此时左右护卫都已逃散,无人相救。过了会追兵赶到,用着挠钩等件,将曜钩起,捆绑报功。

此时的刘曜仍有几分醉意,他挣扎着吼道:“朕乃前赵皇帝,尔等胆敢放肆!”但后赵士兵根本不理会他的怒吼,迅速将他捆绑起来,押到石勒面前。

石勒见到被俘的刘曜,心中大喜,他走到刘曜面前,冷笑着说:“刘曜,你昔日何等威风,如今却成了我的阶下囚,这都是拜你嗜酒所赐啊!”刘曜此时酒意渐醒,看着眼前的石勒,又看了看周围溃败的军队,心中充满了悔恨与不甘,他想要反驳,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石勒将刘曜被俘的消息迅速传遍前赵军营,前赵军队得知皇帝被俘后,彻底失去了斗志,纷纷放下武器投降,十万大军瞬间土崩瓦解。石勒不费吹灰之力便攻占了洛阳,随后率领大军向长安进发。

刘曜被俘的消息传到长安后,前赵朝廷陷入了一片混乱。刘曜的太子刘熙年幼,根本无法主持朝政,大臣们有的主张坚守长安,等待援军;有的则主张投降石勒,以求自保;还有的大臣趁机发动叛乱,争夺权力。前赵的政权结构本就建立在刘曜的个人威望之上,如今刘曜被俘,政权的根基彻底动摇,内部的矛盾瞬间爆发出来。不久后,长安城内发生叛乱,叛军杀死了刘熙及多名大臣,随后打开城门,向后赵军队投降。公元329年,后赵军队正式攻占长安,存在仅十一年的前赵政权宣告灭亡。

刘曜被俘后,石勒并没有立即将他处死,而是将他软禁起来,试图利用他招降前赵的残余势力。石勒多次派人劝说刘曜,让他写信给前赵的将领,命令他们投降后赵,但刘曜却宁死不从。据《晋书》记载,刘曜在给前赵将领的信中写道:“朕已被俘,国家已亡,但尔等当坚守臣节,不可投降石勒!”石勒得知后,认为刘曜“不识时务”,留着他也没有用处,于是在公元329年将刘曜处死。这位曾威震北方的皇帝,最终落得个身首异处、国破家亡的悲惨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