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神舟返回舱为何“站不稳”?落地就倒了,这次甚至还打了一点滚!神舟二十一号返回舱落地后倾倒,不能直立落地?

看到神舟二十一号返回舱落地的瞬间,大家提到嗓子眼的担心这次终于归于平静了。但滚起大量烟尘背后,返回舱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

看到神舟二十一号返回舱落地的瞬间,大家提到嗓子眼的担心这次终于归于平静了。

但滚起大量烟尘背后,返回舱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站直”,烟尘飘散的同时,甚至还能看到返回舱还打了一点滚儿。难道让返回舱直立着陆就这么难吗?

先来吃个定心丸,在太空中因为神舟二十号飞船疑似被太空颗粒损坏,因而推迟返航后,就有一种声音,神舟二十号乘组或许会重蹈美国波音“星际客机”的覆辙,但事实只用了9天就打脸了这一说法。因为我们的航天员只在天上加班到第9天,就平安返回地球了。

就是因为这次意外的发生,让神舟二十号乘组返回让人多了一点担心,好在结果是好的。只是圈叔发现,的确这次落地的神舟二十一号返回舱,又倒了!为啥返回舱就不能稳稳地站着落地呢?

说真的,要想让神舟二十一号的返回舱站着直立落地,还真不是个一般的技术活。

回顾我国的载人航天史,从神舟五号到现在的神舟二十一号(神舟二十号返回舱因疑似撞击,还在轨),真正实现直立着陆的次数屈指可数。这背后的技术难度,超乎我们想象。

我们先了解一下神舟二十一号返回舱在落地之前的最后一段时间,航天员乘组都要做什么。我们会发现落地前的几秒钟,我们能看到两个动作,一个是抛掉防热大底的神舟飞船,在离地一米的时候开启了反推发动机。另外一个动作就是航天员非常精准地砍断了降落伞绳。

这两个动作,开启反推发动机是系统指令,是个被动动作。而砍断降落伞绳索,则是需要航天员主动配合,并且时间要拿捏准确。早了不行,晚了也不行,需要拿出技术水平,也还需要那么一点运气。

东风着陆场选址,也有学问。这里位于沙漠戈壁,地貌地形都是精心挑选过的。虽然整体平坦,但也难免局部高低起伏。像是外观看似平坦的地面,可能就藏着那么一个坑,或者一块砂砾,这都会让返回舱着陆时候“站不稳”。

同时,还需要考虑风的影响。在这次神舟二十一号返回舱降落的的最后阶段,带着降落伞的神舟二十一号返回舱的样子,就像是个大风筝,要知道主降落伞面积达1200平方米,堪比三个半篮球场,这么大的伞面,遇到像昨天那样的大风天气,返回舱想不“躺平”都难。

要知道为啥圈叔知道风大,就看我们东风着陆场飘扬的红旗就知道了,从小我们都知道三到四级风,能够让红旗迎风飘扬。但如果让红旗剧烈翻飞、猎猎作响,飘扬得非常有力,甚至能听到旗面抖动的“啪啪”声,就需要6级以上风力了。而神舟二十一号返回舱落点风力,就接近或者已经超过这一风力级别。

既然现在的返回舱直立着陆那么难,为啥不去改进一下,再设计一下呢?其实,现在我们从技术角度来看返回舱的设计,这种底部设计本来就已经适应了各种着陆姿态。在降落过程中,侧面的蜂窝结构已经拥有了减缓撞击力的作用。

所以,不论是返回舱是躺着、站着,哪怕是斜着,返回舱都能保障航天员安全。只要能够平安降落,就是成功的。

为何选择在傍晚返回?

其实,选择在傍晚返回是经过精密计算的。这个时候大气层比较稳定,风力和气流都相对平稳,反而更有利于返回舱的安全着陆。

其实,不管返回舱是站着,还是躺着,或者是滚了几下,这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们的航天员在经历了疑似太空碎片撞击,换船之后,能够平安回来。安全回家才是最重要的。

说到这里,圈叔想起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专家说过:“我们不在乎返回舱是什么姿态,我们在乎的是航天员是否安全。”这句话道出了航天工作的真谛——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