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太原古县城:一座“凤凰城”的重生,解码明清府城的烟火与古韵

“凤凰城,飞檐翘角接云天;十字街,商幡招展烟火浓。”从太原市区向南驱车15分钟,穿过青砖灰瓦的拱极门,一座按明清规制复建

“凤凰城,飞檐翘角接云天;十字街,商幡招展烟火浓。”从太原市区向南驱车15分钟,穿过青砖灰瓦的拱极门,一座按明清规制复建的古城跃然眼前——这就是有着600余年历史的太原古县城。它曾是晋阳古城的“继承者”,因形似凤凰展翅得名“凤凰城”;它经历过损毁湮没,又在2021年以“新生”姿态回归,成为太原人“家门口的诗与远方”。近日,随着“太原古县城文旅融合示范区”挂牌,这座“活着的明清府城”,正用最本真的烟火气与最鲜活的文化力,书写着传统与现代的共生篇章。

从“晋阳遗脉”到“凤凰涅槃”:一座城的六百年轮回

太原古县城的故事,要从晋阳古城说起。

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宋太宗赵光义火烧水灌晋阳城,这座“九朝古都”化为废墟。明洪武八年(1375年),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太原府在晋阳古城北畔的唐明镇基础上扩建新城,因位于汾河之畔、形似凤凰,故称“凤凰城”。此后500余年,这里始终是太原县治所,商贾云集、庙宇林立,是晋中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古县城的损毁,始于近代。”晋源区文旅局局长王芳介绍,上世纪中叶,随着城市发展,古城墙、古建筑逐渐被拆除,仅存拱极门、市楼等零星遗迹。2012年,太原启动古县城保护修复工程,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复建城墙、街巷、院落,保留了300余处明清风格民居,最终于2021年5月1日正式开放。如今的古县城,城墙周长3.7公里,设四门(东“观澜”、南“进贤”、西“望翠”、北“奉宣”),城内以十字街为中心,分布着18条街巷、72座院落,完整呈现了明清府城的“龟背形”格局。

“复建不是复制,是让历史‘呼吸’。”参与古县城规划的文保专家李建明说,修复时特意保留了部分老墙基、古槐树,甚至将原住民迁回居住,“现在城里有2000多户居民,卖碗托的老汉、扎灯笼的手艺人,都是古城的‘活文物’。”深度游指南:四条路线,解锁“凤凰城”的多元面孔

📍 基础信息

地址:太原市晋源区晋源北外环街(距市中心约15公里);

交通:

地铁:2号线“晋祠古镇站”B口出,乘K03路公交至“太原古县城”站(票价2元,15分钟);

自驾:导航“太原古县城停车场”,市区出发约20分钟,免费停车(景区周边有3个临时停车场);

打车:市区打车约30元,车程15分钟。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部分景点9:00-17:30);

门票:免费(部分小景点单独收费,如文庙20元/人、关帝庙10元/人);

最佳游览时间:

春(4-5月):城墙根下丁香绽放,十字街槐花香满;

夏(6-8月):傍晚登城墙纳凉,看晚霞染红“凤凰尾”;

秋(9-10月):银杏金黄,古街铺就“金色地毯”;

冬(12-2月):雪后红灯笼高挂,宛如“凤凰衔灯”。

📸 必逛路线:从历史到烟火,全方位感知古城

1. 文化探源线(3小时,适合历史爱好者)

拱极门→城墙→市楼→文庙→关帝庙→玉皇庙:

从南门“进贤门”入城,沿主街向北至拱极门(南门),登城墙(全长3.7公里,可租自行车),俯瞰古城“龟背”全貌;城中心市楼(明代遗存)下,看“四街八井七十二巷”的街巷肌理;穿过十字街,探访山西现存最早的县级文庙(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欣赏大成殿的明代斗拱;隔壁关帝庙内,明代彩塑“关圣帝君”威严端坐,背后的“忠义文化”展陈讲述晋商精神;最后到玉皇庙,登顶看古城与现代太原的同框全景。

2. 美食寻味线(2小时,适合吃货达人)

十字街→北后街→东横街:

十字街是古城的“美食中枢”:老周家的“太原头脑”(黄芪、长山药熬制的滋补早餐)、王萍面皮店的“羊肉臊子面皮”(酸辣开胃)、张记糖画摊(非遗手艺,龙凤呈祥造型栩栩如生);北后街藏着“隐藏款”——赵家酥肉饼(外皮酥脆,肉馅多汁)、李婶碗托(荞麦面蒸制,配醋蒜汁一绝);东横街的“晋韵茶社”可歇脚,喝一杯茉莉花茶,听老茶客聊古城往事。

3. 手作体验线(半天,适合亲子/文艺青年)

县衙→非遗工坊→扎灯笼老铺:

古县城县衙(复建)内设“晋阳非遗馆”,可体验推光漆器、太原剪纸、木版年画制作(材料包50-100元/人);出县衙向南,找“老周灯笼铺”(三代传承),亲手扎一盏兔子灯或莲花灯(1小时完成,可带走);晚上提灯逛古城,灯影与古建交相辉映,恍若穿越。

4. 夜游浪漫线(2小时,适合年轻人)

城墙灯光秀→十字街夜市→民居小剧场:

每晚19:30-21:00,城墙亮起暖黄灯光,投影播放“晋阳古城”历史短片;十字街夜市开启,烤鱿鱼、炒酸奶、糖葫芦香气扑鼻;随机走进小巷民居,可能遇到“晋剧小剧场”(免费演出《打金枝》选段)或“民谣弹唱”(本地乐队唱改编的“太原古县城版”《成都》)。

🎯 特色体验:让古城“活”起来的N种方式

“古城管家”导览(免费,需预约):

穿明制马褂的“小管家”带游客走街串巷,讲解“凤凰城”的风水寓意(如南门为凤首、北门为凤尾)、老地名的由来(如“仓巷”曾是粮仓所在地)。

传统婚俗展演(周末10:30-11:30):

十字街还原明清婚俗场景——花轿、唢呐、旗锣伞扇,新人“跨火盆”“挑盖头”,游客可参与抛绣球互动(送小福袋)。

“我在古城写家书”(每日14:00-16:00):

在市楼旁的“古驿站”,用毛笔给家人写一封家书(提供信笺、邮筒),景区帮忙寄往全国(盖“太原古县城”专属邮戳)。游客说:在这里,找到“记忆中的老太原”

“小时候住在南校尉营,总听奶奶说‘凤凰城’的故事。”68岁的太原市民张大爷带着孙女儿逛古城,“看这城墙、老槐树,和奶奶描述的一模一样!昨天还在文庙看到了我上学时的老课本展,太亲切了。”

从北京来的设计师李女士则被细节打动:“城墙根下的老茶摊,茶客们摇着蒲扇下象棋;巷子里的裁缝铺,还在用老式木熨斗熨衣服。这不是‘假古城’,是真真切切的生活。”

记者手记:古县城,是城市的“根”与“魂”

离开时,夕阳把古城墙染成金色。城墙根下,几位老人坐在马扎上拉家常:“咱这城,以前连个像样的游客中心都没有,现在路修好了,游客多了,可咱老百姓的日子也更滋润了——卖碗托能挣钱,扎灯笼能传艺,这才是‘活着的古城’!”

太原古县城的魅力,从不在“复刻”一个完美的古代县城,而在它让历史“活”进了当下:老居民的吆喝声里藏着乡愁,非遗工坊的敲打声中延续着匠心,十字街的烟火气中升腾着希望。正如晋源区文旅局长王芳所说:“我们修复的不是一堆砖瓦,是太原人的文化记忆;我们打造的不是一个景区,是让历史可触摸、可感知的精神家园。”

(注:具体开放时间、活动安排以“太原古县城”官方微信公众号最新公告为准。)

编者按:从宋代的夯土城墙,到今日的青砖黛瓦,太原古县城用600余年证明:真正的古城,从不是“凝固的标本”,而是“流动的史诗”。当你走在十字街头,看老人晒暖、孩童奔跑,听商贩吆喝、戏腔悠扬,便会懂得——所谓“烟火古韵”,不过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最温暖的回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