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版权风波十年后,再传喜讯的刀郎,缔造出现象级的热潮,已是降央卓玛高攀不起的存在

刀郎是内娱一个特殊的存在,他并不属于流行,但他却一次又一次缔造出现象级的热潮。刀郎的音乐很难界定属于哪一个范畴,但喜欢他

刀郎是内娱一个特殊的存在,他并不属于流行,但他却一次又一次缔造出现象级的热潮。

刀郎的音乐很难界定属于哪一个范畴,但喜欢他的人却又有相对固定的群体,或许只能用“没有边界”,来界定刀郎的音乐。

归来后仍是少年

刀郎的粉丝群体,要么是“死了都要爱”的真爱粉,要么就是“死都不会爱”的黑粉,很难有介于两者之间的。

这大概就能解释,刀郎在“消失”了这么久后,如今的复出演唱会为什么会这么火了,能到现场的都是真爱。

在2024年,刀郎连开了十四场演唱会。

但2025年才刚过半,就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场演唱会,这是刀郎今年所策划的全国巡回演唱会,举办地区涉及上海、杭州等一线城市。

然而,在这些首先举办的城市当天,仍有不远千里,驱车到这里观看演出的粉丝,问其理由,很多粉丝的答案让人泪目……

他们等刀郎复出这一天,已经等了十来年,但是得知刀郎的此次演唱会,不会涉及到自己所在城市,所以他们仍愿意为之奔赴而来。

刀郎的复出更像是一场双向奔赴,粉丝付出真情实感,刀郎以这几年蛰伏所创作的全部音乐,回馈给粉丝。

一首《罗刹海市》,刷新内地华语音乐的收听记录,上线不到一周时间,超十亿的下载量成为全国之最。

上线不到一年,超四百亿的播放量,成为了华语乐坛的“神话”。

如果说,刀郎的第一次“爆红”,正好赶上了网络时代的兴起是一种巧合。

那首《2002年的第一场雪》,以民族音乐加流行元素的奇特组合,恰巧像“及时雨”一样,落在粉丝的心里。

如果仅用巧合来解释,二十多年前的走红,那么时隔二十多年后再次走红,甚至是比之前还要红又该作何解释?

来自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的分析是,刀郎的音乐之所以能够长久立于不败之地,就是他的出发点始终是站在民族音乐的立场。

二十多年前的走红,是因为粉丝没有听过刀郎这样的音乐特色,二十多年后再次走红,恰巧又是民族文化自信崛起之时。

换一句话说,如果刀郎不改初心,依然坚持自己的民族音乐特色,哪怕是再过二十年,刀郎归来后,依然还是观众心中的那个刀郎。

社会无论怎样进步和发展,流行新潮的文化都不可能完全取代民族音乐。

网络浪潮即便再风卷云涌,生活的本色和基调都不会改变,无论是哪一种艺术形式,最后总要回归到生活本质。

随着网络的发达,我们会越来越发现,脱离生活本质的最终也会遭到生活的抛弃,而贴近生活的才会被接纳。

刀郎对于生活的领悟,想必已经透过音乐传达给粉丝。

而通过这些音乐,就已经自动筛选掉了那些非真爱粉们,刀郎只为喜爱的人而唱。

一夜爆红又一夜销声匿迹

刀郎的走红带火了不少受益人,但刀郎本质上只是一位喜欢好好唱歌的人。

他的为人和他的音乐恰恰相反,刀郎的音乐写满了生活的气息,但刀郎的为人却游离于现实生活。

太过感性和善良,是刀郎身边朋友对他最直观的印象。

前有大肆招摇撞骗的“徒弟”云朵,有利可图时便承认和刀郎的师徒关系,见利忘义时就索性闭口不谈,被刀郎帮助的种种过往。

即便这样,刀郎依然将几首歌的线上版权给了这个徒弟。

但是没有克制的善良,不会收获同样的尊重,同样一件事,再次发生在刀郎身上,此人就是降央卓玛。

降央卓玛和云朵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也是出身贫寒也是家里重要的劳力,降央卓玛认识刀郎前甚至做过工地的搬运工。

按道理说,自己吃过这些苦更应该懂得与人为善,更应该懂得感恩回馈,但刀郎的善良让被帮扶的人,都起了欺负之意……

在没有通知刀郎的情况下,降央卓玛拿着刀郎两首原唱歌曲参加商业演出,其中就有脍炙人口的《西海情歌》和《手心里的温柔》。

降央卓玛本身就是少数民族,又拥有浑厚的嗓音和出众的外表。

很快,降央卓玛就凭借这首歌出入各大活动现场,成为民族音乐的代言人。

一时间,降央卓玛已经忘记了这首歌真正的主人,而她从中却获利不菲。

期间,刀郎从别处得知降央卓玛欺世盗名的行为后,以不同方式通知降央卓玛停止侵害。

但在利益面前谁会忍心割舍,降央卓玛此后不仅没有任何收敛,甚至对外宣称《西海情歌》是自己的成名曲。

不仅在参演曲目上,让举办单位打上原唱是自己,更在各大音乐平台上,也将原唱改成了自己。

更加讽刺的是,刀郎版本的《西海情歌》是免费收听的,可“盗版”降央卓玛版本的却备注“VIP”需要收费。

一时间不明就里的网友,真的默认这首歌的原唱就是降央卓玛……

而在此期间,刀郎又处于“半隐退”状态,很久不露面又不出面解释此事,时间久了网友心里几乎忘了此事。

刀郎见这事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后,见自己与降央卓玛沟通数次无果,只能一纸诉状将降央卓玛告上法庭。

更加可悲的是,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刀郎仍花费了近十年时间,与降央卓玛前前后后打了三、四十场官司。

虽然,法院判罚降央卓玛给刀郎二十多万元,但最终刀郎只收到了七万余元,最终,还是刀郎的善良承担了一切。

用刀郎自己的话说,打官司的目的并非是想要对方赔自己多少钱,而是希望每个人都能尊重原创音乐创作。

降央卓玛与刀郎对簿公堂后,自然是撕破脸连朋友都没得做,现在的她也只能是“从哪里来再回到哪里去”。

而刀郎一身才华拥有立于不败之地的资本,即便曾经再不被人看好,现在依然是某些人可望不可及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