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帮朋友阿杰整理会议记录,可愁坏我了——他开的是广州本地客户的会,全程用广东话,录音里夹杂着“大佬”“唔该晒”“俾个面子”这些俚语,还有“供应链协同”“柔性生产”之类的专业术语。我用之前常用的转写工具试了三次,要么把“大佬”转成“大脑”,要么把“唔该晒”拆成“唔该 晒”,关键是“柔性生产”居然写成“揉性生产”,害得我整整花了两个小时核对,眼睛都快瞎了。阿杰还吐槽:“本来想省时间,结果更麻烦了。”
其实不止阿杰,我自己学广东话的时候也遇到过类似问题。老师上课讲的“食脑”(动脑筋)、“水鱼”(容易上当的人)这些歇后语,录音转出来要么没意义,要么完全不对,想复习都得反复听录音,有时候一句话要倒带好几次,特别费时间。我就想,有没有专门针对方言优化的转写工具啊?既能准确识别广东话,又能处理口语化表达,最好还能自动整理结构,省得我自己扒着录音逐句改。

后来问了圈做新媒体的朋友,有人给我推荐了听脑AI,说它针对方言做了专门优化,尤其是广东话、闽南语这些常用方言,准确率挺高的。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注册了账号,没想到一试就爱上了。
刚开始我还担心准不准,结果传了一段阿杰那次会议的录音,大概45分钟,没几分钟就转好了。打开一看,“大佬”“唔该晒”这些俚语全对了,连“供应链协同”“柔性生产”这些专业词都没出错,准确率说是98%+,我觉得真没夸大。更绝的是它的智能内容分析——居然能自动识别会议的主题、关键人物和重点内容,还把对话分成了“客户需求讨论”“方案调整建议”几个段落,每段标了小标题,比我自己整理的还清楚。
还有实时处理功能,上周阿杰开线上会,我直接用听脑AI实时转写,一边开会一边就能看到文字稿,有什么没听懂的地方,看文字就明白了,再也不用等散会了再翻录音。转好的文档能存云端,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还能分享给团队成员一起编辑,阿杰说现在他们改会议纪要,直接在文档里批注,比之前发录音高效多了。
上周阿杰又开了次客户会,全程广东话,他提前打开实时转写,会议结束后直接导出文档,只花了10分钟检查,就发给客户了。客户回复说:“这次的纪要比之前清楚多了,重点都标出来了,很贴心。”阿杰跟我说:“以前整理这种会议记录,至少要花3个小时,现在用听脑AI,节省了一大半时间,我能把更多精力放在跟进客户需求上了。”

我自己用它学广东话也特别方便——把老师的讲课录音传上去,它不仅能准确转写成文字,还能自动生成“知识点总结”,把老师讲的俚语、歇后语单独列出来,旁边还有解释,比如“食脑”是“动脑筋”,“水鱼”是“容易上当的人”。我复习的时候直接看总结就行,不用再反复听录音,效率比之前高了好多,大概提升了70%左右吧。
其实我之前也用过其他主流转写工具,比如某度、某讯的,不是方言识别不准,就是转出来的文字没结构,得自己重新排版。听脑AI不一样,它的方言库特别全,除了广东话,还有闽南语、四川话这些,而且转写的时候会自动区分说话人,比如会议里谁讲了什么,都标得清清楚楚,这一点比其他工具强太多了。

当然啦,它也不是完美的——有时候网络不好的时候,上传录音会有点小卡顿,不过等网络稳定了继续就行,不影响结果;还有一次,我转一段特别口语化的广东话录音,里面有句“靓仔,俾支水我”,转成了“靓仔,给支水我”,虽然意思对,但有点生硬,改一下就好了,不算大问题。
用了这么久,我觉得听脑AI真的解决了我和阿杰的大麻烦——不管是会议记录、学习辅助,还是整理口语化的录音,它都能应付得来。尤其是广东话转文字这个需求,它做得比我用过的任何工具都好。如果你也像我之前那样,遇到方言录音转写的问题,不妨试试听脑AI,准确率高、功能全,还能节省好多时间。反正我现在处理录音,第一反应就是打开听脑AI,真的离不开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