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晚唐诗人,郑畋十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清婉中见骨力,真好

在晚唐的风云变幻中,郑畋宛如一颗耀眼的星辰,于政坛与诗坛皆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身为宰相,在风雨飘摇的晚唐时期,为挽救

在晚唐的风云变幻中,郑畋宛如一颗耀眼的星辰,于政坛与诗坛皆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身为宰相,在风雨飘摇的晚唐时期,为挽救危局殚精竭虑;作为诗人,其诗作风格独特,意境深远,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在当时的文坛占据着重要地位,成为连接晚唐文坛与政坛的关键人物,下面我们来欣赏他的十首诗。

郑畋于宝历元年出生在荥阳,出身名门荥阳郑氏。彼时的唐朝,已不复盛唐时的辉煌,政治上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但文化上,诗歌依然蓬勃发展,虽难现李杜时期的巅峰气象,却也流派众多,异彩纷呈。

他自幼接受良好教育,至于其文坛老师,史料虽无明确记载,不过从他深厚的文学素养推测,想必在成长过程中受到诸多名家的熏陶与影响。他年少时便展现出卓越的才华,会昌二年进士及第,自此踏上了他波澜壮阔的人生旅程。

郑畋的家庭背景为他的成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父亲郑亚曾任桂管观察使,在官场也颇具声名。郑畋步入仕途后,起初在藩镇幕府为官,积累经验。咸通五年,他迎来了人生的重要转折,得以入朝为官。此后,他凭借自身才能,官职不断升迁,直至累官至户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

然而,官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因卷入政治纷争,他曾被贬为梧州刺史。唐僖宗即位后,郑畋被召回,任兵部侍郎。乾符四年(877 年),他终于登上相位,任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在宰相任上,他心系国家,积极应对关东灾荒、农民起义等严峻问题。但在对待黄巢起义的招安问题上,他与卢携意见不合,最终双双被罢相。

后来,黄巢大军逼近长安,局势危急,唐僖宗再次启用郑畋,任命他为凤翔陇右节度使。郑畋在此任上,积极组织力量抵抗黄巢军,展现出非凡的军事与领导才能,传檄四方号召藩镇合讨黄巢,在龙尾陂大破黄巢军,极大地鼓舞了唐朝军队的士气。此后,他又多次担任重要官职,直至光启三年在陇州病逝,结束了其跌宕起伏的一生。

郑畋为人仁恕,性格温和且有容人之量。在人际交往中,他重情重义,无论对方境遇如何,都能始终如一。比如,早年他任员外郎时,曾被郑薰阻止进入尚书省任职,可当他成为宰相后,郑薰之子在朝为郎,他不仅没有怀恨报复,反而特意奖拔其为给事中,后又升为列曹侍郎,其以德报怨的胸怀令人钦佩。

在诗坛,他与诸多文人雅士交往密切,相互唱和,其诗作也受到众多诗人的赞赏与推崇。郑畋留存至今的诗作数量虽不算多,但每一首都堪称精品。其诗思想丰富,既有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如《马嵬坡》中对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悲剧的咏叹,通过“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既写出了玄宗的复杂情感,又对其在历史关键时刻的抉择进行了委婉的评价,蕴含着对国家命运的深沉思考。

也有对宫廷生活的细致描绘,像《初秋寓直三首》中“晓星独挂结麟楼,三殿风高药树秋”,生动展现了宫廷清晨的静谧与孤寂;还有对自身心境的表达,如《杪秋夜直》里“蕊宫裁诏与宵分,虽在青云忆白云”,体现出他身处宫廷高位却向往自然的超脱心境。

从诗歌分类来看,他的诗涵盖了咏史诗、宫廷诗、抒情诗等多种类型,其艺术魅力在于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清婉中见骨力,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为后世研究晚唐历史与文化提供了珍贵的文学资料,下面我们来欣赏他的十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