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顺位、8分钟、4分2板”,这串数字像贴在冰箱上的过期便利贴,怎么看怎么尴尬。

开拓者主场响起嘘声那天,镜头扫到板凳末端,杨瀚森把毛巾盖过头顶,只露出一双球鞋——鞋带系得死紧,像怕把自己也甩出去。

球迷骂得直白:高顺位就这?
可没人告诉他,NBA的计时器对国际菜鸟一向偏快,连姚明都踩过这个坑。
先说点能喘气的。
球队刚公布的训练视频里,他卧推加了20磅,胳膊粗了一圈,三分弧线终于高过篮板上沿,命中率从38%蹭到43%。
别小看这5个点,队里投篮教练佩贾眯着眼夸“hand position finally quiet”,翻译过来就是:手不抖了。
可比赛里他仍像刚学会换挡的新司机,一上高速就熄火——22%的失误率全队第一,防守轮转慢半拍,比卢普斯急得用战术板敲膝盖:小杨,你倒是先喊出来啊!
场外也在“瘦身”。
女友飞回北京,团队从七人缩成俩人:翻译小赵和体能师阿朗。
酒店走廊终于不再飘着红烧牛肉面的味儿,可深夜还是能看到外卖袋堆门口,筷子插在上面像白旗。
苏群说得狠:语言垫底、中餐依赖、战术卡壳,三座大山搬不动,上场时间永远只有8分钟。
对比之下,周琦菜鸟年场均6.9分钟,渡边雄太干脆被下放到大号练级,回来才长出血槽——历史不会骗人,只是重复。
开拓者放出话:下周把他扔去发展联盟,先刷防守篮板和转换速度。
意思直白:别在主队占坑,去小号把技能包点开再说。
杨瀚森自个儿倒看得开,采访憋出一句散装英语:“I need game feel,not chair feel。
”说完耳根通红,像偷抄作业被抓。
可这就是真话:板凳末端坐久了,连心跳都会失速。
有人劝他学姚明当年“蹲更衣室”的狠劲,其实大姚半夜加练完还跑去帮球童搬箱子,顺带把队友名字念顺。
语言、胃、朋友圈,得先让队友把你当“自己人”,战术板才长得开。
小杨现在最缺的不是技术,而是那句“Yo,I got it!
”——喊出来,挡拆才不会撞成三明治。
短期看,去发展联盟刷级是唯一的血包。
渡边在那里练出三分,回来就能签正式合同;曾凡博没熬住,回CBA照样拿顶薪。
两条路摆在面前,没有对错,只有能不能把8分钟变成18分钟。
至于歧视?
周琦点破的那层窗户纸确实存在,可NBA终究用得分说话,你如果能连抢三个前板,下回合教练就敢把战术画给你。
下次再刷到他的数据统计,别急着骂“水货”。
想想他凌晨两点还在球馆练弧顶发牌,球鞋磨破的口子像咧开的嘴——那里面藏的不是委屈,是还没兑现的倔强。
给他二十场发展联盟,要是三分还是28%,再拍砖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