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黄仁勋急眼,再锁中国,美国AI、芯片都要黄!

芯片圈的顶流巨星、皮衣战神——黄仁勋,这次真的坐不住,彻底“急眼”了!在华盛顿的首届英伟达开发者大会上,老黄面对台下的美

芯片圈的顶流巨星、皮衣战神——黄仁勋,这次真的坐不住,彻底“急眼”了!

在华盛顿的首届英伟达开发者大会上,老黄面对台下的美国政界和科技精英,上演了一场集 “表忠心”、“诉衷肠”、“亮家底”、“发警告” 于一体的年度大戏。

核心思想就一个:跪求华盛顿的老爷们高抬贵手!别再往死里卡中国脖子了,再卡下去,我英伟达要断粮,你们美国的AI霸权美梦,也得黄!

这已经不是商业诉求,而是一场关乎生存的“极限拉扯”。且听我慢慢拆解老黄的“华盛顿求生记”。

表忠心——我是“美国制造”代言人

老黄深谙在华盛顿说话的先决条件——政治正确。他一上台,就先给特朗普政府送上一顶高帽。

“特朗普总统对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把制造业带回美国!’”

老黄骄傲地宣布,九个月后,英伟达最先进的Blackwell芯片,已经在亚利桑那州实现全面量产!他还特意推荐了那个由“美国工厂制造核心组件”的超级计算机“Grace Blackwell NVL72”,称其为“不可思议的美国制造业复苏”。

潜台词: 看,我是自己人!我是“美国优先”的模范生!我积极响应号召回国建厂,带动就业和高端制造。现在,该你们听听我的难处了。

不过,《华尔街日报》立马打脸:最牛的封装技术还在中国台湾,完全“美国制造”还是个饼。但老黄画饼的技术,也是一流。

诉衷肠——我的金库,快被搬空了!

表完忠心,老黄话锋一转,开始“哭穷”。但这“穷”,哭得极其凡尔赛。

“我们在中国先进芯片市场的份额,已经从过去的90%以上,跌到了——零!”

这句话如同惊雷。过去,中国市场是英伟达的“现金奶牛”,贡献了巨额收入。老黄此前透露,这里有多达 500亿美元 的潜在销售额。

这500亿是什么概念? 这不仅是报表上的利润,更是英伟达赖以持续疯狂研发、保持技术碾压的“军火库”。老黄的原话是:这些钱,是用来在美国本土搞研发,维持我们领先地位的啊!

潜台词: 断供中国,不是在掐死对手,是在断我们自己的“研发经费”!你们以为是在制裁别人,其实是在制裁未来的我,以及依赖我技术的整个美国AI产业!

亮家底——我们最大的王牌,是华人!

如果说“断粮”是经济警告,那接下来老黄甩出的,才是真正的“王炸”。

有观众问:“美国会落后于中国吗?”老黄没有丝毫犹豫:“答案是肯定的(Yes)。因为全球50%的顶级AI研究者,都是华人。”

此言一出,四座皆惊。他直接捅破了美国科技霸权的底层秘密:它建立在全球顶尖人才,尤其是华人天才的智慧之上。

一项把全球一半顶尖AI人才推向对立面的政策,长远看是什么?是自杀行为。

潜台词: 老爷们,醒醒吧!你们在实验室里依赖的华人科学家,和你们在会议上想制裁的“中国对手”,在人才池子里根本就是同一拨人!再这么搞,人才心寒了,回流了,美国还玩个锤子?

发警告——他们不会等我们,市场要永久失去了!

老黄的危机感,比华盛顿的政客们要强烈得多。

“中国有强大的科技和制造实力,他们不会坐着干等我们!”

他亲眼看到,英伟达刚被挤出中国市场,中国本土芯片企业的股价就应声暴涨。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真空正在被迅速填补,意味着一个替代性的、独立于美国的技术生态正在疯狂生长。

最让他尴尬和心惊的是:

“我们还没申请出口最新芯片的许可证,因为……中方不想要了。”

曾经,英伟达推出专供中国的“阉割版”H20芯片,还以为是恩赐。结果呢?热脸贴了冷屁股。对方不仅不想要,还因为这款芯片的“后门安全风险”把英伟达约去谈了话,反手又是一个反垄断调查。

潜台词: 时代变了!中国市场已经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选择”。我们不再是唯一的答案,甚至可能不是最优解。再不回去,这个市场就永远和我们说再见了!

深夜电话——与特朗普的“二人转”

为了破局,老黄也是拼了。他自曝经常在华盛顿时间的深夜,与特朗普通话。聊什么?“把制造业带回美国”和“增强经济实力”。

这画面感极强:一个硅谷科技巨头CEO,一个风格迥异的总统,在深夜电话里,一个谈“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理想,一个谈“让我赚钱才能帮你实现理想”的现实。

老黄把宝押在了特朗普身上,他公开表示,特朗普承诺“赢得AI竞赛”正是美国需要的方向。他希望这位以“交易艺术”著称的总统,能找到一个“巧妙”的办法,既在面子上维持对华强硬,又在里子上让英伟达们能继续赚钱。

黄仁勋的华盛顿演讲,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危机公关”。他左手举着“爱国主义”大旗,右手拿着“现实利益”账本,在台上声嘶力竭地呼喊:

“我们要赢!我们要竞争!但请用聪明的方式,别用这种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七伤拳了!”

这场大戏,撕开了芯片战争华丽袍子下的真实一面:没有绝对的赢家,只有共同的损伤。全球化被强行撕裂的后果,即便是英伟达这样的巨头,也难以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