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所有植物最后释放美丽的时光。和春天百花齐放的勃勃生机不同,秋天植物生命力的展示,是叶子。
古人说,“梧桐一落叶,天下尽知秋。”不同于春讯,用一个绿绿的小芽,一羽飞翔的鸟儿,一朵性急早开的草花。秋讯的到来,带了些许淡淡的忧愁。像《秋声赋》里的肃杀,像“秋风秋雨愁杀人”的描写等,都是这个意思。这两天天气忽然从三十多度陡降到十度出头,伴着嗖嗖的风,淅沥的雨,仿佛用物语呈现秋瑾的诗意。

秋天最美的时候,是阳光明媚的日子。水杉树渐见变色。绿色、浅红夹杂着淡淡的酒红色,等候更加寒冷的风吹过,壮美的色彩,难以形容。银杏树更是。可爱的小扇子一样的绿叶,不知道从哪一天起变黄了,当金黄满树时,犹如将军的金色铠甲,披挂完成,等候出征。
当然,秋叶里少不了爬山虎的虎虎生威。那一路攀爬的劲头,丝毫不输“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好汉们。它们的目标是墙壁的最高处。最高处不够爬怎么办,向下垂落。那样的垂落不是颓废,而为生命打开又一个生机盎然的窗口。
爬山虎的叶子有大小两种。深秋以后,大叶的炫亮反而不如小叶。小叶的红,更加深沉,多了哲思的味道。最好看的叶子,因为霜打而多了质感。秋叶的风采,在于“霜重色愈浓”,也在于“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还不够。叶子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宣告春天的到来,也不仅在于为夏日营造出一片阴凉。我曾经看过几张荷叶被什么虫子啃光后剩下的所有。那是支撑叶片的所有脉络。不知道是应该感谢那只会吃的虫子,还是应该去感谢荷叶脉络的坚定与顽强。
记得当时拍了照片。为了这篇文字,或者说坐下来敲出这篇文字的动因就是那光溜溜的脉络。可是翻找了很长时间,查了影集和硬盘,愣是没有找到。这已经不是遗憾两个字能表达。以至于这篇文字被我搁置了两天后,才重新启动。
其实不止那荷叶的脉络,还拍过很多深秋天里叶子的美。同样没有找到。那就将这些曾经的美好,留存在记忆深处吧。我记得,第一次注意到深秋晚樱的树叶,在茱萸湾公园。那天,头一天的雨停了。树叶与草地上,还有水珠留着。开始拍叶,是一张大大的八爪金盘。那叶子张牙舞爪油光水亮。叶稍的水珠,晶晶亮透心凉。

流连欣赏了一会,留下一张永恒的瞬间。随后被临近的晚樱叶惊艳。叶子下垂有点外翻,仿佛就为了展示一样。叶子有淡色的紫,脉络却像人的毛细血管那样,是胜过紫色的红。轻轻托起那片叶子,生怕弄破它的“血管”。原来,不只是人类在老了以后才青筋暴露,植物也会啊。
因了这片叶子,放下了去茱萸湾的初衷,专门赏叶了。茱萸林里的茱萸树叶,和晚樱大差不差。还记得当时翻出手机里春天的四照花树叶对比。那也是一种脉络分明的植物。春天的四照花,看得人怦然心动。规整的东西南北四方,各有一片白色的花瓣。它们像照亮黑暗的明灯,让四方不再暗黑。
同样因为四照花的亮,让我看到了它叶子的美。不过当时没有详看,一扫而过。注意力被花型和名字吸引,无暇其他。秋天再去看,叶子更加结识,脉络更加老壮。四照花洁白的花瓣,早已经随着季节“化作春泥更护花”了。

唐人在“金缕衣”中写过:“花开堪摘直须摘,莫待无花空折枝”。其实,无花以后也没什么“空折枝”的无奈,还可以赏叶啊。夏天的叶子,浓绿的像化不开的柔情,带给的远不止阴凉,还有赏心悦目。
秋天,则是观叶的最佳时机。一年中,植物除了开花,更多时候都在默默地养叶。日月如梭四季更替,叶子以肉眼看不见微小变化,周全地护佑众生和母体。当最后一缕秋风吹尽,它们飘然飞去,犹如天使回到来处。
花是花,树是树。桥归桥,路归路。叶子呢?花开时纵然叶子一样美丽,却被花夺去了光华。路上看到落叶,会说一声快到冬天了,不会去想“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叶子的出现,是为了衬托花的美丽。虽然叶子的生命周期,远远超过花的短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