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者或吉或凶。夫乐不可妄兴也。
相同的音乐对于不同听音乐的人得到的结果吉凶是不同的,因此听音乐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能够超出自己的实际情况。

太史公曰:夫上古明王举乐者,非以娱心自乐,快意恣欲,将欲为治也。正教者皆始于音,音正而行正。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故宫动脾和正圣,商动肺而和正义,角动肝而和正仁,徵动心而和正礼,羽动肾而和正智。故乐所以内辅正心而外异贵贱也;上以事宗庙,下以变化黎庶也。琴长八尺一寸,正度也。
弦大者为宫,而居中央,君也。商张右傍,其余大小相次,不失其次序,则君臣之位正矣。故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夫礼由外入,乐自内出。故君子不可须臾离礼,须臾离礼则暴慢之行穷外;不可须臾离乐,须臾离乐则奸邪之行穷内。故乐音者,君子之所养义也。夫古者,天子诸侯听钟磬未尝离于庭,卿大夫听琴瑟之音未尝离于前,所以养行义而防淫佚也。夫淫佚生于无礼,故圣王使人耳闻《雅》、《颂》之音,目视威仪之礼,足行恭敬之容,口言仁义之道。故君子终日言而行辟无由入也。
太史公说上古时候的贤明君王演奏音乐,并不是为了满足自我娱乐,也不是为了放纵自己的欲望,而是为了达到治理天下的目的,良好的治理都是从传播音乐开始的,音乐内容纯正而个人的行为也会纯正。
音乐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涤荡个人外在的行为,更是为了调和自己内在的精神,充实自己的内心,因此弹奏宫音脾动而和正,弹动商音肺动而和义,弹动角声肝动而和仁,弹动徵声心动而和礼,弹动羽声肾动而和智。
因此音乐作用是调整个人内在的状态而对外区分人的不同,音乐对上可以侍奉宗庙,对下可以更好的引导百姓。
琴长八尺一寸这是标准的长度,弦长的是宫位,他在中央代表着君,商位在宫位的右位,其他的位置依次往下排列,这样君臣百姓的位置也就明确了。

因此听宫音能够让人感到温和而广大,听商音,能够让人厚朴而好义,听角音可以让人生悲悯之心去爱人,听徵音能够让人生出善心而去给予,听羽音能够让人严整而好礼。
礼是外在行为的约束,音乐是内在情感的表现,因此一个有品德修养的人一刻都不能够离开礼,离开礼的约束个人的行为便会出现偏差,一刻都不能够离开音乐,离开音乐的调和个人的内在便会失去调控。
音乐是用来调养个人内在义的,上古之时天子带领诸侯在庭院之内听钟磬之音,卿大夫在大堂之前听琴瑟之音,他们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培养自己内在的精神而杜绝放纵行为的出现。
一人的放纵往往是从没有约束开始的,因此贤明的君王让人听《雅》、《颂》之音,让人看严肃庄重恩礼仪,按照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讲良好的话,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有品德人纵然不间断的说话做事行为也不会出现偏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