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抢人大战白热化!未来十年,决定房价的终极密码是什么?

最近上海杨浦区甩出的一记重磅政策,彻底把楼市搅活了。优秀自媒体博主最高能拿200万购房补贴。消息一出,不少人直呼"知识真

最近上海杨浦区甩出的一记重磅政策,彻底把楼市搅活了。

优秀自媒体博主最高能拿200万购房补贴。

消息一出,不少人直呼"知识真的能变现",但更深层的信号是:当人口红利见顶,城市间的抢人大战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

这种既让你生娃又鼓励买房的交叉补贴,本质上是在用真金白银争夺未来十年房地产市场的核心资源——人。

01

过去20年支撑房价上涨的城镇化、经济增长等因素,归根结底都是人口红利的外在表现。

城镇化率从36%飙升至66%的背后,是4.6亿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的庞大基数。

而1968-1975年生育高峰期出生的60后、70后,配合2000年后商品房市场化浪潮,形成了第一波购房刚需。

2016-2021年棚改货币化催生的房价上涨周期,则是80后、90前群体全家买房观念的集中释放。

但这一切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

2023年出生人口仅954万,不足2016年的一半;结婚登记人数创下近40年新低。

更严峻的是,城镇化率已接近饱和,人口流动从"农村向城市"转向"城市间博弈"。

住建部最新提出的"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政策,标志着房地产行业正式进入"人口驱动"的新纪元。

当人口总量见顶,城市间的人口争夺战就成了决定房价走势的关键变量。

02

各地救市政策的演变,折射出城市竞争逻辑的升级。

武汉、苏州等地的契税补贴属于"普惠性撒钱",300万房产1%的补贴看似诱人,实则是用短期刺激消化库存。

而上海杨浦区的200万补贴、杭州对B类人才的100万购房补助,则是"精准撒钱"的典范——通过绑定高价值人群,既能带动区域消费,又能提升城市竞争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资源置换"型政策。

呼和浩特将教育资源与生育挂钩,三孩家庭可自由选择全市学校,撕开了学区房垄断的口子。

这种"以教育换人口"的策略,本质上是用公共资源重构人口结构。

武汉的"武碳江湖"小程序更具创新性,通过低碳出行积分抵扣房贷利息,在刺激消费的同时推动城市治理升级。

在这场人口争夺战中,高阶城市早已跳出"给钱给户口"的初级阶段。

杭州主城四区契税新政允许跨区购房按首套认定,500万房产可省10万税费,通过制度创新降低改善型需求成本。

上海杨浦区除了购房补贴,还提供每月8000元租房补贴和创作激励,形成"安居-乐业-发展"的完整链条。这种"留人-用人-成就人"的闭环,才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

反观非核心城市,政策设计往往陷入"为刺激而刺激"的怪圈。

鄂州农民放弃宅基地进城买房补贴5万,沈阳献血40次换公交免费,这些政策与实际需求严重脱节。当人口持续流出、产业基础薄弱,再诱人的补贴也难以扭转颓势。

国务院13条生育举措明确提出"以人口特点定市场分化",预示着未来城市间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

03

未来十年,人口将决定房价的底层逻辑。

短期看,金融政策的松绑(如公积金贷款年龄延长至68岁)、土地供应的优化(如"以房定地")能缓解市场压力,但改变不了长期趋势。

当人口总量缩减、老龄化加剧,房地产市场必然从"总量扩张"转向"存量博弈"。那些能持续吸引年轻人口、优化人口结构的城市,才能在分化中站稳脚跟。

上海、深圳2023年人口增量超10万,合肥、杭州等长三角城市凭借产业优势吸引大量人才,这些数据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

未来房地产的价值,将与城市的人口吸附能力深度绑定。

正如住建部新政强调的"人口与住房联动",当人口成为稀缺资源,那些能创造就业机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城市,才能在新一轮洗牌中胜出。

从上海200万购房补贴到杭州契税新政,从武汉地铁积分抵扣房贷到呼和浩特教育资源置换,这些政策的背后是城市对人口争夺的焦虑与智慧。

在人口红利消退的时代,房地产市场的竞争本质上是城市治理能力的较量。

当"短期刺激"让位于"长期经营",当"抢人"升级为"留人",那些能构建人口-产业-住房良性循环的城市,才能在未来十年的楼市变局中稳中求胜。毕竟,房子的价值不在于钢筋水泥,而在于住进去的人。

作者:言叔,资深财经评论员,坚信 “认知才是最大的不动产”。关注我,用不一样的视角看世界。

评论列表

Vi贴
Vi贴 6
2025-05-22 22:01
全国房价跌幅比较大的几个地方 ①山东乳山银滩从8400跌到1800,跌幅为78%。 ②河北燕郊从45000跌到6000。跌幅为86%。 ③北京八达岭孔雀城。从18000跌到3500,跌幅为83%。 ④河北永清。从23000跌到3500,跌幅为83%。 ⑤南京翠屏城从2.8万跌到6400,跌幅为77%。 ⑥北京外围廊坊等平均跌幅70~80%。 ⑦深圳学区房平均跌幅超70%以上。个别跌幅为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