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站台之上的城市诗:解码四座将地域文化刻进建筑的绝美高铁站

当高铁以350公里的时速串联起中国大地的经纬,高铁站已不再是单纯的交通枢纽——它们是城市的第一张名片,用建筑语言诉说着地

当高铁以350公里的时速串联起中国大地的经纬,高铁站已不再是单纯的交通枢纽——它们是城市的第一张名片,用建筑语言诉说着地域文化的基因,用空间美学诠释着现代工程的温度。今天,我们将目光投向四座风格迥异却同样动人的高铁站,看它们如何在钢铁与混凝土间,写下属于城市的立体诗篇。

一、锦州站:百年枢纽的时光印记

在辽宁锦州凌河区,一座红色站房静立百年。作为沈山、锦承、魏塔、南票线的交汇点,锦州站自1899年诞生起,便承载着东北铁路网的重要使命。这座隶属于沈阳局的一等站,见证了中国铁路的数次变革:2012年完成电气化改造与外立面大修,让百年老站焕发新颜;2016年高站台升级,为高铁时代的到来做好准备。如今,1.39万平方米的站房虽不算宏大,却以沉稳的姿态,将“关内外咽喉”的历史厚重感,融入每一列南来北往的列车中。

二、重庆北站:山城与三峡的立体叙事

如果说重庆是“8D魔幻城市”,那么重庆北站便是这魔幻中的文化注脚。站房以“山城引宾至,三峡迎客来”为立意,将层叠的群山轮廓抽象为建筑的“水平层叠”语言,三段峡谷状的立面设计,既呼应了长江三峡的险峻,又暗合巴渝大地“山高水长”的豪迈气质。走进站内,“山水城市、川流不息”的室内概念贯穿空间,8万平方米的站房内,1.8万平方米的候车区与26个站台有序铺展,让每一位旅客在换乘间隙,都能触摸到“山城”与“三峡”的文化脉搏。

三、贵阳站:西南枢纽的现代船歌

在贵阳南明区,一座由弧形网架与玻璃幕墙构成的“船身”建筑格外醒目——这是贵阳站历经2014年站改升级后的新模样。作为沪昆、川黔、渝贵铁路交汇的一等客运站,贵阳站自1959年投用以来,始终是西南地区的交通咽喉。改造后的站房,以现代交通枢纽的简洁线条,将“船”的意象融入建筑:大面积玻璃幕透射着高原的明亮,铝板幕墙勾勒出流畅的弧度,3.38万平方米的总建筑面积内,8676.76平方米的候车区可同时容纳近万名旅客,用“行稳致远”的姿态,续写着“西南之门”的枢纽传奇。

四、成都站:蜀地文脉的空间绽放

在成都金牛区,“蜀风竹韵、蓉城花开”的建筑标语,将这座特等站的文化底色直接写在墙上。作为成渝、宝成、成昆三大干线的交汇点,成都站的历史与新中国铁路史紧密相连——1952年成渝铁路通车时,它便以“新中国第一条铁路起点站”的身份投入使用。历经四次扩建,如今16万平方米的站区(含南北广场)内,2.1万平方米的站房主体分为地上二层与地下一层,既满足日均数万人次的吞吐需求,又通过竹编纹样的装饰、“花开”造型的吊顶,将蜀地的灵秀与包容,温柔地浸润在每一处细节中。

从百年老站到现代枢纽,从东北平原到西南山地,这些高铁站用建筑的“方言”讲述着城市的故事:它们是交通的节点,更是文化的容器;是旅客的驿站,更是城市的会客厅。当我们在站台上驻足,看到的不仅是钢铁与玻璃的组合,更是一座城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这,或许就是“绝美高铁站”最动人的注脚。

喜欢我们的内容吗?那就点个赞加关注吧!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发现,下期更精彩!

穿越时空的站台:解码五大绝美高铁站的建筑密码

云岭高铁线上的文化密码:这四座绝美车站藏着多少你不知道的故事?

一文了解那些绝美高铁站——云南边境线上的立体文化名片

一文了解北京、武汉的那些地标高铁站

一文了解超级隧道工程:新八达岭隧道与马鞍山隧道,解码大国基建​

END 欢迎关注

(部分文字图片视频等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敬请联系本号进行删改)参考来源:网络 / 国家铁路集团

喜欢就点关注❤关注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