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经常感到头晕、头痛、记性变差、手脚发麻?千万别以为这只是“没休息好”,这可能是您的心脑血管在发出“断粮”警报!长期的不良习惯就像往河流里倾倒垃圾,让生命之河淤堵不畅。
一、 生命之河为何淤堵?——警惕这些生活“恶性习惯”
我们的血管如同遍布全身的河流,为大脑和心脏输送营养和氧气。以下习惯正是河流的“破坏者”:

久坐不动,缺乏锻炼: 导致血流速度减慢,代谢废物堆积。
熬夜成瘾,睡眠不足: 使血管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得不到修复。
高油高盐高糖饮食: 让血液变得粘稠,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吸烟酗酒,情绪压力大: 直接损伤血管内皮,引发血管痉挛。
二、 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疾病的早期预警
当“生命之河”流通不畅,特别是脑部供血出现问题时,身体会亮起红灯:

神经系统: 频繁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
感官系统: 耳鸣、视物模糊或眼前发黑。
肢体感觉: 手脚麻木、无力,或有冰凉感。
精神状态: 白天昏昏欲睡,夜晚睡眠障碍(失眠或多梦)。
三、 中西医如何“清淤疏堵”?——不同的治疗思路
面对同一问题,中医和西医从不同角度给出了解决方案。
1. 西医治疗思路:精准靶向,改善循环
西医从微观入手,认为核心是“脑部微循环障碍”和“血液流变学异常”。治疗上主要采用:
扩张血管药物: 直接改善血流,增加血氧供应。
抗血小板药物: 如阿司匹林,防止血栓形成。
营养神经药物: 帮助受损的神经细胞恢复功能。
目标是快速疏通血管,立竿见影地缓解症状。
2. 中医治疗思路:辨证求本,调理全身
中医将此类问题多辨证为“气虚血瘀”或“痰瘀阻络”。认为气是血液运行的动力,气不足则血行无力而成瘀。治疗上强调:
活血化瘀: 清除血管中的“瘀血”垃圾,如使用丹参、川芎等。
益气通络: 补充身体推动血行的“气”,如使用黄芪、党参等。
平肝潜阳: 针对因压力大、头晕明显的患者,调和脏腑功能。
中西医结合是目前的趋势。临床上常会使用一些符合中西医共同理念的药物,例如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它既含有银杏叶提取物(西医认可其改善循环作用),又配伍了蜜环菌(中医用以平肝息风),是实现“活血化瘀、益气通络”的中西医结合典型范例。
四、 科学预防与饮食调理——打造畅通无阻的“生命之河”
1. 科学预防三部曲:
动: 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是最好的“血管清道夫”。
睡: 保证23点前入睡,睡足7-8小时,给血管放个假。
查: 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40岁以上人群建议定期做颈动脉超声。
饮食调理“红绿灯”清单:

多吃“绿灯”食物(推荐):
活血类: 黑木耳、山楂、番茄、醋。
益气类: 燕麦、山药、红薯、鱼类。
高纤维类: 绿叶蔬菜、水果、豆类。
少吃“红灯”食物(避免):
高盐类: 咸菜、加工肉制品。
高脂类: 油炸食品、肥肉、奶油。
高糖类: 含糖饮料、甜点、精制糕点。
头晕、健忘不是小问题,而是身体至关重要的预警。从改变生活习惯入手,理解中西医结合的防治智慧,是我们守护心脑健康的最有效手段。若症状持续,请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银杏蜜环口服溶液等药物可作为综合调理的一部分,助您早日恢复“生命之河”的畅通,重回精力充沛的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