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关于K字签证,说几句得罪人的话

近几日,K字签证引发广泛讨论。在我周围,多数人对此持反对态度,甚至有人上纲上线,发表了不少过激言论。不过,我对这件事有一

近几日,K字签证引发广泛讨论。

在我周围,多数人对此持反对态度,甚至有人上纲上线,发表了不少过激言论。不过,我对这件事有一些不同看法,这些观点可能得罪人,但是我的心里话。

1、回顾中国历史上的强盛朝代,它们普遍具备开放包容的特质,普遍引人了大量外国人。汉代以及唐宋元时期,大量外国人来到中国生活、学习、居住、经商,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的繁荣。

我们的华夏民族本就是多民族、多元文化汇聚的共同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发展到今天的成绩,开放与包容是重要原因。

突然想起来之前听过一个段子:“你们这帮崇洋媚外的人,我就不喜欢吃西餐,就喜欢吃咱们老祖宗留传下来的胡萝卜和西红柿。”

他可能不知道,西红柿和胡萝卜都是西方传进来的“西餐”。

是的,我们现在熟知的许多中国饮食,比如西红柿、胡萝卜、西瓜等,其实都不是中国原生产品,而是通过包容的态度从国外引进的。既然如此,如今我们为何要变得狭隘排外?保持包容,难道不是更有益的选择吗?

2、很多人把移民和难民混淆了。中国接纳移民与接纳难民,完全是两回事。几年前周边地区爆发冲突时,我们将难民挡在国门之外,这一做法并无问题。

但当前新增K字签证,本质是为了吸引国外青年科技人才,并非针对某个特定国家。只是由于印度人在硅谷的过往案例,让部分人产生了不适感。可科技发展本就依赖交流与融合,促进国际间的合作,才能推动中国科技创新。

那些通过K字签证来华、遵守中国法律法规、为中国创造价值的人,别管他是印度人还是其他国家的人,既能实现自身成长,也能与中国达成双赢,这不挺好吗?

3、关于K字签证,近两日还有不少人提及“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

但实际上,我们这些所谓的汉人,若要较真,本就不是所谓的“纯种”汉人。

我们今天身份证上标注为汉族的人,相当一部分是由无数中外少数民族、部落,经过汇聚、融合、迁徙、战乱等多重因素,逐步形成的汉民族。既然汉族本身就历经多元融合,再秉持“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观点,显然并不合理。

写在最后:若古人甚至改革开放以来的国人也像我们今天一样,动辄抵制移民政策,今天的中国恐怕也没有灿烂的民族文化。PS:甚至就连李白也不是纯种的中国人,就是因为当时畅通了西域通道,李白才从西域来到中原内地(所以李白有吉尔吉斯斯坦人和山东人两个说法),创造了灿烂光辉的文化。

还有人担心要吸取欧美教训,怕印度人来华后“鸠占鹊巢”,这种担忧其实过于多余。中国历史上,曾有无数外来民族进入,最终要么被同化,要么与我们融为一体。现在我们担心被印度人鸠占鹊巢,既是对自身文化自信的不足,也是对中国文化影响力的低估。中国文化之所以能永葆活力,关键就在于不同历史时期,始终在吸收外来文化、人才、科技与发明。

如今,尤其是科技从业者,为何反而要固步自封呢?

当然,开放K字签证一定会出现各类问题。但我们发展的本质,不就是在解决问题中前进吗?

评论列表

用户15xxx54
用户15xxx54 62
2025-10-03 14:18
这个作者绝对是印度人

缘定 回复 10-03 17:44
是入了籍的黑人

郑春红
郑春红 39
2025-10-03 17:38
作者,你收了阿三多少钱,这样说话,完全不像正常人说的话,建议去精神病院治疗。
用户10xxx32
用户10xxx32 34
2025-10-03 14:12
你看辩经的和尚不就来了嘛[呲牙笑]
不如归去
不如归去 20
2025-10-03 18:29
没人反对引进人材,关键在于引进什么样的人材,人材又是如何定义!
挚爱一生
挚爱一生 20
2025-10-03 18:46
这作者是汉奸鉴定完毕
用户99xxx27
用户99xxx27 19
2025-10-03 14:22
上纲上线这帽子扣的够大,还有什么带节奏这都是屁话
用户10xxx39
用户10xxx39 12
2025-10-03 22:58
中国不是移民国家!中国的发展靠的就是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牺牲巨大才建设起来的!其他国家的人有自己的国家,不建设自己的国家,看到中国现在环境好了,又企图跑到中国来享受福利,真是知心妄想!
用户10xxx39
用户10xxx39 10
2025-10-03 23:07
想给中国扣上固步自封的帽子真是无稽之谈!在美国西方以及阿三日韩之流狼狈为奸打压围堵中国的时候,中国人民攻坚克难,最终在很多领域都处于世界先进的水平!中国有最优秀的莘莘学子,只要愿意,任何领域、任何人才都能培养出来!
用户96xxx60
用户96xxx60 8
2025-10-03 20:35
等到移民管理能够精确、严格的时候,再谈移民引进。
卿卜诗缘
卿卜诗缘 8
2025-10-03 20:08
强词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