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讲述中国古代100位著名诗人之:白居易。

公元772年,一个注定要在唐诗星空中绽放独特光芒的生命,在新郑的官舍院落中开始了他的旅程。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这个将用平易诗句构建情感宇宙的诗人,自幼便在书香门第的熏陶下培育出与众不同的文学感知。当同龄人还在追逐嬉戏时,他已将语言的诗意种子深植心田,十六岁便带着"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清新旋律闯入长安文坛,宛如早春第一缕晨光穿透薄雾,预告着一个崭新诗风的来临。
岁月的列车载着他驶向人生的下一个站台。二十九岁那年,进士及第的荣光为他开启了仕途的通道,在秘书省校书郎的职位上,他像敏锐的观察者般记录着时代的脉搏。与元稹的相遇如同两条溪流的完美交汇,他们共同发起的新乐府运动,为日渐浮华的诗歌界注入了清新的现实气息。《观刈麦》中"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质朴描写,犹如给盛唐的诗歌肥甘盛宴带来了一篮子青菜。
人生的轨道并非总是平坦。四十四岁的江州之贬成为他创作生涯的重要转折,却也催生了他最动人的诗篇。浔阳江头的秋夜,他在《琵琶行》中搭建起一座连接众生情感的桥梁:"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些诗句如同黑夜中的灯塔,将个人的孤独转化为千万人的共鸣。而这期间创作的《长恨歌》更成为千古绝唱,"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深情誓言,如同穿越时空的彩虹,将帝王爱情升华为世间所有真挚情感的象征。
命运的列车继续前行,将他带到了杭州的西子湖畔。在这里,他不仅修筑白堤改善民生,更写下"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清新诗行,让西湖的柔波永远荡漾在汉语的长河之中。这些诗篇如同精心培育的幼苗,在时光的土壤中枝繁叶茂,并绽放出永不凋谢的艺术之花。
晚年的白居易选择在洛阳停靠,他的诗笔如同经过岁月打磨的玉石,折射出更加碧润的光泽。《忆江南》组诗像一帧帧珍贵的影像,在记忆的长廊中重现江南的美好:"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些诗句成为后世想象江南的清澈源水,至今仍在我们的文化血脉中静静流淌。
人生的班列总有终点,公元846年,在香山寺的晨钟暮鼓声中,这位用诗歌温暖了无数心灵的诗人安然离去。但他开创的平易诗风早已融入我们的文化基因,成为中华民族审美传统里不可或缺的部分。当我们在千年后的都市生活中吟咏"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时,那些诗句依然能穿越时光的屏障,在我们心间激起温暖的涟漪。
白居易用他七十五年的人生旅程证明:最伟大的诗作,不是高悬于艺术圣殿的珍品,而是照亮寻常生活的灯火;也从来不是遥远的文物,而是可以与心灵直接通话的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