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曲溯源,传承神韵,聆听经典与新作交相辉映,聆听中国民族音乐的血脉传承。

11月6日19:00,第三届闵惠芬艺术周“器乐演奏声腔化 ”专场音乐会将在乐通天下进行全网直播。

音乐会亮点
名曲溯源,传承神韵。“器乐演奏声腔化”是本届艺术周的主题,它是1975年闵惠芬为毛主席录制8段京剧唱腔后提出的艺术理念,是闵惠芬二胡艺术的根基。本届艺术周将通过多场学术研讨与舞台演绎深度阐释这一艺术理念。因此,你会在艺术周上,聆听到与声腔艺术密不可分的《迷胡调》《昭君出塞》《忆秦娥》《逍遥津》《红旗渠水绕太行》等经典作品与《巾帼》《苏园》等新创作品交相辉映,聆听中国民族音乐的血脉传承。这将为每一位胡琴爱好者带来深刻的美学启示。
周口师范学院弦歌丝竹乐团

周口师范学院丝竹乐团成立于2023年12月,由音乐舞蹈学院器乐教研室教师与优秀学生共同组建。乐团现有成员19人,结构合理、声部完备,形成了专业化的梯队体系。乐团以传承中原丝竹雅韵、创新民族音乐表达为使命,植根民族音乐深厚土壤,构建起教学、研究、创作与展演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乐团成员专业素养扎实,累计荣获包括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4项、中国音乐金钟奖河南选拔赛金奖2项在内的省级以上奖项30余项,并连续三届蝉联河南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师生以精湛技艺诠释传统经典,运用现代编创理念赋予古乐新的生命力,在省级专业赛事中持续保持领先水平。
秉承“以演砺艺,以文化人”的发展理念,乐团构建了多维立体的艺术传播体系。2024年9月,乐团与国乐大师方锦龙合作,参演河南卫视《国风文化进校园》节目,创下十万观看人次;同年11月,携手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邓建栋,成功举办“丝竹声声——邓建栋&周口师范学院丝竹乐团”专场音乐会,开创了高校民乐团体与顶尖艺术家深度合作的典范。乐团持续开展“民乐进校园”系列活动,打造校级党建品牌《红色旋律》专场晚会,并辐射至周口文化馆公益演出、中小学美育浸润专场、鹿邑县春晚等惠民舞台,线上线下累计服务观众超过50万人次。
乐团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通过强化梯队建设,不断培养新生演奏力量,提升团队整体专业素养与艺术表现力。在守正创新的发展路径中,乐团构建了系统性的发展模式: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筑牢文化根基,依托学术研究深化民族音乐理论体系;通过美育课程开发与社区普及活动推动艺术传播;运用现代创作手法重构传统音乐元素,积极探索民族音乐的当代化表达路径,全方位激活传统文化基因的生命力。
演出曲目
一、《迷胡调》
演奏:郭琴星
扬琴:谭亚敏
《迷胡调》由鲁日融先生创作于 1958 年,是秦派二胡曲风的开创性作品。“迷胡” 又称 “眉户” 或 “曲子”,是陕西关中地区广为流传的民间说唱音乐,融合民歌、说唱与戏曲元素,兼具故事情节与叙事性表演,为作品奠定了浓郁的秦地文化基底。作品采用三段式结构,第一段小快板以 “剪剪花” 为素材,曲调轻快明朗;第二段慢板以 “慢西京” 为素材,旋律悠扬婉转;第三段为第一段的压缩再现,结尾情绪昂扬激奋,传递出坚定不移的信念。
演奏:郭琴星

西安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二胡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资助人才。
创作《听秦》《高原素描》《弦上吟诗——离觞》等多首二胡作品。以中国青年音乐家身份应邀出访德国、瑞士、新加坡、香港等地参加演出及交流活动。
扬琴:谭亚敏

谭亚敏,周口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扬琴专任教师,中国乐器协会扬琴艺术专业委员会理事,河南民族管弦乐学会扬琴专业委员会理事。6岁启蒙于王春兰老师,后师从张静副教授、蔡央教授,求学期间曾获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刘月宁教授、首都师范大学陈凤玲副教授的悉心指导。她多次在音乐会中担任艺术指导,于金钟奖、文华奖等重要赛事中担任扬琴伴奏;参与世界吉尼斯纪录“最大规模的扬琴合奏”《扬琴声声颂和合》;2025年指导学生获河南省第二十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活动一等奖;在第14届红铜鼓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演中,分别斩获独奏、重奏类奖项。
二、《逍遥津》
移植:闵惠芬
演奏:韩婷婷
京剧小乐队:京胡:韩瑜潞、司鼓:姜磊、
中阮:吴楠、三弦:赵伟、月琴:刘双喜
二胡曲《逍遥津》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闵惠芬先生跟随李慕良先生深入研习戏曲声腔,反复模仿揣摩戏曲韵味,根据同名京剧唱腔移植而成。二胡的演奏生动展现高派唱腔的风格神韵,用器乐手法呈现京剧的神韵和行腔,生动展现了汉献帝被逼宫后的悲愤无奈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作品将唱腔艺术与器乐艺术完美融合,开创“器乐声腔化”的先河,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演奏:韩婷婷

韩婷婷,上海慧雅音乐艺术中心创始人。上海音乐家协会二胡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汝艺教授,主攻闵惠芬二胡演奏艺术。
2007年拜师二胡演奏家闵惠芬,得到闵老师的悉心关怀与倾心传授。2007年获香港国际音乐文化节二胡成人组金奖。2008年获华音网“敦煌杯”网络二胡大赛优秀奖。2011年参加第七届“长三角”民族乐团展演与闵季骞、马友德等老艺术家合奏。2017年7月举办纪念闵惠芬系列二胡艺术讲座。2019年参加第一届闵惠芬二胡艺术周系列活动,并获全国敦煌杯二胡比赛职业A组优秀演奏奖。多次参加东方艺术中心海上雅乐纪念闵惠芬音乐会。参加2024年全国二胡表演人才国家艺术基金培训项目,2025年参加上海音乐学院反法西斯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音乐会。
在音乐教育方面,2018年获上海市浦东新区学生艺术节比赛优秀指导教师奖。2019、2022、2025年获全国敦煌杯二胡比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2012年至今,成立了慧雅音乐艺术中心,闵惠芬老师担任顾问指导。目前为上海传统音乐最具实力的培训教育机构。
三、《忆秦娥》
作曲:周成龙
演奏:刘宇
原词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忆秦娥·箫声咽》,该词深刻描绘了离别之愁与历史沧桑感。二胡版本是对这一经典诗作的音乐化诠释,以深沉、悠扬的旋律为主线,通过滑音、颤音等技巧,细腻地表达出词中蕴含的思念、孤寂等情感。全曲采用传统二胡曲的变奏体曲式,通过主题的反复与变化,情感层层递进,营造出从低沉哀怨到激昂深沉的氛围转换。不仅是古典诗词的音乐化传承,也是中国民族音乐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典范。
演奏:刘宇

刘宇,中国首批二胡表演艺术博士。浙江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杭州师范大学外聘硕士生导师。浙江省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胡琴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曾荣获中国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器乐电视大赛职业成年拉弦组冠军,中国音乐“金钟奖”和政府“文华奖”,以及“上海之春”“敦煌杯”等全国重大二胡赛事奖项。主持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器乐表演项目、浙江省“十四五”教改项目、浙江省哲社科课题等。在《中国音乐》《音乐文化研究》等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蒋风之与<汉宫秋月>新探》《“宋韵”在二胡作品中的创作与演绎》等文章。创作的民族室内乐《听宋》入选杭州市文艺精品工程项目,乐谱发表于《音乐创作》。个人独奏专辑《长夜——刘宇二胡独奏音乐会》由环球音像出版发行。指导学生在“新松人才”“国韵杯”“敦煌杯”“白玉兰”“西湖杯”“乐海杯”等专业赛事中摘得金银铜等奖项。
四、《寒鸦戏水》
改编:闵惠芬
配器:夏飞云
演奏:龚楠
原为潮州筝曲,后经闵惠芬先生改编为二胡曲。该版保留了原曲清新明快的风格,通过二胡的音色和表现力,将寒鸦戏水的生动场景与诗意氛围巧妙融合。二胡的弓法、指法变化丰富,既展现了寒鸦的灵动姿态,又传递出音乐的韵律美感。通过滑音、颤音等技巧,生动模拟寒鸦的鸣叫与姿影,使听众仿佛置身于寒鸦戏水的场景之中,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传递出对生活的细腻感悟。
演奏:龚楠

青年二胡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二胡专业教师,江苏省音乐家协会会员,2024年度入选国家艺术基金二胡表演艺术人才培养项目。
7岁启蒙于少年宫王向阳老师,2001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师从刘捷副教授,先后就读附中、本科,并保送至研究生部,2017年获硕士学位。师从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汝艺教授,在校期间有幸得到著名二胡大师闵惠芬的悉心指导。
曾获香港“国际首届中国器乐比赛”二胡青年组金奖;第二届“金芦笙”中国民族器乐比赛拉弦类金奖;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二胡比赛优秀奖;第四届“文华奖”组合类最高演奏奖等奖项;在教学方面曾获校思政教学比赛二等奖、奖微课比赛三等。指导学生参加江苏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小合奏展演获得乙组一等奖;指导校民乐团入选第十七届长三角民族乐团展演活动,指导学生在“敦煌杯”全国二胡比赛以及江苏省大学生基本功大赛等重要赛事中获奖,多次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五、《游园》
移植:闵惠芬
演奏:李志卿
《游园》为闵惠芬深耕二胡“声腔化”艺术的经典代表作,由同名昆曲移植改编而成。作品融合昆曲典雅婉转的声腔韵味与二胡器乐表现力,精准复刻杜丽娘唱腔的细腻质感,风格隽永雅致、简约而富有张力,让听众仿佛看见杜丽娘游园的灵动身姿与缱绻心绪。它淋漓尽致展现二胡“声腔化”核心特色——以器乐模拟人声唱腔的韵律与情感,为二胡艺术创新提供重要实践范例,是闵惠芬推动民族器乐声腔化探索的标志性作品。
演奏:李志卿

青年二胡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文学硕士,新艺民族室内乐团二胡演奏家。先后师从林心铭、王莉莉、王永德教授,并得到闵惠芬、李肇芳、陈平一等名家亲授。曾荣获中国音乐金钟奖、文华艺术院校奖。首演朱世瑞的二胡与古筝《水想‖》,获 TMSK 刘天华奖中国民乐室内乐作品比赛金奖(十年内首个金奖得主);首演马博凡的《大漠.孤沙》获 2010 高等音乐艺术院校二胡作品比赛铜奖; 2013年民族管弦乐版的《大漠.孤沙》被收录入上音附中校庆 60 周年专辑;多次举办二胡独奏音乐会;接待以色列爱乐乐团指挥大师祖宾·梅塔,为其演奏《卡门主题幻想曲》;曾受谭盾先生邀请,与上海爱乐乐团合作二胡协奏曲《卧虎藏龙》;参与策划并主讲了敦煌国乐网《听卿说——闵惠芬先生经典二胡作品精选》系列讲课。
六、《巾帼》
作曲:王云飞
演奏:邓超伦
艺术指导:汪宇
二胡曲《巾帼》用弓弦写就女性史诗。融合乐器特质与“巾帼”精神,塑造兼具柔美与豪迈的女性群体形象,致敬古今女性力量。作品融入器乐声腔化元素,借鉴传统“板式-变速”原则,以“散-慢-中-快-散”布局推进叙事。副部主题通过切分节奏、三连音及滑音、颤音技巧,模拟人声韵味,刻画女性柔情,双音技巧则在战斗场景中营造声浪交织感,尽显声腔化表达张力。
演奏:邓超伦

邓超伦,青年二胡演奏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胡琴专业委员会理事,二胡演奏方向博士(在读),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二胡专业教师。自幼随著名二胡演奏家邓建栋学习二胡演奏,于2010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师从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博士生导师严洁敏教授;2014年保送至本院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入职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2025年攻读二胡演奏方向博士研究生,师从著名胡琴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宋飞教授。所教授的学生获第七、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优秀表演人才,并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奖。首演了《繁星》、《蓝田》、《老腔儿》、《沙家浜随想》、《锡·戏》等新作品。
艺术指导:汪宇

汪宇,青年钢琴家、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艺术辅导教师。本硕均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
作为艺术辅导教师,他兼具精湛的钢琴技艺与深厚的国乐修养,善于将钢琴与民族器乐相融合,教学富有感染力,能有效启发学生的演奏情绪与协作能力。其辅导的学生屡获“金钟奖”、“文华奖”、“CCTV民族器乐大赛”等国内外顶级赛事大奖。个人曾三度荣获“贺绿汀艺术成果奖”艺术辅导奖(2020/2021/2024)及师德师风优秀奖(2023)。
他长期与上海民族乐团等专业团体合作演出。在创作领域亦成果丰硕,代表作器乐四重奏《珠溪情韵》、器乐重奏《轻舟乐舞》先后于2019年及2022年荣获“上海市新人新作奖”。
七、《苏园》(胡琴四重奏)(本届征集优秀二胡作品)
作曲:崔凯
演奏:范明磊、张家康、韩玉、周子旋
三苏园位于平顶山市郏县。怀文人归宿之思,由四个乐章组成。
第一乐章·月影:中胡低吟如朗月,连顿弓拟工匠刻碑,仿佛把三苏文字镌入史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第二乐章·酩酊:12/8急饮、2/4与3/4醉步、5/8、6/8、7/8交错,再现大醉恍惚与豪放,“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第三乐章·寄梦:高胡独奏散板如戏曲唱腔,二胡、中胡铺和声,营造梦史交错,“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第四乐章·归乡:旋律以民间音调为基石,收于厚重宁静,“此心安处是吾乡”,象征对家国的深情归依。
全曲以胡琴声腔化展现中国气派与文化自信,彰示新时代中华文化的生机与风骨。
演奏:范明磊

范明磊,周口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院长、教授,中原文化青年拔尖人才,河南省重点学科带头人、河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会员,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理事,周口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深耕闵惠芬“器乐演奏声腔化”艺术理念实践,多次主持参与闵惠芬艺术相关展演与学术研讨活动。获中国音乐金钟奖河南赛区首届金奖、河南省电视器乐大赛金奖、上海之春国际二胡邀请赛表演奖等省部级及以上奖项19项;主持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出版专著3部,在《人民音乐》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2篇;指导学生在全国及省级专业比赛中荣获等次奖15项,多次荣获“全国优秀指导教师”奖。
演奏:张家康

张家康,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周口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国乐团、交响乐团指挥,并承担二胡演奏与教学等课程。曾赴美国波士顿,日本东京、名古屋等多座城市或高校进行学术交流演出。曾获俄罗斯古弦新韵“优秀指挥奖”、第四届中国博鳌艺术节民乐组二胡金奖等。指导的学生曾获得数余项省级奖项。
演奏:韩玉

韩玉,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弓弦乐学会会员、河南省二胡专业委员会理事。二胡专业艺术硕士。现就职于平顶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担任平顶山民族乐团首席。受聘于河南大学河南戏剧学院二胡专业教师。曾荣获第八届河南省专业声乐器乐大赛民族乐器弦乐组一等奖;河南省第十三届“群星奖”二胡独奏一等奖;连续获得中国音乐小金钟奖河南选拔赛优秀指导教师;第六届“敦煌杯”中国二胡演奏比赛优秀指导教师;“云冈杯”国际民族器乐展演优秀指导教师;“央音”全国青少年展演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演奏:周子旋

周子旋,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现就职于平顶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担任平顶山民族乐团胡琴声部长。
八、《昭君出塞》
改编:房晓敏
演奏:薛辰茜
扬琴:谭亚敏
此曲改编自粤剧名家红线女的同名经典唱段。作品以王昭君出塞和亲的历史为脉络,借二胡弓弦复刻岭南戏曲的声腔韵味与人物深情。作品深度融入器乐声腔化元素,借鉴粤剧“乙反调”的悲凉腔韵,通过滚揉、滑揉结合的技法模拟人声叹息,以滑音与前倚音的交织刻画昭君别乡的幽怨。慢长弓演绎“塞外斜阳”的拖腔意境,顿弓、提弓则传递心绪起伏,将其悲怆无奈与家国担当浓缩于弦音。
演奏:薛辰茜

薛辰茜,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青年二胡教师,浙江民族管弦乐学会胡琴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上海音乐学院硕士。自幼随王向阳老师启蒙习琴,后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直至上音硕士毕业,师从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汝艺教授。
她在各大赛事中均取得优异的成绩,曾获最高政府奖第五届“文华奖”青年组银奖,首演了多部国内外现代作品如青年作曲家李博禅创作的《初心》, Mizuki Kobayashi(日本)创作的二胡与电子音乐《ExchangingBreaths》,Sebastian Androne(罗马) 创作的协奏曲《LANHUAHUA》等。
指导学生在“国韵杯”、“敦煌杯”以及“白玉兰”国际音乐节国乐竞演大赛等各大赛事中获得佳绩。她创立的“燚”胡琴室内乐团在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民族器乐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前文华奖)以全场最高分荣获优秀展演奖。
九、《红旗渠水绕太行》
编曲:闵惠芬、沈利群
演奏:全体演奏家
上世纪七十年代,闵惠芬和沈利群根据歌曲《红旗渠歌声震天响》,创作了富有河南风格的二胡独奏曲《红旗渠水绕太行》,作品跌宕起伏,时而低吟、时而高亢,充分表达了林县人民“让高山低头,教河水改道”的英雄气概和伟大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