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教育部联合卫健委发布的通知,让不少家长直拍大腿——原来孩子眼睛里的"远视存款"这么重要!就像老话说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如今这扇窗户还没完全打开,就被电子屏幕糊上了厚厚的"窗花"。
通知里说得明明白白,3至6岁的小娃娃就该在阳光下撒欢儿跑。可现实呢?多少幼儿园把教室变成了"电子牢房",平板电脑成了新型"电子保姆"。有个朋友家5岁的娃,能熟练操作三款手游,却分不清蒲公英和狗尾巴草。更扎心的是,现在小学生近视率都快赶上成年人戴眼镜的比例了。某小学体检报告显示,二年级一个班40人,视力5.0以上的只剩6个"独苗",活像保护动物。
这份新规确实挠到了痒处。要求幼儿园不能搞"小学化"那套,得多设计些"追蝴蝶""找不同"这样的游戏。某试点幼儿园搞了个"户外寻宝"活动,孩子们举着放大镜观察树叶脉络,两个月后视力不良率直接降了15%。小学这边更狠,每天雷打不动2小时户外活动,体育课再也不怕被"语数外"霸占了。北京某小学把课间操改成"眼球体操",孩子们跟着节奏转眼珠,远视储备量监测数据眼看着往上涨。
最让人叫绝的是检查制度。现在学校每学期要搞两次"眼睛体检",就像给视力办"健康存折"。杭州某小学的校医室最近添了台高级验光仪,孩子们排队检查的样子活像在银行办业务。有个家长发现孩子远视储备量比上学期少了50度,赶紧停了网课,周末全家改骑自行车郊游,三个月后复查居然回涨了20度。
但话说回来,光靠学校使劲够吗?多少家长自己机不离手,却要求孩子"远离电子产品"。有个爸爸边刷短视频边吼儿子:"别老盯着平板看!"这画面简直魔幻现实主义。眼科专家打了个比方:远视储备就像眼睛的"养老金",现在提前支取,老了准要"吃土"。
当我们的孩子能准确识别王者荣耀里所有英雄,却认不出小区里开的是什么花;当"远视储备"这个专业术语变成家长群的日常话题——我们是不是该想想,究竟是谁偷走了孩子们眼中的星光?保护视力这场仗,到底需要多少代人才能打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