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山西临汾广胜寺:一座寺的“佛艺史诗”,一场穿越千年的琉璃与壁画之旅

晨钟撞破霍山的薄雾,广胜寺飞虹塔的琉璃塔尖在晨光中泛起金红。82岁的守寺人释觉明站在山门前,指尖抚过斑驳的石狮——这对石

晨钟撞破霍山的薄雾,广胜寺飞虹塔的琉璃塔尖在晨光中泛起金红。82岁的守寺人释觉明站在山门前,指尖抚过斑驳的石狮——这对石狮是北宋遗物,左狮脚下踩着绣球,右狮怀拥幼狮,“当年建寺时,匠人特意雕成‘镇寺’与‘护法’的模样,千年来一直守着这片佛国净土。”

作为“中国佛教禅宗祖庭之一”,广胜寺以“飞虹塔影、琉璃宝殿、元代壁画”三大绝世奇观闻名,更因藏有《赵城金藏》孤本成为“佛经艺术圣殿”。近日,记者探访这座“藏在霍山深处的佛国”,结合文史专家解读、守寺人讲述及游客体验,为您揭开它的传奇面纱,并奉上深度游览指南。

导语:广胜寺,为何是“中国琉璃艺术的活化石”?

广胜寺,位于临汾市洪洞县东北的霍山南麓,始建于东汉桓帝建和元年(147年),初名“俱卢舍寺”,唐太宗李世民曾在此避暑,赐名“广胜寺”。全寺分上寺、下寺两部分,上寺以飞虹塔为中心,下寺以大雄宝殿为核心,现存建筑多为元、明、清三代遗存,总面积超2万平方米。

“广胜寺的价值,不在规模,而在‘精’。”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演觉法师说,“飞虹塔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琉璃塔,大雄宝殿的元代壁画是‘东方艺术明珠’,连殿内的木构斗拱都藏着‘榫卯密码’——这里的一砖一瓦、一画一塑,都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多维度巅峰。”第一幕:核心看点——从“飞虹塔影”到“壁画长卷”,触摸佛国的“艺术基因”

广胜寺以“三绝”震撼世人,记者梳理五大“必探场景”,带您沉浸式感受“琉璃映佛、壁画传心”的禅意之美:

亮点1:飞虹塔——“中国琉璃塔的天花板”

上寺核心的飞虹塔,始建于唐大历四年(769年),现存塔身为明正德十年(1515年)重建,高47.31米,八角十三层,通体用琉璃构件镶嵌,是中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琉璃塔。

“飞虹不是‘飞’,是‘巧’。”古建修复师王师傅指着塔檐的琉璃脊兽说,“每块琉璃砖都刻着‘供养人’姓名,塔顶的‘风磨铜宝瓶’重800公斤,风吹过会发出‘嗡嗡’声,像在念经。”更绝的是塔内:13层密檐间悬挂着80余个铜铃,风动铃响,声传数里;塔壁镶嵌的480余尊琉璃佛像,衣纹流畅如丝,表情慈悲各异。

“我爬过三次飞虹塔,每次都被琉璃的光泽震撼。”来自西安的游客陈先生说,“阳光下,塔身的孔雀蓝、茄皮紫、松烟绿交织,像把彩虹砌进了砖里。”

亮点2:大雄宝殿——“元代壁画的‘东方西斯廷’”

下寺的大雄宝殿,始建于元至大二年(1309年),殿内四壁满绘元代壁画,总面积130余平方米,是山西现存最完整的元代寺观壁画。

“这些壁画不是‘画’,是‘讲经’。”壁画研究专家李秋香说,“东壁绘‘药师佛佛会’,西壁绘‘弥勒佛佛会’,北壁绘‘观音救难图’,南壁绘‘地狱变相图’,每一笔都藏着佛教因果观。”最震撼的是西壁的“弥勒经变”:弥勒佛结跏趺坐,周围环绕乐舞天人、飞天散花,衣袂飘举间,连衣纹的褶皱都泛着“曹衣出水”的韵味。

“殿内不让拍照,但值得花半小时静静看。”守寺人释觉明说,“有游客盯着壁画哭,说‘看到了祖先的信仰’。”

亮点3:《赵城金藏》——“刻在经卷里的佛国密码”

广胜寺的“镇寺之宝”,是藏于下寺“弥陀殿”的《赵城金藏》。这部金代刻印的大藏经,共682帙、6980卷,是现存最早的汉文大藏经实物,与《敦煌遗书》《永乐大典》并称“中国古代三大文献瑰宝”。

“《赵城金藏》的刻印,是金代佛教兴盛的缩影。”洪洞县文旅局局长张宇介绍,“经卷用白麻纸印刷,字体刚劲,卷首有‘赵城县广胜寺刊’字样。抗战时期,八路军曾冒险转移经卷,现在原件藏于国家图书馆,寺内展示的是高清复制件。”

亮点4:古建细节——“藏在斗拱里的‘匠人哲学’”

广胜寺的建筑细节,处处体现“以小见大”的智慧:

飞虹塔斗拱:采用“偷心造”与“计心造”结合,既承重又减重,历经500年风雨仍稳固;

大雄宝殿梁架:大木作采用“六架椽屋”结构,梁枋间的“驼峰”雕刻成莲花、卷草纹,兼具力学与美学;

山门砖雕:门楣“广胜禅寺”匾额为明万历皇帝御笔,两侧砖雕“松鹤延年”“麒麟送子”,寓意“佛佑众生”。

“这些细节不是装饰,是匠人的‘说明书’。”王师傅说,“比如斗拱的‘卷杀’(弧度处理),能让受力更均匀;琉璃构件的‘留缝’,是为热胀冷缩留空间——古人的智慧,藏在每一道纹路里。”

亮点5:“守寺人”——三代人的“佛国情”

广胜寺的故事,离不开一群“守寺人”:

释觉明(82岁,第五代守寺人):16岁出家,熟记寺内80余通碑刻,“游客问我‘飞虹塔有多少块琉璃砖’,我能背出‘共1276块,每块重30斤’”;

王师傅(58岁,古建修复师):负责飞虹塔琉璃构件修补,坚持用传统“釉料配方”(孔雀石、石英砂、桐油),“机器烧的颜色太艳,老琉璃的‘包浆’才是岁月的味道”;

小吴(26岁,景区讲解员):大学读文物修复,放弃太原工作回洪洞,“想让更多人知道,广胜寺不只有塔和壁画,更是一部‘立体的佛教艺术史’”。

“守寺不是守房子,是守一种信仰。”释觉明说,“现在年轻人来,我会给他们讲《赵城金藏》的转移故事,讲壁画里的‘善恶有报’——这些道理,永远不会过时。”第二幕:深度体验——从“看寺”到“修心”,解锁广胜寺的“禅意生活”

广胜寺的魅力,不仅在“看”,更在“感”。景区围绕“佛教文化”“艺术体验”“非遗传承”设计了互动项目,让游客与千年文脉对话:

体验1:“飞虹塔抄经”(免费,需预约)

在飞虹塔旁的“禅意书斋”,用狼毫笔抄写《心经》选段,完成后加盖“广胜寺祈福章”。“孩子写了‘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说要挂在家里当座右铭。”北京游客王女士说。

体验2:“壁画临摹”(付费,128元/人)

在大雄宝殿外的临摹区,跟着专业老师用矿物颜料临摹元代壁画局部(如“飞天散花”“乐舞天人”),作品可装裱带走。“我临摹了‘反弹琵琶’的天人,老师说我抓住了‘衣纹的流动感’。”上海游客林女士展示自己的作品。

体验3:“禅茶一味”雅集(付费,88元/人)

在弥陀殿旁的“竹影轩”,听师父讲“禅茶”故事,用山泉水煮霍山黄芽,配寺内自种的“禅茶南瓜子”。“茶里有松涛声,有经卷香,这是广胜寺的味道。”西安游客陈先生说。

第三幕:实用攻略——高效打卡与周边联动开放信息

时间:全年开放,8:00-18:00(4月-10月);8:30-17:30(11月-3月);

门票:全价票80元/人(含上寺、下寺);60岁以上老人、学生半价;

导览:入口处有电子导览屏,可扫码听“飞虹塔建造史”“元代壁画故事”语音讲解;每日9:00/14:00提供免费人工讲解(限20人/场)。

交通指南

自驾:临汾市区→洪洞方向→广胜寺景区(约1小时,停车场收费10元/天);

公共交通:临汾西站→高铁至洪洞西站→乘旅游专线(20分钟,15元/人);

跟团:临汾旅行社推出“广胜寺+洪洞大槐树”一日游(含门票+讲解,298元/人)。

游玩建议

最佳路线:游客中心→飞虹塔(2小时)→大雄宝殿(3小时)→弥陀殿(看《赵城金藏》复制件,1小时)→返程;

必带物品:身份证(验票)、舒适平底鞋(石板路多)、防晒帽(山顶紫外线强)、笔记本(记录壁画故事);

注意事项:大雄宝殿内禁止拍照;飞虹塔部分台阶陡峭,老人儿童需搀扶;

联动玩法:可与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华人老家”,20分钟车程)、苏三监狱(明代古狱,30分钟车程)串联,形成“文化寻根+佛国探秘”两日游。结语:广胜寺,是寺,是艺,更是中国人的“精神原乡”

暮色中,记者站在飞虹塔下,望着塔尖的夕阳余晖与山间的袅袅炊烟,忽然懂得:广胜寺之所以被称为“佛国圣境”,不仅因它的建筑与艺术,更因它是中国人“向善、向美、向心”的精神坐标。

“广胜寺的未来,要让‘文化’活起来。”释觉明说,“我们正在整理守寺人口述史,建‘广胜寺佛教艺术馆’,让更多人知道,这里的每一块琉璃、每一笔壁画,都藏着中国人的信仰与智慧。”

离开时,守寺人敲响了飞虹塔下的古钟,钟声回荡在霍山之间。这钟声,是对千年文脉的致敬,也是对每一位来访者的祝福——愿你在广胜寺,找到属于自己的“禅意”与“初心”。

这个秋天,不妨来广胜寺吧!

摸一摸飞虹塔的琉璃砖,看一眼大雄宝殿的元代壁画,

抄一段《心经》静心神,品一盏禅茶悟清欢,

你会懂得:

最动人的风景,

不在镜头里,

在与古建的对话中,

在最朴素的信仰传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