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汪苏泷张碧晨被网红“挑拨”撕破脸?

“我发一百遍,《年轮》也只会写张碧晨原唱!”当网红“旺仔小乔”在直播间放出这句堪称“点火”的言论时,她也许没料到,自己随

“我发一百遍,《年轮》也只会写张碧晨原唱!”

当网红“旺仔小乔”在直播间放出这句堪称“点火”的言论时,她也许没料到,自己随口一句话,会引爆整个音乐圈的粉丝大战,把两位实力歌手汪苏泷和张碧晨,推上了撕裂的战场。

更戏剧的是——明明是网红的争议,却演变成歌手互怼;明明是作品归属的澄清,却成了“伪娘”和“白眼狼”的人身攻击。网友一边吃瓜一边感叹:

“旺仔小乔成功挑拨离间,搬个小板凳就把两位歌手斗起来了,真有你的。”“一曲《年轮》,十年经典被毁于一‘嘴’。”

究竟是谁输了?是谁得利?而背后,我们是否该问一句:这,真的是张碧晨和汪苏泷的“战争”吗?

01|十年老歌一朝“翻车”,汪苏泷张碧晨“双输”的尴尬现实

2015年,那一年赵丽颖凭借《花千骨》一跃跻身“收视女王”,但这部剧的“余音绕梁”,不仅停留在剧情,更源于插曲《年轮》。

当年,这首歌推出了男声版汪苏泷和女声版张碧晨两个版本,不仅演绎风格不同,传唱度也双线飙升。而更重要的一点是——整首歌的词曲创作,正是汪苏泷一手包办的。

在那个还没被“短视频算法支配”的年代,《年轮》凭实力出圈:在企鹅音乐平台上线不久,就创下1800万总收藏量、超过百亿次播放量的纪录,成为OST中的现象级存在。

十年过去,本以为这首歌已经“封神”,却没想到被某网红一句“原唱只有张碧晨”,生生炸出了一个争议漩涡。

面对“伪造原唱”的指责,汪苏泷凌晨12点发出长文声明,强调:

《年轮》一直是“双原唱”;由于沟通无果,他将收回该歌曲授权,即日起不再外借翻唱。

这本是一次对自身权益的合理维护,却没想到张碧晨团队仅2小时后迅速回击,公开发文称:

“我是该歌曲的唯一原唱。”

前后相隔不到几个小时,两份打脸声明摆在大众眼前,吃瓜群众瞬间陷入懵圈:到底谁才是真的原唱?谁又说了实话?

最让人震惊的是,汪苏泷公司总经理还在后续放出十年前的邮件记录,以此作为证据,佐证“双原唱”说法的真实性。

可网友们的关注点,早已从“作品归属”变成了“人设崩塌”——

“张碧晨吃相太难看,白眼狼实锤。”“汪苏泷都快成‘公关型选手’,咋就没见他火成流量小生。”“一个是背刺的朋友,一个是情绪化的艺术家。”

随着舆论持续发酵,最初的“原唱”问题早已被冲淡,留下的只有攻击与骂战。很显然,在这场风波里,无论是张碧晨,还是汪苏泷,都成了“输家”。

他们本是多年前的合作伙伴,如今却沦为流量风口的对立面,唏嘘不已。

02|谁是得利者?旺仔小乔的“网红营销术”

那到底是谁让这场“战役”打响的?

答案只有一个——旺仔小乔。

乍听这个名字你也许陌生,但在短视频平台,她可是名副其实的“翻唱女王”,拥有2000万粉丝,是不少人心中的“宝藏博主”。可她翻红的方式,却令人细思极恐。

此次事件的起点,就是她在直播时翻唱《年轮》时,强势宣布“张碧晨才是原唱”,甚至表示“我说一百遍也是张碧晨”。

哪怕网友指出这是“男女双原唱”,她依然坚持己见,态度强硬、语气挑衅。

网友很快挖出,她不仅要在8月9日举办个人演唱会,还设置了“全程蒙面”表演——简直颠覆了传统演出常规。

更离谱的是,**整场28首歌的歌单中,有21首是翻唱!**她这不是“演唱会”,更像是“翻唱合集”。

于是,质疑声四起:

“别人开演唱会靠作品,她靠别人的作品。”“这人要不是掀起争议,谁知道她是谁?”“用别人的歌,炒自己的名。”

但你要问她怕不怕风评崩塌?答案是——不怕,甚至有点“乐在其中”。

因为,这就是网红圈“流量为王”的运营逻辑。

相比传统明星要靠口碑、代言、长期形象维系生存,短视频网红只需一个热搜标题、一个争议话题就能实现热度暴涨。

旺仔小乔也并非第一次挑事。

早在2022年,她就因翻唱鞠婧祎的《恋爱告急》,却标注“本人原唱”,甚至还留下一句“未经许可不得翻唱”,招来粉丝怒骂后才草草发了一句“翻篇吧”。

你看,她可以翻篇,因为她只要流量,不要口碑;她想的是如何“红”,而不是“怎么被记住”。

而张碧晨和汪苏泷这些真正在舞台上打拼多年、靠音乐立身的歌手,却被迫陷入一场毫无意义的争执——从头到尾都在替他人“炒热度”。

03|汪苏泷:不想撕,但被逼得没退路

这不是汪苏泷第一次遭遇“蹭热度”。

早在6月,就有另一个大网红“何秋事”举办演唱会,却被网友扒出:从演出服装、灯光手麦、互动话术,全都像是照搬了汪苏泷过去的演唱会流程。

面对质疑,“何秋事”振振有词:“别人叫撞衫,我就叫抄袭?”

言外之意就是:你汪苏泷算老几?

不久后,又有短视频节目里,一位新人网红翻唱了《我要肆意悲伤》,当做自己原创,结果被扒出旋律几乎就是汪苏泷的《睡前故事》。

面对这一波波“借歌生财”,汪苏泷一直低调回应,“这不重要”“音乐是分享的”,表现得温和宽容。

可你越软,别人越硬。你越退,让位的人就越来。

这一次,他终于决定“硬起来”:收回授权、发声明、晒证据。哪怕知道这样做可能会被贴上“情绪化”“撕X”的标签,但他别无选择。

——当“模仿”变成“抢夺”,当“致敬”变成“取代”,你还怎么保持风度?

其实,无论站在哪一方,大多数理智网友都清楚,《年轮》这首歌的成功,是汪苏泷的创作+张碧晨的演绎共同成就的。

如今却被人为撕裂,被当作“流量工具人”,令人遗憾。

当经典被炒作稀释,我们该如何守住真正的“年轮”?

这场“原唱之争”,最终没有胜者。

汪苏泷和张碧晨,都曾是让人动容的音乐创作者。他们用歌声陪伴了一代人的青春。可如今,却被卷入一场无意义的网红营销局,反目成仇,伤痕累累。

而真正赢家是网红,是真正会利用规则的那类人。

她们不写词,不作曲,不演出原创,只靠着“挑拨”和“争议”,就能登上热搜、卖出门票、制造人设。

而平台,也甘愿为这种“高互动、高转发”的热度买单,形成了今天这样一边倒的舆论场。

对于我们普通听众来说,也许该反思的是——我们到底喜欢的是歌曲,还是争吵?我们期待的是艺术,还是戏剧?

愿下次你再听到《年轮》,耳边依旧是张碧晨的空灵,和汪苏泷的温柔,而不是这些被营销撕碎的噪音。

“娱乐圈的年轮转了一圈,能留下的,只有那些不靠炒作、不靠争议、只靠作品站住脚的人。”

愿我们为真诚鼓掌,而不是为流量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