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的第一辆车”可能真的要来了!

近日,京东推出的10万级“国民好车”核心数据曝光,其搭载的新国标“机械式半隐藏安全门把手”,以“无惧撞击断电”的安全设计,让这款尚未上市的新车未发先热,重现小米汽车当年盛况。
作为互联网巨头跨界造车的新玩家,京东与小米有着相似的路径:都是品牌深入人心却又同为“行业新手”。不过,京东选择了一条联合造车的差异化道路。与宁德时代、广汽形成“铁三角”合作。从披露的信息来看,这款新车在安全性能上下足功夫:高强度笼式车身结构,超高强度钢占比超70%,正面抗冲击性提升18%;侧面采用与特斯拉Cybertruck同源的一体式热成型双门环技术。性能表现同样亮眼,整车整备质量超出同级300kg,轮距与胎宽优于主流水平,确保高速稳定性与麋鹿测试75km/h以上的扎实表现。
值得关注的是,京东本质上并非亲自造车,而是以平台身份重构汽车消费生态。广汽负责整车智能制造,宁德时代提供电池技术与换电生态,京东则依托其用户洞察力和覆盖“买、配、养、用、换”的全渠道服务平台。用户可通过京东平台参与汽车定制,在价格、外观、性能、电池等配置上进行个性化选择,实现真正的“用户定义汽车”。这种“强强联合”的模式,正成为当下车圈“合纵连横”趋势的有力体现。
京东对汽车领域的布局并非一时兴起,自2018年上线整车交易平台,至2021年成立汽车事业部,再到2024年聚焦新能源市场,直至2025年宣布参与“造车”,一切显得如此地“水到渠成”。近期与宁德时代、长安汽车的战略合作,以及高薪招募汽车人才等举措,都彰显了其深耕汽车领域的决心。在京东集团寻求“第二增长曲线”的当下,汽车业务被寄予厚望,期待复刻赛力斯、比亚迪的增长神话。
然而,京东汽车面临的挑战不容小觑。当前汽车行业已进入极度“内卷”阶段,京东以10万-12万元价格区间切入主流市场,将直面比亚迪、长安等老牌车企及一众新势力的围剿。其依托平台流量与定制化服务的创新模式虽具优势,但仍需接受量产交付、用户体验与售后服务的全面考验。
随着京东“国民好车”发布日期的临近,这场科技巨头与传统车企的深度融合将迎来市场的严格检验。
不过,在汽车行业严重“卷”的今天,汽车市场的每一个细分赛道都挤满了新老玩家,战场硝烟弥漫之下,京东汽车能否像小米汽车一样突出重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