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妥玛式拼音法(Wade-Giles romanization)又称威妥玛-翟理思式拼音,简称威氏拼音法,于1867年始用,由英国人威妥玛(Thomas Francis Wade,1818年—1895年,今译为“托玛斯·韦德”)等人合编,也称“威氏拼音”,最大优点是利用送气符号(‘)来表示送气的声母。1958年中国推广汉语拼音方案前,威妥玛式拼音法广泛被用于人名、地名注音,是中国和国际上流行的中文拼音方案,影响较大。1958年后,逐渐废止。现除少数需要保持文化传统的场合外,基本不用,除一些已成习用的专有名词仍保留威妥玛拼音以外,大多数地名、人名已使用汉语拼音。
威妥玛(Sir Thomas Francis Wade,又译作“韦德”),生于1818年,卒于1895年,在中国任外交官(官至驻华“公使”)43年之久。在此之前,他主要在上海海关工作并负责对来自英国本土的海关人员进行汉语培训。先后在1859年著《寻津录》,1867年撰写了汉语教科书《语言自迩集》,成功发展了用拉丁字母写汉字地名的方法,一般称作“威妥玛拼音”或“威妥玛式(Wade System) ”,成为中国地名、人名及事物名称外译之译音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