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这12种抗感染药滴注时间为何要≥1小时?

在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中,医务人员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适应证选择、剂量调整、疗程控制等方面,而容易忽略一个同样重要的环节——
在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中,医务人员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适应证选择、剂量调整、疗程控制等方面,而容易忽略一个同样重要的环节——输注速度管理。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年度报告,抗感染药物在化学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占比可达 25%~30%左右,并且在严重不良反应类别中也常居前列[1]。 《中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临床用药指南中均强调,应严格遵守说明书中对输注速度的规定。尽管如此,在基层医疗机构乃至部分三级医院中,仍可见缩短输注时间、减少稀释体积、未使用输液泵精确控制等现象存在[2]。 本文重点讲解临床常用的12种必须输注≥1小时的抗感染药物,说清楚“为什么必须慢输”、“快了会出什么问题”,“以及具体怎么控制速度”,供临床合理用药参考。 PART 01 输注时间对抗感染药物体内过程与药效作用的影响 抗菌药物杀菌有两种不同机制[3]。 第一种依赖峰浓度(如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血药浓度越高,杀菌效果越强。这类药物追求高峰浓度,但如果输注太快,瞬间过高的血药浓度会对肾脏、耳蜗等器官造成损伤。 第二种依赖作用时间(如β-内酰胺类、糖肽类、大环内酯类):只要药物浓度持续高于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维持时间越长杀菌效果越好。浓度达到一定水平后继续提高并无益处,关键是延长有效浓度的维持时间。 PART 02 输注时间不少于1小时的常用抗感染药物 1.万古霉素[4] 原因:万古霉素是经典需要慢滴注的抗生素,因为快速输注可触发“红人综合征”。 “红人综合征”是一种万古霉素特有的输注相关反应,其机制是快速达到高浓度时诱发肥大细胞非IgE依赖的组胺释放,会导致患者出现面部、颈部及上身皮肤潮红、瘙痒,伴随低血压、胸闷等症状,严重时可有呼吸困难。 推荐用法:万古霉素成人常规每次0.5~1 g必须稀释后静滴不少于60 min。如果剂量增加(例如一次1.5~2 g),应相应延长滴注时间至1.5~2 h,避免输注速率超过10 mg/min。 2.氟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环丙沙星)[5-7] 原因:快速输注可致血药浓度骤升。 左氧氟沙星快速静脉给药或推注可导致低血压;莫西沙星快速静脉给药或推注可增加QT间期延长和心律失常风险;环丙沙星采用较大静脉缓慢滴注可减少静脉刺激和不适。推荐用法: 左氧氟沙星0.2~0.5 g输注≥60 min、0.75输注≥90 min;莫西沙星0.4 g输注≥60 min;环丙沙星0.2~0.4 g输注60 min输注时应监测心电图,避免与含钙镁铝的液体同时使用,老年人和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 3.克林霉素[8-9] 原因:快速输注或未稀释直接注射会导致严重心血管抑制,包括低血压、心律失常,甚至心跳呼吸停止;同时可引起局部静脉刺激和血栓性静脉炎。 推荐用法:成人常用剂量0.6~1.2 g/d,分2~4次给药。重症感染可达2.4 g/d。静脉输注速率不超过30 mg/min,即每小时不超过1.2 g。 4.头孢替安[10-11] 原因:头孢替安属于前文提到的第二种机制(时间依赖性)。这类药物的关键不是峰浓度高低,而是血药浓度维持在最低抑菌浓度以上的时间长短。 推荐用法:成人常用剂量0.5~2 g/d,分2~4次静脉给药;重症感染剂量可酌情增加。将单次剂量加入适量葡萄糖、生理盐水等溶媒中缓慢滴注,儿童每次剂量根据体重计算,输注时间不少于30 min,常见建议为30 min至2 h。 5.阿奇霉素[12-13] 原因:快速滴注阿奇霉素易导致静脉炎和局部刺激症状。适当降低浓度并延长输注时间(≥1 h)可显著减轻静脉刺激反应。 推荐用法: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等感染,首剂静脉500 mg,每日一次,连用2天,再改口服完成疗程。静脉配制浓度1~2 mg/ml,根据浓度选择1~3 h滴注。国内经验建议500 mg剂量用500 ml稀释、滴注约4 h以进一步减少静脉刺激。 6.卡泊芬净[14-15] 原因:快速给药可诱发组胺介导的输注反应,如潮红、皮疹、血管性水肿、瘙痒、温感或支气管痉挛。 推荐用法:第1天负荷70 mg,随后每日50 mg。如50 mg每日方案耐受但疗效欠佳,可增至每日70 mg。中度肝功能不全患者在负荷后改为每日35 mg,需经约1 h静脉滴注,复溶后再按说明书加入适宜输注液体,最终浓度不超过0.5 mg/ml,不可使用含葡萄糖的稀释液。 7.伏立康唑[16] 原因:伏立康唑静脉制剂快速滴注可出现输注相关反应,包括发热、出汗、心动过速、胸闷等。此外伏立康唑本身可延长QT间期,过快给药可能诱发心律失常,使用前需纠正低钾、低镁、低钙等电解质紊乱,避免过快给药。 推荐用法:首日负荷剂量每12小时6 mg/kg,共2次;随后维持剂量每12小时4 mg/kg。静脉配制后最终浓度不高于5 mg/ml,滴注时间1~3 h,且静脉滴注速度不超过3 mg/kg每小时。中度及以上肾功能损害患者应避免使用静脉制剂,优先改用口服剂型。 8.两性霉素B[17] 原因:快速滴注可诱发严重心脏毒性(如心律失常、心搏骤停等)和加重肾毒性;缓慢滴注则有助于减少输液反应(寒战、低血压等)和静脉刺激,并降低肾损伤风险。因此须严格避光慢滴≥6 h。 推荐用法:传统去氧胆酸盐剂型的两性霉素B,成人起始试探量1~5 mg,随后根据耐受逐日或隔日递增,直至单次0.5~0.7 mg/kg 为一般治疗量。成人最高一日剂量通常不超过1 mg/kg,可每日或隔日给药,累计总量多为1.5~3 g,疗程视病种而定。静脉用药的配制浓度不超过10 mg/100 ml,仅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因与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可产生沉淀。 9.夫西地酸[18] 原因:滴速过快会导致静脉痉挛及血栓性静脉炎,高浓度药液对血管刺激性强。按规定2 h以上缓慢滴注,可明显减少输液所致静脉损伤和局部疼痛。治疗中常见一过性肝酶升高及黄疸,多见于大剂量静脉给药,可于停药后恢复。 推荐用法:成人常用500 mg,每日3次静滴。每500 mg先用附带溶媒溶解,再稀释至250–500 ml后输注。静滴液24 h内用完。 10.依替米星[19] 原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致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快速滴注依替米星可引发呼吸抑制等严重反应,尤其合用麻醉剂或肌松剂时风险更高。 推荐用量:成人常规每次0.2~0.3 g,每日1次;或0.1~0.15 g每12小时1次(一日总量0.2~0.3 g)。用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100~250 ml稀释后静滴1 h。肾功能不全者原则上禁用,如必须用应减少剂量或延长间隔,并监测血药浓度。 11.更昔洛韦[20-21] 原因:加快输注会升高瞬时血药浓度,增加肾毒性。 推荐用法:常用剂量5 mg/kg,每日1次(或每日5次,每次6 mg/kg,每周给药5天)。配制浓度不超过2.5 mg/ml,按体重计算加入适量溶媒缓慢滴入≥1h。用药期间应充分水化。 12.阿昔洛韦[22] 原因:阿昔洛韦在体温条件下水溶性低,37 ℃水中最大溶解度约为2.5 mg/ml,快速静注或短时间内高浓度给药可在肾小管内析出结晶并致急性肾损伤。 推荐用法:常用剂量5~10 mg/kg,每8小时1次,静脉滴注至少1 h;配制终浓度不超过7 mg/ml。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 [1]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22年)[R]. 北京: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2023-03-24.[2] 中华医学会药学分会 中国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 静脉用药安全输注药护专家指引 [S].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23.[3]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 抗菌药物 PK PD 理论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S]. 2018-06-20.[4] 药品网. 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 使用说明书 [S/OL]. [5] 第一三共制药中国有限公司. 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说明书 [S]. 2021-11-12.[6] 天际健康药品说明书平台. 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说明书要点 [S/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