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了共享单车突然自动锁车的事件,引发了广泛热议。不少用户在骑行过程中遭遇意外,车轮突然卡死,人被甩出去摔伤,有的甚至骨折。北京、上海、广东等地都出现了类似情况,涉及的平台也大多是大家熟悉的共享单车品牌。

一位叫洪女士的用户,今年7月在上班途中,骑行时后轮突然卡住,整个人连车一起摔出,胳膊和膝盖擦破,手机也摔坏了。
她投诉平台,结果被告知可获得50元“赔偿”,平台还说“后台没查到锁车记录”。
这50元连修手机的零头都不够,更别说医药费了。
类似的情况在其他城市也屡见不鲜。
有人骑车上坡时车突然锁死,人被甩出去,膝盖受伤站不起来;还有大学生骑行时车锁了,导致轻微脑震荡。

这些人都说,出事时没有按任何按钮,只是正常骑行,怎么就突然锁车了?
平台方面给出的解释大多是“技术查了,没毛病”,要么说是用户误触还车键,要么是车没锁好。但记者实测发现,正常骑行时点“还车”键,系统会提示“车在动,停了再操作”,根本锁不了车。业内专家也指出,误触锁车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意外?
记者调查发现,问题可能出在“一码多车”上。

一个二维码对应多辆车,平台这么做是为了绕开监管部门对投放数量的限制。
武汉城管在检查共享单车时,发现一辆车出现在几十公里外的两个地方,显然有问题。
专家指出,这种操作不仅让车辆乱堆,更严重的是安全隐患——如果多人扫同一个码,系统容易搞混,误发远程锁车指令,后果不堪设想。
北京大学的马亮教授指出,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平台必须保证用户骑行安全,不能出了事就甩锅,更不能在协议里写“自己免责”的霸王条款。

出了事故,平台应主动查清楚,不能只靠几十块钱就了事。
泰和泰律师事务所的陈琼珂律师也提醒用户:遇到这种情况,要拍照片、拍视频,记录车的状态和周围环境,及时报警,再找平台,保留就医记录,这些都是证据。
现在,不少专家呼吁监管部门加强管理,制定安全标准,建立正规的事故报告流程,对违规投放的平台进行严厉处罚,从源头上消除隐患。
共享单车本应为人们带来便利,但若安全得不到保障,谁还敢骑?平台不能只想着多放车多赚钱,用户也应了解如何保护自己。
监管再把关,才能让骑行更放心。
老铁们,你们怎么看?
如果你遭遇共享单车突然锁车,你认为平台应该承担什么责任?50元补偿你是否能接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和经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