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对“预制菜”的又一轮混战开始了。
9月10日,罗永浩在微博发文,称与同事在西贝就餐时发现“几乎全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太恶心”,并呼吁国家立法强制餐馆标明是否使用预制菜。该内容迅速引爆舆论,不少网友共鸣表示“价格与体验严重不符”。

图源:罗永浩微博
西贝方面对此予以否认,9月11日,西贝创始人、CEO贾国龙正面回应,称团队通过监控回放和流程复盘,确认当天罗永浩所点的13道菜“没有一道是预制菜”,并强调菜品“中规中矩”,顾客离开时还曾表示“挺好的”。贾国龙直言罗永浩的发言“有点砸牌子了”,并强硬表态:“一定会起诉他!”
据悉,从9月12日起,西贝全国370多家门店将开放后厨,允许消费者参观菜品制作过程,以此自证“现做”清白。
事实上,早在2020年,西贝就曾推出“贾国龙功夫菜”子品牌,在门店直接加热预制菜销售,一度引发消费者强烈不满。该业务现已叫停,但品牌与‘预制菜’的关联已然形成公众认知。此次双方各执一词,本质是对“预制”二字的认知差:消费者关心的是“是否现做”,企业则强调“是否符合国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时应真实、全面告知信息,不得虚假宣传。如果餐厅使用预制菜却谎称现做,消费者有权要求“退一赔三”。而从监管定义来看,中央厨房制作的餐食并不属于“预制菜”,洗净切配的净菜也不算。但这并不能缓解消费者踏进餐厅时最朴素的质疑:“我付现做的钱,到底吃没吃上现做的饭?”

图源:微博
截至 9 月 12 日下午,双方态度都很明确:罗永浩打算通过直播再说说自己的看法,西贝西贝仍坚持通过法律途径回应争议。这次讨论说不定会成为一个转折点,帮行业在标准化生产和跟消费者沟通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而法律的完善、监管的跟上,也会给餐饮行业健康发展建立更明确的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