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读过严歌苓的《小姨多鹤》,总是好奇,究竟是怎样一位女子会将那个遥远年代的事情写的那么传神,就像是在那个特殊的年月里生活过,而往事历历在目。

后来张艺谋将严歌苓的《陆犯焉识》拍成了电影《归来》,陈道明与巩俐的联袂出演,严歌苓与老谋子的合作,更多的是“文革”这个特殊背景的吸引,使得《归来》在上映之前就赚足了噱头。千人心中千个看法,千人心中千种归来。与其说是归来,不如说是等待归来,与其说是等待归来,出乎意料的是等待的人一直都在,此时的归来,变成了遥不可及的等待。
那时候不能说的秘密总会打上特殊年代的标识,神秘而又无奈,家里陆焉识所有的照片都被女儿丹丹剪掉了,他成了一个没有形象的人,所以,婉瑜永远认不出他来。可照片上的空缺标识出她的位置,所以婉瑜永远在等他,这便是《归来》中最出彩的隐喻。
文革剥夺了焉识的影像,剥夺了婉瑜的记忆,剥夺了丹丹的梦想,更多的人被剥夺了一切。五号,五号永远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日期,婉瑜拿着写有陆焉识得牌子在车站等待,车站里出来的人衣着更新了一批,背景也换到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坐在三轮车上的等待替代了双脚,一成不变的是黄色报纸上毛笔写的“陆焉识”的等待。本以为结局会改编成两人相认,不过这样难免俗套,以陆焉识陪婉瑜在等在“陆焉识”回家。结尾则透露出那个年代特殊的爱的含义:“即便我再也认不出你,我也不会忘记我爱你,即使你再也认不出我,我也会陪你到底。”

电影《归来》没有表达出对历史抱有悲悯的情怀,对于结局,陆焉识没有抱怨,虽说陆焉识没有怨言,听到婉瑜被方师傅欺负之后,他也咽不下这口气,他拿着饭勺去找方师傅算账,这便是他“守护爱情”的方式。可陆焉识生怕自己变成了婉瑜眼中的念信的师傅,而丹丹的一语点破主题让他心甘情愿这样下去,是啊,费尽心思的让婉瑜有了记忆不如就这样好好照顾她陪她一直这样下去,突然有了一种润物细无声似的感动。影片回避了激烈的反抗与呐喊,有人说得好,能做到客观接受并且继续向前看的态度,这才是对过去最体面的尊重。
影片里最让我感动的部分除了无尽的等待陪伴,还有一处相对动态激烈的反抗,“明早八点的车站你我相见”,明知是要深陷万劫不复之地,也要拼死一搏,喊叫声撕心离肺,陆焉识被揪住的头发揪起了我的心,婉瑜头破血流流了我的泪,一晃几年,电影又恢复了往常平静的记叙方式。
焉识从方师傅到念信的到修钢琴的师傅再到最后的拉车的人,而婉瑜依旧是那个只会在五号早起梳洗打扮拿着牌子准时去车站等候的婉瑜,一方透露着的是对爱情矢志不渝的坚守,一方透露着陪伴才是最深沉的浪漫。能一直照顾着爱的人就是最大的幸福,无论是以怎样的身份。

有人说《归来》最感动的台词是“婉喻,春天如期到来了。”抛却牵强附会的政治隐喻,单这句话就让人感到无限的坚定和希望。而最遗憾的情感莫过于我已归来,而你却不识,最后最欣慰的应该就是虽你已不识,但你依旧等待我归来。
开放式的结局留给大家无限的幻想,也许有一天婉瑜会回忆起来,不过没关系,春天已经如期的到来,比遥远更遥远的等待我们也终会一起熬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