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10月3日,俄乌冲突已持续1318天。当前国际局势呈现多重博弈交织的复杂态势。
俄乌战场方面,双方发布最新战报显示冲突强度持续升级,俄军通报一周内推进战线并重点打击乌后方基础设施,乌方则称单日抵御百余次进攻。
俄罗斯与伊朗就伊核问题展开磋商,直指西方在联合国框架内的行动合法性;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公开质疑欧盟对乌战略成效,凸显欧盟内部立场分歧。
美国可能向乌克兰提供远程导弹的动向更引发俄方强烈警告,使得军事与外交层面的博弈进一步深化。
俄罗斯最新战况10月3日,俄罗斯国防部发布特别军事行动周报,重点通报战场进展、对乌关键设施打击成果及各方向战损数据。
战场推进方面,俄西部、南方、东部等战斗群一周内深入乌防御纵深,解放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基洛夫斯克、尚德里戈洛沃、德里洛沃,迈斯科耶、谢韦尔斯克马利,以及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斯捷波沃耶、韦尔博沃耶共7个定居点。
打击行动聚焦乌军工与能源体系。俄军对乌国防工业、能源设施、铁路运输线、军用机场、弹药库及无人机/无人艇生产储存场所实施大规模与联合打击,称所有目标均被击中。
此外,俄夜间对乌军工企业及配套天然气、能源基础设施发起远程精确打击,强调“目标达成”。
北方战斗群致乌军超1250人伤亡,摧毁2辆坦克、7辆装甲战车;西部战斗群造成超1600人伤亡,击毁5辆坦克、16辆装甲战车;南方战斗群致约1760人伤亡,摧毁8辆装甲战车。
中心战斗群(主攻顿涅茨克与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战果最显著,造成超3560人伤亡,击毁5辆坦克、16辆装甲战车;东部战斗群致超2110人伤亡,摧毁3辆坦克、8辆装甲战车;第聂伯战斗群造成约390人伤亡,击毁4辆装甲战车。
防空方面,俄军一周内击落945架乌无人机、5枚“海王星”导弹及10枚制导炸弹(含美制HIMARS火箭弹、捷克“吸血鬼”火箭弹)。
乌军周伤亡超8775人,另摧毁大量火炮、电子战设备及弹药库。 自行动以来,俄军累计摧毁乌667架战机、283架直升机、8.77万架无人机及大量防空、装甲、火炮装备。
乌克兰最新战况10月2日,乌克兰国防军记录与俄军在前线发生162次战斗冲突。截至10月3日8时,俄军当日发动70次空袭(投掷174枚制导炸弹)、4606次炮击(含104次多管火箭炮攻击),并出动5888架自杀式无人机,攻击目标覆盖苏梅、扎波罗热、赫尔松等多地。
乌方透露,俄军在各方向发起多轮进攻:北部斯洛博赞什奇纳和库尔斯克地区,乌守军击退5次袭击,俄军另实施7次空袭、149次炮击;南斯洛博占什奇纳地区,俄军9次进攻被阻于沃夫昌斯克等地;库皮扬斯克地区,乌军击退对库皮扬斯克和博胡斯拉夫卡的进攻;莱曼、西韦尔斯克、克拉马托尔斯克等地区亦爆发小规模冲突。
托列茨克地区战事尤为激烈,乌军击退17次进攻;波克罗夫斯克地区单日抵御48次袭击,新帕夫利夫卡地区击退28次攻击。胡利亚波尔、奥里希夫、普里德尼普罗夫斯克等地也记录多起冲突。乌方称,沃伦和波利西亚地区暂无俄军进攻群形成迹象。
自2022年2月冲突爆发以来,乌克兰统计俄军累计损失约111.34万人,仅10月2日单日即有970人伤亡。
俄罗斯回应美对乌远程导弹转让计划:防空系统可应对,但警告升级风险近期,有关美国可能批准向乌克兰出售远程战斧和梭子鱼导弹的报道引发关注。俄罗斯多位军事与国际事务专家就此表态,强调俄有能力应对此类导弹威胁,同时警告美方此举或导致局势重大升级。
关于导弹交付可行性,俄专家分析指出,美短期内难以实现。军事专家德米特里·科尔涅夫表示,梭子鱼系统因试验未完成、发射器及导弹均未大规模生产,甚至未被美军正式列装,乌方“不太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获得”;战斧巡航导弹同样受限——美自身尚未全面部署,发射器稀缺,出口将“牺牲己方力量”。不过他提到,欧洲可能通过扩大英法“风暴阴影”导弹供应间接支持美方倡议。
针对导弹威胁,俄防空系统能力被重点强调。军事专家尤里·利亚明承认巡航导弹因低空飞行、复杂路线等特点构成挑战,但指出“这是俄防空系统自苏联时代便针对的对手”。俄方将通过调整防空部队阵地、采取其他反制手段予以应对。专家同时说明,即便导弹大量运抵,虽会增加防空压力,但“不会改变战场局势”。
俄高层已明确释放警告信号。俄总统普京在瓦尔代俱乐部年会上强调,若美向乌提供战斧导弹,将引发“新一轮升级”,且不利于俄美关系改善——尽管近期双方关系显现缓和潜力。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则回应美方拟加强对乌情报支持的报道,指出北约及美国“长期通过基础设施向乌传递情报”已是既定事实。
此轮讨论凸显美对乌军事支持与俄反制措施的持续博弈,而导弹转让一旦落地,或成为冲突升级的关键节点。
俄伊磋商伊核问题:解决前景关联西方非法行动与制裁动态10月3日,塔斯社援引俄罗斯外交部声明报道,俄外交部副部长里亚布科夫与伊朗驻莫斯科大使贾拉利近日举行会谈,重点讨论了在西方国家与联合国秘书处非法行动背景下,解决伊朗核计划问题的前景。
俄外交部明确指出,当前西方与联合国秘书处的非法举措集中于推动恢复依据《联合全面行动计划》(JCPOA)及联合国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本应取消的对伊制裁。此次磋商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双方围绕伊核问题解决路径展开多维度探讨。
值得关注的是,相关进程此前已现波折:9月26日,俄中提交的将2231号决议有效期延长六个月的决议草案遭安理会否决;9月28日,联合国对伊朗的制裁随即生效。此次俄伊沟通,或为应对制裁重启后的伊核局势寻求协调。
欧尔班批评欧盟对乌战略存在根本缺陷,匈牙利重申保护本国利益优先10月3日,塔斯社援引匈牙利总理办公室国务秘书佐尔坦·科瓦奇社交平台表态报道,匈牙利总理欧尔班认为欧盟在乌克兰冲突中的战略存在“根本性错误”。
欧尔班指出,布鲁塞尔对俄经济疲惫的预判未实现,欧盟投入的“170至1800亿欧元”支持乌克兰资金亦未达预期效果。此前他已提及,欧盟对俄制裁已严重冲击匈牙利经济。
针对乌克兰问题,欧尔班明确表达匈牙利立场:匈民众“不想为基辅的利益而死”,也不愿与乌克兰“同归于尽”。科瓦奇援引其原话强调,若乌克兰加入欧盟,匈牙利或将被卷入与俄交战,“我们不想分享他们的命运”。
欧尔班最后重申,保护“匈牙利人的生命和利益”始终是匈牙利政府的首要任务。
总结当前国际危机的解决仍面临重重障碍。伊核问题陷入制裁与反制的僵局,欧盟内部分歧削弱其共同外交行动能力,而俄乌战场上的技术升级与军事消耗仍在持续。
在地缘政治对抗与大国协调缺失的背景下,短期内俄乌局势难现突破性转机,各方在军事、外交与经济领域的多重较量恐将进一步延续。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