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金邦升级了旗下明星产品“巨蟹”系列内存条,秉承“低时序、低延迟、高性能”的设计理念,升级版巨蟹内存条特挑高品质海力士A-ie颗粒,时序CL28-CL40、频率6000MHz-8000MHz多规格可选,支持XMP 3.0和EXPO一键超频,尤其对于AMD AM5平台的用户而言,这套内存精准命中并充分利用一个已被广泛认可的性能“甜点区” 。

老版巨蟹内存条是比较硬朗、单一的铝合金散热马甲,似乎与“巨蟹”并不搭边;而升级版巨蟹内存条将“巨蟹”具像化,在散热马甲的表面印上了一枚可爱的星座“巨蟹座”图样,以及“巨蟹”文字标识。


升级版巨蟹内存条采用全新2mm厚度巨型铝制散热马甲,使用了高密度3M散热胶助力强效散热,同时内置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控运行温度,高频状态下也能拥有稳定的性能表现。

上机效果非常帅气,RGB氛围or无光环境都能轻松驾驭。




高性能内存的价值蕴含在其核心参数的微妙平衡之中,就像我这套升级版金邦巨蟹32G(16Gx2) 6000MHz CL28内存参数的表象之下,是为实现极致性能而做出的权衡策略。
(1)首先是频率与延迟的平衡
虽然6000 MHz并非 DDR5内存的频率上限,但对于AMD平台而言,它就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平衡点。在追求更高频率的同时,其他部分的同步效率,特别是内存控制器,会成为性能的瓶颈,此时,选择一个最优化的频率而非盲目追求最高频率,权衡频率与延迟的平衡,这才是选择内存参数的关键所在。
(2)其次是CAS延迟(CL)的重要性
低时序意味着低延迟,低延迟内存能够确保在发生缓存未命中时,尽可能的缩短CPU等待数据的时间。在这其中,CL是衡量内存响应CPU请求所需时钟周期的关键指标,CL28代表内存有非常低的CAS延迟(对于DDR5内存来说属于顶级水平),在相同或相近的内存频率下,CL26 比 CL30、CL36等时序有更低的实际访问延迟。
(3)最后是这套内存的核心模块——海力士A-Die颗粒
众所周知,内存性能的上限最终取决于它所采用的内存颗粒,升级版金邦巨蟹内存明确采用了海力士A-Die颗粒。在DDR5时代,海力士A-Die颗粒是公认的追求极致超频与时序的黄金标准。各大内存厂商,比如:金邦、芝奇、海盗船等品牌,都在其旗舰产品线上采用A-Die颗粒,以满足苛刻的性能要求。

这套升级版金邦巨蟹CL28低时序内存特挑海力士A-Die颗粒,默认频率4800MHz,支持Intel XMP 3.0和AMD EXPO一键超频技术,可一键超频至6000MHz,无需用户手动调整复杂的参数,简化了超频过程。

为了确保超频性能的稳定发挥,金邦巨蟹CL26内存升级了10层PCB板叠层设计,有着出色且稳定的电流承载能力;板载独立PMIC电源管理芯片,强化电源供电,细化系统电源负载;支持ON-die ECC纠错机制,提供更高的兼容性以及更稳定的性能发挥。

升级版金邦巨蟹CL28内存的默认频率4800MHz,时序40-39-39-77,内存读写速度分别是51714 MB/s和63290 MB/s,拷贝速度47062 MB/s,延迟95.3ns。

开启EXPO一键超频至6000MHz,时序28-38-38-80,性能测试相比默认频率有大幅提升:
● 读取速度为59039 MB/s,比默认频率提升约14.2%
● 写入速度为83283 MB/s,比默认频率提升约31.6%
● 拷贝速度为57236 MB/s,比默认频率提升约21.6%
● 延迟为79.1 ns,比默认频率降低约17%

在内容创作类应用中,例如使用7-Zip进行文件压缩、在Adobe Premiere Pro中进行视频渲染,更低的内存延迟能够提升系统的整体响应速度,缩短处理时间。这些应用对内存的效率非常敏感,每一次微小的延迟降低都能累积成可观的效率提升。

对于游戏玩家而言,CL28相比CL30、CL36的价值更为微妙,也更具决定性。从之前的大量测试表明,在平均帧率上,CL28相较于 CL30的提升通常比较有限,可能只有10 FPS以内的差距(CS2、黑神话悟空),在很多情况下甚至能归于测试误差范围之内。对于只关注平均帧率的玩家来说,这部分提升可能并不明显。

而低延迟真正的价值体现在对最低帧率的改善上,1%和0.1% Low帧是衡量游戏画面流畅度和稳定性的关键指标,它反映了游戏过程中最糟糕的卡顿情况。更低的内存延迟能够显著提升这些“下限”指标,减少因数据等待造成的瞬时掉帧和微小卡顿。这意味着,即使平均帧率相差无几,CL28带来的游戏体验也会因为帧时间的持续稳定而感觉“更流畅”、“更跟手”。

选择升级版金邦巨蟹32G(16Gx2) 6000MHz CL28内存,并非为了追求一个更高的平均帧率数字,而是一种对性能“质量”的投资。它面向的是那些能够感知到帧时间波动、追求极致平滑和响应体验的竞技型玩家和热衷于压榨硬件潜力的超频爱好者,这是一种从“量变”到“质变”的升级。